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瑜
【摘要】課堂沉默是影響當前技校英語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大問題。為改善課堂沉默現象,本文簡要闡述了課堂沉默現象的定義和類型,詳細分析了消極沉默現象的成因,并結合技校教學實際,從端正學生學習態度、教材選擇、創造輕松和諧課堂氣氛、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及提高教師教學藝術等方面提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技校英語 課堂沉默 成因分析 解決對策
教育部高教司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強調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要打好語言基礎和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并重,要特別注意加強聽說技能的培養。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主陣地的技工院校,其英語教學也應以此為指導開展英語教學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聽說技能和提高學生實際使用語言的能力。然而,在當前技校的英語課堂教學中,盡管教師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互動活動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但受教學設備、教材內容、學生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許多學生缺乏參與的興趣,在互動時三緘其口沉默不語,使教學活動陷入僵局無法順利開展。學生在課堂表現出的沉默表明學生的輸入或輸出環節出現障礙,必然影響到學生英語的習得,不利于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改善英語課堂沉默現象,提高教學實效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課堂沉默現象概述及成因分析
課堂沉默,指的是在課堂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所呈現出來的無聲且無固定語義的非言語交際行為。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沉默現象主要是指學生個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在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層面所表現出來的對教學內容與要求不關聯、不參與的心理狀態與行為。根據課堂效應的不同,可將其分為兩種類型:積極沉默和消極沉默。
積極沉默是由于學生認真傾聽、整合他人觀點而表現出的沉思、不作聲狀態。學生內化概念需要一定時間進行認知處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意義的間歇(沉默)是非常必要的,它對課堂教學具有積極的意義。而消極沉默是由于學生對課堂教學漠不關心造成的。其表現為學生主觀抗拒教師所授知識或被動接受知識,不參與課堂問答和討論。此類沉默極大地影響了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與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課堂沉默現象成因分析
積極沉默是學生深度參與課堂活動的體現,教師無須打破這種沉默。但對于消極沉默,我們則應究其成因,探索解決之道。
第一,學生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目前絕大多數技工院校沒有限制錄取分數線,所招學生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其中又以英語為尤,表現為英語語音、詞匯、句子結構等基礎知識薄弱,造成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無法順利完成知識的接收、分析、歸納和運用,從而引發沉默現象。同時,原有能力欠佳也讓部分學生喪失學好英語的信心,主觀上放棄了英語課程的學習,在課堂上自然也就不會積極地參與互動。
2.學生對英語學習認識不清,興趣不足。一些學生認為技校生的就業多為一線工人崗位,學不學英語、學不學好英語都無所謂,由此在課堂上采取漠視的沉默態度。此外,難度過大或是不符合技校學生實際需要的教學內容,教師傳統的教學思維與教學模式,單調乏味的教學方法,相對落后的教學設備以及平時缺乏實際的英語交流機會等因素,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不愿意參與到教師組織設計的英語語言活動,致使在互動環節出現沉默現象。
3.學生自身的性格也會影響他們在課堂的表現。部分學生因為害羞、自尊心太強、自信心不足等原因,不愿或不敢在全班同學面前回答老師的問題,因而在課堂上保持沉默。
第二,教師因素。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等都會影響課堂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例如,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脫離實際,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課堂提問的方式不當、問題過難或過易,不易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第三,我國傳統文化給英語學習帶來若干不良影響。有學者經研究總結出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中國傳統文化對沉默是認同的,學生的潛意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而在課堂上保持過多的沉默;二是中國文化很重“面子”,學生在不知確切答案或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持懷疑態度時,往往會以沉默來保全面子;三是中國文化重“集體”,凡事講究隨大流,當大多數學生都保持沉默時,少數原本活躍的學生也會漸漸沉寂下去,加劇課堂沉默現象。
三、改善沉默現象的對策
根據上述課堂沉默現象成因的分析,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針對技校學生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改善學生課堂沉默現象的對策。
第一,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念。針對學生漠視或抵制英語學習的態度,教師應通過多方面舉措引導學生明確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尤其是要讓學生認識到當前企業對技工的要求已不僅局限于高超的技能,還需具備一定的英語交際能力以應對日益增多的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
第二,選擇適合技校生實際水平且適應其實際需求的教材。首先,教材必須難易適中。教材過于簡單會讓學生認為缺乏挑戰性,難度過大則會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選擇合適的教材將有助于改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不良心理狀況。其次,選擇教材時還必須考慮到教材內容是否適應學生未來工作崗位對其英語技能實際需求,要據此選擇最適合的英語教材。只有教材難易程度適中,并讓學生真正從中學到他們以后工作、生活能用上的東西,他們才會有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創造輕松、和諧的英語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意識。課堂氣氛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積極良好、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思維敏捷深刻,想象豐富活躍,記憶力增強。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盡力創設使學生感到安全、寬容的學習環境,給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激發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意識,使學生減少焦慮,敢于發言不怕出錯,樂于參與創造性的語言交際活動。
第四,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提升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興趣。教師應將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或“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設計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盡可能將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綜合融入課堂活動中,使得課堂活動難易適中、內容新穎,從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五,發揮教學藝術,引領學生有效參與課堂互動。教師的提問技巧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影響與決定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當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因思考、推理而保持一定時間的沉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學生長時間的沉默,教師就應該反思:是否問題過難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是否教師的指令表述不清晰等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技校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在提問時應適當降低語言的復雜程度,簡化教師的指令語,在必要時可適當使用中文幫助學生理解。此外,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容易出現錯誤,教師應注意糾正錯誤的適時性,對不同性質的錯誤要區別對待。同時,要充分發揮積極評價的激勵作用,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學生在語言活動中敢說,愿說,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總而言之,課堂沉默具有雙面性,積極沉默是促進語言學習的有利因素,而消極沉默則是影響語言習得的障礙。教師應敏銳觀察并分析學生的沉默現象,趨利避害,探究沉默成因并科學應對,多方面著手打破課堂消極沉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互動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互動,真正建立高效的課堂,達成打好學生語言基礎和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顧曉樂.中美言辯觀之差異對中美語言學習課程的影響[J].中國英語教學,2005,5.
[2]劉向前.論課堂沉默[D].曲阜師范大學,2005.
[3]滕明蘭.大學生課堂沉默的教師因素[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09,4.
[4]陳玉紅.英語課堂交際中的“沉默”現象析[J].外語教育, 2002.1.
[5]張艷.教師的課堂行為對學生外語學習焦慮的影響[J].晉中學院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