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贊瓊
【摘要】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許多教育學家聚在一起討論,從而提出了校本課程的理念。校本課程顧名思義以學校為本,創立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不同的英語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英語。校本課程理念的提出解決了由于南北兩個地區教育資源不相等卻使用同一教材而帶來的教育水平差異的問題,但在推行的過程中仍出現了一些問題。
【關鍵詞】校本課程 開發 資源 實踐
普通高中英語校本教材在推行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解決了這些問題,將會推進校本教材的開發。本文對校本教材實施過程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對校本教材開發進行了思考,提出了關于校本教材開發的實踐方式。
一、校本教材在推行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要研究出校本教材推行過程中的問題,首先得知道什么是校本教材,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含義包括教學目標、內容、教學體系、評價體系等。校本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
1.教材內容缺乏靈動性。無論進行多少次教材的改革,教育家們需要研究的是教材內容是否一味的呆板枯燥,沒有創新性的教材內容會容易使學生掌握其中的規律,千篇一律的教材內容會使學生失去對課堂的期待。從而達不到英語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英語教材的開發過程中要增添教材內容的靈動性。
2.教師教學內容準備不充分。英語教學作為特殊的教學課程,其目的性時讓學生學會另一種語言,從而感受到不同的表達思維,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交流方式。而英語作為西方國家主要交流工具,其具有西方國家的靈魂,隨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此為借口,隨意安排課程的情況經常出現。有些老師課程內容散亂,無序,無效,甚至讓學生經常觀看電影,而不注重教學。要推進校本教材的開發,學校就得時常監督,杜絕教師隨意安排課程的情況發生。
3.教師布置作業內容的隨意性。英語作業作為一種評價方式,其重要性不低于課堂。作業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一項重要指標。但在教學過程種教師是否把握住作業的重要性?很顯然如今,在作業布置上許多教師都很隨意,讓學生抄寫單詞,讓學生自行讀課文等方式,是無效的。要想推動校本教材的開發,作業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二、校本教材開發的實踐策略
1.講座與討論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太過依賴教材,以教材為課程的全部,這種單一的上課方式容易使學生缺乏積極性,導致學生在上課時精神不集中或直接不聽課。教師要適當拋棄教材,推行新的教學方式。例如:講座和討論的形式。時常開設不同類型的講座,讓對講座內容感興趣的同學自行的去聽講座,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也是加強英語學習的一個方式,如報刊閱讀、VOA Special English、英美文化系列、宗教文化、English Talk Sho等。同樣的,學習的內容只有學生自己接受后,具有自己的思維,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在鍛煉自己的死思維方面,討論是最為直接突出的方式。
2.開設口語班和聽力班。英語的學習是語言的學習,聽、說、讀、寫是必要的過程。在校本教材的開發實踐過程中,摒棄傳統教學的“啞巴”式英語教學方式。增添口語班,讓學生學會將所學的表達出來,學會用英語進行交流,但要注意在教學是注意其實用性,例如加入這類實用性英語表達方式。Fancy meeting you here. Incredible! / Unbelievable! You look great in your new dress. Its just what I had in mind. Let s talk over dinner. Lets have a toast to our guests.;增添聽力班,顧名思義增強學生的英語聽力,使其在將英語運用于生活時,不會連英語都聽不懂。這兩個課程的增添,將改變中國學生英語水平在書面方面很高,表達與運用方面卻水很低的尷尬。切實牢記英語學習的目的性,是一種語言的學習,而語言是服務于溝通交流的。
三、對校本教材開發的思考
1.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校本教材的開發過程中,教師作為教育的核心和實行者,本身也得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適應于校本教材得實施。英語教材開發過程中英語教育方式得改變,對教師是一個考驗。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適應挑戰。
2.豐富學校的課程資源。英語校本教材得開發利用的是學校的固有資源,使其具有符合本校的教育理念,辦學特色,有利于適應本校學生的學習。因此豐富學校的課程資源,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技術等,是教材開發過程中的有效途徑。豐富學校的教學資源將學校于教師個人的發展聯系起來,從而實現了學校與教師的共同發展。
3.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新的校本教材推行后,其包含的主要原則之一便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新的校本教材中可以加入西方文化傳統、習俗、人文情懷等,這些新鮮的,有趣的教材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使得學習效率提高,推動教育的發展進程。
4.堅持持之以恒原則。校本教材開發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過程,考驗了學校對教育改革推進的決心。只有經得其檢驗的改革才是成功,而這一段過程必定會有失敗,教育家要客觀看待這種失敗,不放棄對校本教材的開發,從而完善我國的教育體系。
總而言之,校本教材的開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校要切實關注教育的可實施性,不做只高舉旗幟的教育。要結合自己教育水平,不斷的思考,用實踐不斷檢測其正確性,科學合理的開發出適應于學情的校本教材,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黃小玲.高中英語校本教材開發實施與思考[J].校園英語, 2015(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