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贛南
【摘要】勞動經濟學是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必修課程。在勞動經濟學的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案例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應注意所選案例是真實、可靠的,具有時效性,還應該注意運用這些案例進行教學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勞動經濟學;案例運用;必要性;問題
勞動經濟學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一門必修課,是應用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勞動經濟學具有知識性、理論性、抽象性、實踐性等特點,是一門既有相當豐富的知識、完整的理論體系,同時又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聯系的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選用一些案例成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與工具。本文擬就勞動經濟學教學中的案例選擇的必要性以及案例選擇中應注意的問題等方面做一初步探討。
一、勞動經濟學教學中選用案例的必要性
(一)在勞動經濟學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案例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與掌握
勞動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勞動力的需求與供給、勞動力市場的均衡、勞動力市場的工資理論、就業與失業、人力資本投資等。這些內容理論性都很強,有很多概念、數據模型、公式定理等,學生在學習時有時會難以理解。教師在講授這些內容時如果能夠比較恰當地運用相關案例,就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教師教學勞動經濟學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相關知識去分析現實中的各種經濟問題。而在勞動經濟學的教學中,長期存在重理論輕實務、重講授輕參與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是從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相關知識。其結果只能導致學生很難完全掌握相關知識,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得不到增強,甚至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教學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
比如,在講授勞動力需求時,可以聯系當前的大學生就業情況以及企業招工難現象,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的相關知識;講授勞動力需求的性質、長短期勞動力需求的區別時,如果能使用“9·11后航空公司大裁員”作為案例,就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相關知識,事半功倍。
(二)在勞動經濟學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案例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勞動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基本內容是抽象化的理論和實證化的推論。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味地講授理論知識,那么這門課程就會變得比較枯燥無味,引不起學生的太大興趣。而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來進行教學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收到較好的效果。
比如,教師在講授勞動力供給時,不妨結合當前的“用工荒”現象和大學生就業難等學生比較關心的問題進行分析、解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再如,講授勞動力參與率時,不妨介紹下發達國家和我國最近幾十年來女性勞動力參與率的變化情況,并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因為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生大部分是女生,因而該案例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未來就業的信心。又如,在講授家庭中的聯合勞動力供給時,就可以對古代的“男耕女織”與現代的“全職太太”“啃老族”等現象進行分析。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勞動力供給決策的一些理論,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又如,在講到工資水平與差別時,不妨跟學生講講當前的一些高薪職位及目前一些大型企業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薪酬情況等。
在教學中運用這些案例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同時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認識到勞動經濟學不僅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同時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并有一定的趣味性。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大增強。
二、勞動經濟學教學中案例運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應注意所選案例的真實性、可靠性
在勞動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案例的合理運用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增強學習興趣,但是在運用案例時應注意所選案例必須真實、可靠。目前教師在教學中所選用的案例很多都是來源于網絡。比如在講就業與失業時,網絡上的各種數據相互矛盾,教師在選用這些數據、案例時就要格外小心,務求真實、可靠,否則不僅不能說明問題,還會誤導學生。另外,選擇的案例應與所講授的知識緊密相連,與課程內容無關或聯系不緊密的案例即使能很好地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好也不要采用。
(二)應注意所選案例的時效性
在教學中所選用的案例最好是比較新的,發生在最近幾年之內的。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例如在講授人力資本的理論時,就可以通過介紹丁俊暉的故事來說明人力資本的投資和收益;在講授就業與失業時就可以講當前最難就業季的情況。用這些新近發生的案例來教學,會使學生產生很直觀的感覺與認識,能引起他們的共鳴,達到很好的效果。
(三)應注意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
在教學中,除了要選擇好的教學案例外,還要注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運用這些案例,以達到教學目的。主要的教學方法有分組討論、實地調查、課堂辯論、視頻展示、情景模擬等。具體采用哪種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硬件、學生情況、案例內容等來確定。例如在講生命周期與勞動參與決策時,對退休決策的情況就可以采用課堂辯論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在講到勞動力供給時,介紹“用工荒”現象,就可以在提供文字材料的同時,播放相關視頻,這樣會達到更好的效果。當然,在勞動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用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應該選取那些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這樣才更有說服力,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四)應注意案例來源的多樣化
在勞動經濟學的教學中,還應該注意案例的來源,盡量做到案例來源的多元化。例如可以布置學生完成一些實踐調查項目,學生在完成項目調查的過程中,就會運用到相關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實際的問題,這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同時,學生調查報告又可以成為勞動經濟學教學中的實際案例。因為這些案例都是學生親身調查研究的結果,因而會讓學生更有親切感、成就感,也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三、結束語
總之,在勞動經濟學教學中適當地運用案例能使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實現課堂教學目標。但是在案例的選擇中,應注意案例的真實可靠,注意案例的實效性,還要注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案例教學的最大效能。
【參考文獻】
[1]吳云青,蔡為民.傳承與創新——勞動經濟學教學改革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35):324.
[2]楊春瑰.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勞動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踐[J].中山大學學生論叢,2007,27(07):42-44.
[3]許勁.案例教學法在勞動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江蘇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11(08):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