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魚+陳集成+黃秀蕓
摘 要:班級作為高校中學生最基礎的組織形式,是實施教育、管理的基層單位,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意義重大。高校應意識到班級在學校中的重要作用,加強班學生干部培養,班級制度的實施,各項文體活動的開展,關心特殊學生,合理運用網絡的作用以及加強學校、家長、社會之間的聯系,使得班級建設工作得以更好的開展。
關鍵詞:班級建設 學生管理 完善制度 關心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6(a)-0203-02
目前為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培養與時俱進就、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的綜合性人才,為此構建和諧校園,提倡“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方式;尊重并促進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目前學生管理的一大趨勢。在此其中班級作為學生與老師傳道授業解惑最基本的單位,作為校園生活中最為活躍的分子,是高等院校實施教育與管理的首要環節與關鍵環節。
1 班級建設的意義
班級作為院系、學校建設的縮影,是大學生施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最根本的切入點。良好的班級氛圍可以全面促進學生的智力、心理、道德意識的成長與發展。能使得學生之間相互鼓勵、學習,積極進取,激發各自的集體意識,杜絕不良風氣滋生,對于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鍛煉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管理意識,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高校中班級的基礎性、長期性、穩定性以及依賴感、認同感、責任感、與凝聚力是其組織所無法具備的。班級工作可以讓每位學生體現出他的價值,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從而進一步促進優秀的班級氛圍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發展同樣有著不可比擬的影響。
2 當代高校中班級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由于高校不斷擴招,學生數量增多,造成管理層對于校園文化以及班級建設側重點更傾向于學生安全以及學校所布置的各項事務性工作中,從而忽略了與學生交流、溝通。對于缺乏管理經驗的輔導員和班干部來說龐大的學生人數使得開展工作格外困難,很難形成班級合力。致使學生參加學校組織各項活動時主要是以個人興趣愛好而非班級形式,或以集體形式參加但喪失了主動性和創造力,使得這些本是有意義活動成為應付性工作。另外由于當下學生思想開放、追求自我,每個人有自己的獨特的思維方式以及處事方法,使得班級建設思想很難統一。除此之外,由于社會、家庭的影響使得學生聲稱享有各種權利的同時忽略了他們應盡的義務。部分學生對于學校、班級的規章制度的輕視,為班級建設的發展和造成極大的難題。
3 加強班級建設的主要途徑
3.1建立、建全以專職輔導員為主的班委、團委隊伍
強有力的班委團隊創造出優秀的班集體,優秀的班集體又能造就出杰出的服務者。學生干部是加強班級凝聚力的紐帶,是各項活動的組織者與倡導者,是班級建設的核心成員。因此,選拔、培養強有力的學生干部應作為班級建設的首要任務。輔導員在選拔班干時應全面觀察學生性格品質、能力特點以及服務意識;定期召開干部研討會,可以就班級學生情況以及工作開展進度及時討論與研究。
3.2 完善制度建設,鼓勵學生自我管理
管理制度的完善對于班級管理與班級建設尤為重要,實行制度化管理是順應當代社會潮流,適應當代大學生特點的方式方法。只有系統的構建班級制度,把班級文化以及全班大部分學生的共同意志、價值觀完善好,這樣才能有章可依,才能在今后的管理中處于主動發展的態勢,而不是被動的解決問題。使每位學生參與到制定班級規章制度的過程中符合集體共同的價值取向;另外還應通過宣傳,使每位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制度的內容與意義,使之可以從強制執行變為自覺性的行為。當明確相關制度,老師應下放權力,鼓勵班干部大膽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在班級管理之中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意識與能力。
3.3 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與歸屬感
班團活動的開展是班級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班級活動是最能體現班級凝聚力、向心力與榮譽感,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促進班級內部相互了解,加強相互交流與溝通,學會相互尊重與合作。同時在班級活動的過程中也很容易發現班級內部所存在的問題,從而及時改進。開展班級活動時需要注意三個方面,第一就是班級活動的思想性意義性,開展活動在于達到讓大學生長知識、鍛煉能力,提高思想覺悟的目的;第二點是活動的策劃與設計一定要具有娛樂性和趣味性,這樣可以吸引大學生積極參加;第三點最為重要,每次班級活動一定要做到班級全員參與,通過組織相應的活動達到班級同學團結友愛、共同前行的班級凝聚力,當這種凝聚力形成后同樣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將全班師生緊緊的團結在一起。
3.4 關心特殊學生群體,重視心理問題
關心每位學生身體、心理健康是老師的職責,在班級內必定有一部分特殊學生群體需要格外留意。第一類特殊群體為班級里成績較差;紀律性較散漫;不服管教;性格孤僻難以相處;同學關系緊張的后進學生。對于此類學生不應急于使之完全改變,應在不違反班級制度的前提下,尊重他的性格與想法的同時多去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鼓勵和正面評價,耐心細致的做好感化工作,使其逐漸認識到班級的集體感與集體中的溫暖。除此之外,還有另一部分特殊學生,他們就是班級里的貧困生。目前廣大貧困生在國家政策和學校資助系統下,可以通過助學貸款使每位愿意讀書的青年都可以邁入大學校園,除此之外在校期間還能享受到獎、助學金。他們雖然生活簡樸,但都具有奮發向上,自強自立的美好品德。但是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同樣重要,部分貧困生會出現自卑、妒忌、敏感、封閉、依賴心理情況。因此班級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的應當是對于貧困生個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不容疏忽。另外加強對貧困生平日的關心,及時了解他們的困難、焦慮,不斷鼓勵并為他們建立信心,引導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身觀和價值觀,培養強大的意志品質。
3.5 運用網絡提高班級建設的效果
當前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已經日益明顯,正確利用網絡信息技術進行高校班級管理,可以使得班級建設工作更為方便、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形式與范圍更為廣闊,更加與時俱進,網絡工作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好的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便于了解學生的真實動態和實際生活,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此外網絡的應用可以達到信息發布的透明性和自主性,每位班級成員都可以隨時隨地查詢和關注到班級動向以及班級活動內容。通過班級網絡文化建設,同時可以反映出學生的性格特點、增強感情交流,也對班級建設的正確引導起到重要的作用。
3.6 加強老師、家長和學生三者的聯系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使學生不斷進步、和諧發展。眾所周知,家庭、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學生的家庭情況與成長環境會使之造就不同的性格特征與思維方式。擴展學校與家庭教育的結合,使得雙方相互配合產生合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同時加強老師與家長的聯系可以全面了解學生課余時間的動向與生活方式,與此同時可以將學生的在校表現、優點與不足之處反饋給家長,共同探討,相互配合,一起解決學生在成長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因此,班級建設中定期與學生、學生家長進行溝通,能夠使教育更加具有實效性與針對性。
班級建設是全班每位成員共同的努力方向,是一種集體意識的體現,同樣是班級精神文化和價值取向的綜合映射,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它承載著班級里所有成員的追求和理想,體現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理念和文化習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對班級成員的思維方式、日常行為以及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取向產生很大的影響,對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是很好地促進作用和潛意識的鍛煉與教育。同時,班級建設的開展有助于班級發展,增強班級競爭力,推動高校和諧發展,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飛.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高校學生班級建設[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12):32-33.
[2] 包根勝.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J]. 職業時空,2009,5(10):78-79.
[3] 李穎華.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J]. 時代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