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摘 要】高校聲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整體國民音樂素質的提高,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教育界提出了提出素質教育理念,給高校聲樂教學改革提出了新問題,尤其是從美聲唱法民族化的角度審視高校聲樂教學,應當系統性地改革教學的觀念、內容及原則,尤其是民族聲樂的理論建設,演唱技巧及高校聲樂教學等方面。唯有如此,高校聲樂教學才可以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音樂人才,達成素質教育和人才教育的發展目標。
【關鍵詞】美聲唱法,民族聲樂,聲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57-01
民族唱法,是指演唱民族聲樂作品時使用的聲樂技巧,一方面,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習慣,具有漢語發音吐字的特征,并吸取了中國傳統戲曲唱腔和自然民歌唱法的特點,另一方面借鑒了美聲唱法的科學發聲技巧。
美聲唱法,最早流行于17世紀初期的意大利的演唱風格。美聲唱法要求嗓音優美自然,在整個歌唱音域內聲音厚重;能游刃有余地演唱高難度聲樂作品,從而使演唱靈活、圓潤和光彩而又不失穩重、華麗和準確,同時聲音的穿透力極強。
從美聲唱法的角度和美聲唱法的民族化過程中,民族聲樂雖然在繼承了我國戲曲唱腔和自然民歌唱法的基礎上,充分借鑒了美聲唱法好的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也暴露出很多不足,必須在改革中加以完善。
一、強化民族聲樂的理論建設
雖然當前國內的音樂界不斷研究探索民族民間唱法,但對傳統民族民間唱法的科學性仍然存在疑問。所謂“科學性”,是指要有完整的系統,合理的哲學性與思辨性,可以保持先進。由于中國的傳統民族民間聲樂不夠科學,不夠先進,也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所以民族聲樂沒有科學性。這對我國傳統民族民間聲樂的發展極為不利。在民族唱法的共同性中,基本原則基本和美聲唱法一致,科學價值顯而易見。可是,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傳統唱法的用嗓方式極多,是否都科學,尚無認真鑒定。從藝術創作客觀規律來看,我國的民族聲樂是直觀反映現實生活,屬于表演類型的,符合藝術創作客觀規律的,因而是科學合理的。如果因為民族唱法里面有些發聲超常規,就認為其不科學,顯然不符合藝術創作規律,是不正確的。所以,應該肯定中國民間民族傳統唱法的科學性。
二、提高民族聲樂演唱技巧
聲樂演唱不但使用人聲,還要用語言去表達情感,因此歌者必須掌握正確的吐字咬字能力。咬字的依據是語言,語言又是各種演唱技巧如發聲、用氣和共鳴等的基礎,同時,語言還是音樂曲調的主體依據。演唱時使用的語言不一樣,演唱的具體方式以及要求也會不一樣。尤其是不同語言的咬字位置不同,共鳴位置也不同。
意大利語是美聲唱法的基礎語言,因素和發音較于漢語簡潔,沒有歸韻,音節的字腹是由元音和重元音組成,因此元音單純,音節洪亮,易于共鳴。漢語比西方語言復雜,發聲與語言的關系更為密切;同時漢字發音有“平上去入”四聲,旋律的走向,要符合字的聲調或者韻味;為了咬正字音,演唱時會做出一些自發創作。總之,要加強民族聲樂語言的訓練,是歌唱符合中國的傳統審美習慣,即“字正腔圓”“落地有聲”。
加強聲樂演唱當中情感表達和體驗。演唱時,要用情演唱,同時還要用對情,因此,歌者要掌握曲作者所處的時代的思想特征,深入挖掘作品內涵;需要根據個人演唱風格做出處理,再加上聯想和想象,讓歌詞要塑造的形象和音樂形象融合;歌者要有意識地漸漸培養自己的演唱格調。
正確把握聲樂演唱的藝術風格。聲樂作品的藝術風格是不同的,如中西歌曲在風格與韻味上明顯不同,初學者也能夠辨別出來,但是要掌握,能夠表現出來,就要注重細節,從一點一滴做起,同時對古今中外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民族民間樂曲,韻味更是豐富多,不同的聲樂類型韻味亦不盡相同。
三、適度改革高校聲樂教學
加強民族音樂的教學非常重要,弘揚民族音樂文化更是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環節。音樂教育就必須打破 “以西洋音樂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體系,增加民族聲樂的教學內容。
要改革高校聲樂教學,首先要加強和重視聲樂理論教學。因此,必須在理論上加以充實和創新,開設聲樂理,提高學生的聲樂素養。其次重視和加強聲樂教材的編選。高校聲樂教育可選教材很少,更重要的是在目前可選教材中,雖然民族聲樂作品所占據的比例很大,但都是經過改編的民歌和藝術歌曲,而傳統的民族民間聲樂藝術作品,如“原生形態”的民歌、戲劇和快書較少,從而將我國民族民間聲樂藝術發展割裂開來。目前的教材內容未能充分吸收最近的理論研究成果。聲樂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由聲樂教材科學與否來決定的,因此,教學改革要加強聲樂教材的選編工作。
參考文獻:
[1]王麗虹.聲樂教學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理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
[2]段建新.淺論民族聲樂藝術的形式及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貴州大學學報,2005,(3):56.
[3]肖黎聲.以腔行字——美聲唱法歌唱訓練之我見[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97,(3):6.
作者簡介:
張 宏(1964- ),女,遼寧錦州市人,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音樂教育專業,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