張吉沅,崔東芳
山東省淄博市工業學校
機電專業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探析
張吉沅,崔東芳
山東省淄博市工業學校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人才培養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為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專業能力與職業素養的培養則建立在文化基礎上,學生可通過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培養其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本文以機電專業文化基礎課程為改革突破口,分析機電專業文化基礎課程設置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中職教育教學水平。
機電專業;文化基礎課;改革;實踐
機電專業文化基礎課主要包括數學、語文、英語及計算機應用等課程,是各大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具備基本文化素質,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基礎。通過開設文化基礎課程使學生具備一定職業素養,也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或繼續教育奠定了基礎。
1.文化基礎課程類型設置比例嚴重不足
根據筆者走訪調查發現,多數職業院校的基礎課程普遍存在開設時間短,課時量少,且大多數都集中在前兩個學期,使得文化基礎課地位被削弱。文化基礎課程開設門類少,與專業無直接聯系的科目幾乎不開,導致文化基礎課程邊緣化現象越來越嚴重。
2.文化基礎課程結構不合理
中職院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文化基礎課程結構不合理,通常表現為:一是教材陳舊脫節,專業性、實用性差,如計算機課程,大部分教材內容更新無法跟上現代計算機科技的發展,導致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術已經過時。二是文化基礎課程結構單一,且過分注重學生的被動式教育,忽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三是所選教材只注重文化知識的學習,欠缺實踐活動,與專業課程脫節。
3.文化基礎課程內容缺乏實踐性
文化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之間未能有效聯系起來,使得基礎課內容不實用,從而導致學生對文化基礎課缺乏興趣。如機電專業數學課,如果將數學教材內容中的立體幾何等知識安排在專業基礎課程的后面,可能導致學生對專業基礎教材中的機械制圖等專業內容難以理解,使得教師專業課教學效率下降。
1.堅持以人為本,樹立新的教學理念
中職教育的目標是向社會培養專業技能型高素質人才,因此要堅持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理念,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學生學好文化基礎課,不僅提高文化素質,還能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提高其職業道德素養,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2.文化基礎課程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1)分組教學、提高教學實效性
當前,中職學生文化基礎水平普遍較低,參差不齊,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一刀切”或者采用統一授課模式等,不但不能提高文化基礎課的教學質量,還會影響到今后的專業課教學效果。因此,針對這一情況必須進行分層教學,絕大多數是在別人眼里的問題學生、差生。根絕這一狀況,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或統一授課根本不行,沒有任何效果,所以必須實施分層教學,通過分層建組、分層備課、分層授課、分層輔導、分層布置作業、分層評價等形式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學習目標和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實效性。
(2)結合實際教學,強調實踐活動
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要求職業教育培養學生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能,因此針對這一目標,文化基礎課程應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加強文化基礎課程的實踐性。文化基礎課程教學要積極并積極組織學生走向社會、企業,并根據職業活動情況開發文化基礎課活動課程,引導學生完成活動任務,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建立學習能力平臺,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
為了使學生具備人際交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與人合作等職業核心能力,提高學生的崗位競爭能力,學校應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創建學生學習能力的展示平臺,如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積極創建情境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文化基礎知識,從而提升和鍛煉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重視文化基礎課,調整課程結構
首先,根據學校實訓課程、理論課程安排情況,適當增加文化基礎課程的課時比例;其次,根據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特點設置一些選修的文化課程,如心理健康、公共關系等,增加文化基礎課的靈活性、適應性及有效性,使學生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建立有效的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評價機制
為提高文化基礎課學科教學質量,應不斷完善教學評價方法,同時借鑒專業課教學評價方法,建立有效的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評價機制,實行最終考核成績與相應實踐能力考核相結合,適時引進一些社會承認的資格等級考試,以加強教學評價功能。如語文教學采用“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這對學生學習文化基礎課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綜上所述,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對職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核心能力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樹立文化基礎教學理念、文化基礎課程分層教學、調整課程結構等多種措施進行文化基礎課程改革,不僅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還為中職學生的后繼學習、轉崗替崗及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劉澤波.機電一體化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張家口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
[2]王玉芳.應用型機電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改革[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1)
[3]金明輝.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中職機電專業實訓教學模式探究[J].職業教育(下旬刊),2014(11)
[4]張永芳.中職機電專業教學改革措施之淺見[J].時代金融,2015(06)
[5]鄭玲.關于在機電專業中推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
張吉沅(1973-),高級教師,本科,機電、物聯網、焊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