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煜辰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475000)
淺析民辦高校藝術類公選課程的體系構建
郝煜辰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475000)
高校公選課開設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密切相關,目前民辦高校師資力量和公辦高校還有較大差距,且沒有探索出一條適合民辦高校公選課體系架構的道路,本篇文章通過一系列分析,論證民辦高校藝術類公選課程體系的構建 。
藝術類公選課;實踐;師資;管理
本論文為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資助計劃“高校公共藝術課堂教學考核的個性化評價體系構建”課題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編號:MSJG2016055
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內容越來越豐富,只追求衣食無憂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為了適應當前的社會文化需求,豐富大學生的課外生活,大學中藝術類公選課程逐漸豐富多樣化。但是民辦高校卻因為缺乏相應的師資力量以及國家相應資金支持,課程開設并不理想。民辦高校當下急切的期望建設相應的藝術類公選課程,但是師資力量不足以及相關資金的短缺導致其課程質量不高、內容不完善,成為開設藝術類公選課的主要問題。
藝術類公開課開設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藝術涵養,豐富課余生活,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想象空間。公選課的設立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文化涵養藝術水平,還能在整體上提升學校的校園文化。所以當下民辦高校應該想辦法解決開辦公選課程的問題,加強藝術類公選課的開設監管。
我國當前民辦高校的藝術類課程建設不理想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大學中設置的藝術課程有限,能夠進行選擇的課程只有區區幾門,本身學校和學生對待藝術類的公選課不重視,教育管理方面也沒有相應的體系建設,各種原因導致了當下民辦高校中的藝術類公選課不能像其他課程一樣開設。
而相對于公辦的高校民辦高校在公選課的開設上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缺陷,那就是缺少足夠的師資力量。這就直接導致了民辦高校的藝術類公選課開課不成功,課程質量不高,學生在課堂上學不到相應的知識,沒有辦法提升自身的修養,達不到開設課程的目的。
因缺乏國家相應資金支持導致在師資上存在不足,是國內大多數民辦高校短期內無法改變的現狀,民辦高校如果想要改善目前藝術類公選課的現狀。應該在增強師資力量的同時注重其他方面的發展,多方面提高藝術類公選課的質量,達到開設藝術類公選課的目標。
藝術類的公選課本身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品鑒力設置的課堂,如果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講述藝術類的理論知識不但不會達到想要的結果,反而會造成相反的結果。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具備藝術細胞,而且課堂中老師講述的很多知識用到的專業術語非相關專業的學生可能完全無法理解。例如,美術中的巴洛克風格、野獸派、達達派、普波派,音樂中的華彩段、平行五度、變和弦、十二音體系……這些內容又不能進行單一的講解。
這種情況下教師的專業知識就并沒有那么重要,不需要多么深厚的藝術知識。讓學生加強實踐是解決問題的根本。美術類的課程老師可以帶著相應的畫作到課堂上進行講解,方便學生了解;音樂類的可以通過相關的樂器進行演示或者通過音樂演奏進行講解;歌劇類可以通過對完整的歌劇進行解讀增強學生的知識儲備。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在實踐過程中學到的東西往往更能讓人印象深刻,可以更加生動形象的刻畫在人的腦海中。實踐性教學既解決了師資力量問題還能加強學生的進一步學習。
民辦學校在開辦藝術類公開課程中最大的困難當屬師資力量的匱乏。課程開設之后沒有相應的老師可以講課,或者是老師的能力有限無法勝任課程,造成藝術類的公選課程不能正常的開設,或者開設后無法實現最終的目標。這樣藝術類課程的開設就顯得如同雞肋,但是藝術類公選課程的開設又勢在必行,所以民辦學校要想開設藝術類公選課的前提是解決師資力量。
民辦學校由于資金的限制和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同,藝術類相應的課程較少,導致相應的教師也少,所以藝術類公開課的教師也是捉襟見肘。這種情況下聘請外教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學校可以聘請社會中在本類學科中有一定權威的人士來學校進行講課,設置適當的時間進行更換,這樣既保障了學校的師資力量,還能讓學生接觸到當前本類學科中最專業化,最先進的知識。
高校中對于公選課程的考核模式大多是在學期末的時候對通過論文的形式來進行考核,也有少部分的是通過試卷來進行考試檢驗,這種方式需要每一個相關學科要有一名相應的教師。藝術類公選課程是不適應這種考核方式的,如果是通過試卷或者是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核,藝術類公選課不需要學生具備超強的相關專業的理論性知識。
藝術類公選課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儲備和修養,那么考核也應該與之相對應。藝術類公選課程的考核可以通過日常課堂中的表現來進行評價,也可以在學期末的時候讓學生自己準備考核的內容,由老師進行評價,或者是通過課堂讓每一位學生講述自己在公選課程中學習到的內容。
與所選課程相關的考核可以促進學生在日常的課堂中加強對相應知識的學習,解決了期末期間教師大量批改試卷的負擔。
民辦高校中的公選課模式是一次選課就是一學年或是一學期,在這一學年中每周都會有課程,這樣的授課方式對師資力量的需求較大。如果將公選課程設定在某一周或者某幾天,在這段時間通過學校的力量在校園內實行這類課程的相關活動,既解決了師資的問題也減少了其他資源的消耗。
這種課堂開設的方法,解決了課堂上教師教授知識不嚴謹的現象,一定時間內強化了學習雖然不能使學生精通于某一類學科,但是可以保證學生對這類學科有大體的了解,后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一步學習。相對于傳統教學方式中講授內容有教師決定的方式,這種課堂模式可以更好地增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內容,保障學習的有效性。
藝術類公選課要想長期進行發展,設立相應的管理部門是必不可少的。民辦學校中藝術類公選課程在剛開始開設的時候可能只有幾個科目,但是隨著學校的發展,科目會逐漸越來越多。民辦學校的相應師資力量匱乏,建立監管部門可以及時的對藝術類的公開課程進行管理,保證有老師進行講課,也保證了藝術類課程的長期運行。
民辦學校中的公選課程是全校學生都可以進行選擇的一種課程,不屬于任何一個學院,建立相應的監管部門可以方便公選課程相關事項的管理,保障學生課程的質量,方便學校對藝術類公開課進一步管理。
民辦高校中藝術類公選課程雖然受到師資力量和資金的限制,但是并不代表不能夠長期的開設相關的課程。在高校課程開設中師資力量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這一部分存在短板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進行補給,也可保證課堂正常開設。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對課堂形式進行調節,改善師資的需求量……都可以在師資匱乏的情況下進行課堂的開設。
民辦高校公選課的課堂開設注重的不是學生能否掌握扎實的基礎將來能否憑借這門知識在社會中立足,而是幫助學生開拓眼界,培養自身修養的課程。所以師資力量在公開課程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管理得當依舊可以正常開課。
戚鵬.對加強高校公選課教學管理的思考[J]. 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