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彪+王柏楊
【摘 要】在漫長的歷史發展當中,中國傳統音樂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信息。這些內容具有極強的民族“隱秘性”,是民族的“密碼”,比如方言、民族性格等等內容。因此中國傳統音樂的現代闡釋始終是個難題。本文認為在現代多元文化體系當中,對中國傳統音樂的闡釋關鍵要從中國傳統音樂的哲學性、文學性、美學性、工業性幾方面進行客觀理性的認知。
【關鍵詞】中國傳統音樂;理性;現代闡釋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092-01
民族之間文化的差異化是中國傳統音樂現代闡釋的主要障礙,中國傳統音樂是東方文化的產物,而現代文化體系是東西方文化的多元產物,這不僅僅是演奏方面的問題,還是文化意識方面的問題。傳統音樂存在或者不存在,認知或者不認知,了解或者不了解,都是思維和意識范疇內的事物,屬于思想意識層面的問題,因此現代闡釋的難度頗大。
一、中國傳統音樂在現代文化體系中的處境
在現代社會文明體系當中,中國傳統音樂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其中商業性、產業性、世俗性、娛樂性、流行性、復制性和平面性等是其明顯特征。此外,從受眾對象的年齡結構來看,現代音樂以青少年為主,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從而使“流行”成為其突出的特點。因此,中國傳統音樂就面臨著多方面的處境:生產消費方式、娛樂方式的轉變是其最突出的現狀。
在我國,隨著物質文化的發展,國人的消費觀念改變與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也為中國傳統音樂消費功能提供了合理性。目前在社會的許多領域,都可以看到中國傳統音樂的存在。在傳統音樂教育當中,大眾類型的音樂發揮了其重要的作用,為文化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在中國傳統音樂當中,多媒體技術方法的介入,和中國傳統音樂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中國傳統音樂特色。
二、中國傳統音樂的現代哲學性闡釋
中國傳統音樂是世俗音樂,屬于民間文化的一種,它最初的功能是宮廷的儀式和娛樂,后來才成為了全社會的精神文化形式。音樂屬于意識形態的產物,按照黑格爾的觀點,音樂是精神實踐的具體形式。隨著社會的發展,音樂的功能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從原來的單純的抒發情感,到現代的商業娛樂功能,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工具性的轉變,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傳統音樂與現代人的精神性有許多沖突,比如高山流水的音樂,它和現代人的生活景象就顯得那么的格格不入。因此說,從現代哲學性的角度來看,中國傳統音樂本質上屬于自然音樂或者自然生活音樂。
三、中國傳統音樂的現代文學性闡釋
中國傳統音樂構成中有許多成分就是傳統的民間文化(民間文學),盡管中國傳統音樂不完全等于民間文化或通俗文化,但傳統音樂是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文化在現代文明體系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因此中國傳統音樂要想和現代文明對接,就難免要從歌詞的源頭上進行重新的思考。
四、中國傳統音樂的現代美學性闡釋
中國傳統音樂展示了我國古代人民形而上學的美學思想,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天人合一,講究人法自然,因此中國傳統音樂也體現出了這種美學思想,比如在《春江花月夜》就暗含著莊子的逍遙游美學思想。現代社會的美學思想比較多元化,甚至有一種說法叫做“審丑”,其實“審美”的另一面,本質上是對審美的批判,是對審美的重新思考。而我國傳統音樂在審美屬性上,顯然不能跟上現代文明的步伐。
五、中國傳統音樂的現代工業性闡釋
現代社會是工業文明的發展成果,無論是生產關系還是分配關系,都與工業化生產生活方式緊密相聯,中國傳統音樂作為民族的文明結晶,它的推廣和傳承自然也被納入到現代工業文明的體系當中,因此,現階段的中國傳統音樂不可避免地帶有現代工業性的特征,比如唱片的制作灌錄發行、多媒體數字音樂的推廣營銷等等。而中國傳統音樂在這種工業內容和形式的影響下,從整體的內在和外在結構上發生了劇烈的改變。
六、結語
在現代體系視域下,我們要正確認識中國傳統音樂的現代價值。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社會的生產方式產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它顛覆了傳統的文化生活,尤其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解讀更為不利,更加困難。本文認為在當前環境下,必須要對中國傳統音樂進行重新的解讀和闡釋,才能讓中國傳統音樂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因此本文從哲學性、文學性、美學性、工業性四個小點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和論述。
參考文獻:
[1]陶相根,鄭繼紅.契合與提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通[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雙月刊),2010(02).
[2]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高占祥.文化先導力(上)[J].黨政干部參考,2014(02).
[4]楊欣韻.中國傳統音樂視唱與“唸—誦—吟—唱”[D].中國音樂學院,2012.
[5]栗紅建.信息時代下中國傳統音樂教學與傳承之新探[D].中國音樂學院,2016.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6年黑龍江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中國傳統音樂的現代闡述》項目論文,項目編號:2016A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