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紅+王冬杰+程冬梅
【摘要】本文分析了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現狀,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后的新常態,指出了今后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工作重點,希望對提升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水平有所裨益。
【關鍵詞】十八屆六中全會;師德師風;工作重點
引言
十八屆六中全會的勝利召開,開啟了黨和國家建設的又一里程碑,高校教師肩上所承載的責任更大、任務更重。在加強高校師資力量建設過程中,必須將師德師風建設突出出來,才能為學生樹立正確榜樣,助推高素質人才隊伍的培養。
一、當前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現狀
1建設工作流于表面。對高校教師隊伍而言,師德師風建設是打基礎工程,體現于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體現在工作、生活、學習等方方面面。但不少學校將其作為表面形象工程,過多采取的是表彰獎勵、交流體會、宣傳表揚等外在形式,而扎扎實實查找教師師德師風方面的問題,針對性采取措施的舉措卻不是很多。造成工作“雷聲大雨點小”、“雨過地皮濕”等現象非常突出,沒有將工作實下去、踩到底。
2過于重視理論學習。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經多年實踐,其理論體系已較為完備、涉及內容已較為充足。但對理論教育過于重視,片面忽視指導實踐工作的現象還特別突出。開展理論說教時頭頭是道,總是說一些“形而上”的東西,談一些“陽春白雪”的問題,卻不敢不愿觸及教師師德師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造成理論研究非常深入,作風頑疾卻沒有根除,顯然,這同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3道德失范屢有出現。大學是教書育人、培養黨和國家接班人的神圣場所,也是多元文化思想碰撞、世界觀價值觀交織的地方。有的教師在經濟社會轉型期迷失了自我,道德水平嚴重下滑,崇尚拜金主義、自由主義,對“四風”問題不是堅決抵制,而是隨聲附和,向往西方所謂的民主,不信馬列信鬼神,經常在課堂說一些同黨的要求不相符合的言論,做一些違背社會公德的事,觸碰黨紀國法、踐踏法律尊嚴的問題時有發生。
二、十八屆六中全會后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重點
1提升教師道德修養水平。在提高教師能力素質過程中,不僅要提高教師的授課本領,還要重點將“德”的提高突出出來,不斷提升教師的道德品質、理想信念、工作作風和敬業精神。在選拔教師時,重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小到言談舉止、穿衣打扮,大到學識素養、個人品行,教師都要為學生樹立起表率。只有通過良好師德師風的熏陶,學生們才能更為信任信服教師,教育也才能獲得最好效果。
師德師風建設關系高校教育事業根本,絕不能將其作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要引導高校教師學習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自覺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要積極為教師提供文學修養、傳統文化、禮節禮儀、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培訓機會,大力鼓勵更多教師參與社會服務實踐活動,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社會矛盾焦點問題,正確處理思想上的迷霧和觀念上的迷惑。
2適應經濟社會轉型變化。十八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是我國經濟社會結構轉型期,改革發展邁入深水期時的一件大事,對于革除黨和國家多年發展積弊,實現歷史發展新飛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黨和國家正經受“四種考驗”、克服“四種危險”,這些都給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帶來巨大挑戰。
要教育教師保持堅定的政治理想和職業追求,堅決摒棄以金錢待遇衡量工作多少的錯誤認識。要嚴格教師隊伍紀律,集中整飭校風,嚴厲懲治教師隊伍身上存在的作風問題,凈化校內政治生態,治理教師存在的違規兼職、有償代課、經商經營等問題。要引導教師將精力集中于教學科研上,保持職業操守,認真備課、創新教案、嚴格治學、鉆研本職,嚴禁學術造假、科研腐敗問題發生。要鼓勵教師關心關愛學生,不僅要做到用好課堂教育時間,課余時間也要幫助學生解答學習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難,做學生們的“良師益友”。
3突出作風問題整改導向。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要緊盯“四風”問題回潮反彈,突出作風問題整體導向,著力糾治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各種陳疴頑疾。有的教師,學習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頭頭是道,但只停留在表面,空喊口號;有的教師,課堂上總喜歡宣傳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對黨的創新理論成果不屑一顧;有的教師,精力都花在如何課余時間兼職、做生意、搞創收,沒有將心思放在教學上;有的教師,下課就走,學生想找老師求解問題,卻根本找不到人;有的教師,參與黨內民主生活會不情不愿,相互批評敷衍塞責;有的教師,一味放縱學生,對考試作弊、論文造假、學術不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的教師,學生請客送禮就照顧遷就,將社會上迎來送往那一套移植到課堂中;有的教師,對學校規定制度任務置若罔聞,總強調個人困難,毫無為黨分憂、為學校奉獻之心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與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背道而馳,必須堅決克服、堅決糾正。
三、結語
必須清醒認識到,高校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共同關注,使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真正成為教師的行動自覺和責任意識,也才能真正使高校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寶貴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