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巍
摘要:從2014年8月“新國十條”公布以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重要性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級別。面對這個保險業未來十年的“朝陽產業”,各個資本都嗅到了財富的味道,保險牌照成了社會資本“新寵”。對于有志于轉型金融的上市公司來講,保險牌照既能帶來股價方面的正面影響,也能作為企業的廉價融資平臺。本文認為,保險業的黃金時期即將到來。而相關監管部門能否嚴格把關,讓保險資金進入該進入的領域,發展新興保險業務,提高中國保險業整體競爭力則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關鍵詞:保險牌照走紅 “保險掛牌” 保險監管 互聯網
1保險牌照緣何走紅
自從2014年8月保險“新國十條”發布以來,資本對保險業的未來充滿信心。如今,設立一家保險公司已成為快速切入金融行業的最佳手段,保險業一夜之間成了市場的寵兒。本文將保險牌照走紅原因總結為以下三點:
1.1險企基本盈利能力
保險牌照走紅,不僅僅是因為中國保險行業巨大的潛力,更重要的是保險行業擁有巨大的、鮮有人知的盈利能力。險企盈利能力是保險公司最基本的盈利能力。保險公司將保費分成兩部分:最重要的一部分是保險責任準備金,它將被用于賠付支出;其余部分用于投資證券,銀行,不動產等。這是一種良好的長期資金,也是險企盈利能力能力的根源。
1.2互聯網金融
從保險提供的角度看,互聯網保險是提供保險最好的方式之一。保險公司借助互聯網可以擴張客戶資源,而消費者借助互聯網亦可增加選擇。互聯網保險大大降低了成本,使得薄利多銷的盈利模式在保險經營中得以實現。同時“償二代”的改革也會促進我國保險市場效率,與新的經營模式相互促進。
1.3保險資產證券化
保險證券化是指將保險投入資本市場,在資本市場購買保險基金的相關產品。保險證券化在國外已經發展的較為成熟,也有較為完善的相關制度規范,而在保險證券化尚未啟動的中國,則可以將重點放在內含價值證券化、保險風險證券化、保險資產證券化、保單證券化四點上,以其作為保險證券化的突破口。
2保險牌照擴張下新生的不規范行為
2.1奇葩保險陷阱
隨著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保險創新層出不窮,但是有一些奇葩保險正悄然走紅。前不久,泰勒·斯威夫特與湯姆·希德勒斯頓的戀情曝光,有商家竟然在網上出售兩人的分手保險。此類明星娛樂保險看似很新奇,但從本質上講,已然涉嫌博彩、非法集資等,是違法的行為,消費者可能將面臨賣家跑路賴賬,猜到了結果但無處領獎金的風險。另外,對于奇葩保險,保監會在《關于提示互聯網保險業務風險的公告》中早已明令禁止,我國互聯網保險的監管力度還有待加強。
2.2“保險掛牌”問題
保險緣何成為眾多資產眼中的香餑餑,引得各大銀行、地方政府、房地產企業等投資集團紛紛親睞?恐怕最大的原因是“保險掛牌”問題。
在這里,我使用"保險掛牌”這個自創名詞來描述一種不規范的商業行為。保險公司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信譽,簡單的說就是口碑。很難想象一個純粹的保險能在創立之初就盈利,保監會也常對相關企業做出指導:保險行業應該把目光放長遠,把盈利期限確定在10年或以上。然而確實有些快速盈利的“捷徑”。在所有金融行業中,保險公司是唯一能合法的以極低成本融資的行業。倘若一個企業拿到保險牌照,并以極低的成本融得大量資金,然后將其投入房地產等暴利行業,僅僅吃兩者之間的利差便能獲得巨大的收益。更有甚者,將大量籌得的資金投入高風險投資中以期利益最大化。如果說前者是鉆空子的行為,偷取國家和投保人的利益而自肥;那么后者就屬于赤裸裸的違法行為,不僅僅褻瀆了保險市場,更是損害了國家名譽。
然而,獲得牌照的公司是否嚴格按照相關法規運營相關業務,卻永遠是個謎。首先,相關企業的賬目往往是不透明的,即便公開報表,也往往是不詳細的。即便是監管部門,也很難發現是否有違法舞弊行為。其次,保險企業確實有權利將部分資金提出進行投資,雖然在中國這個不完善的經濟體中確實存在謀取暴利方式,但這種行為也是完全合法的。所以,能否讓保險業成熟發展,避免類似于P2P之類的暴利及詐騙行為,保險監管至關重要。
3完善保險監管制度的建議
目前我國保險監管機構著重于建立以保護被保險人利益為目標,注重科學方法的運用,注重統籌兼顧,增強監督的預見性和實效性的監管制度。然而,隨著保險行業的不斷發展,原有的監管模式也常捉襟見肘。而在保險市場高度發展的國外,保險監管制度理論已經逐漸走向完善,其中最有借鑒意義的便是IAIS核心原則,其內容主要有三點,即市場行為、公司治理結構和償付能力三個部分的監管。基于IAIS核心原則,我對完善我國保險監管制度提出以下建議:
3.1加強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設
一個強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進行監督和行使權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維護保險市場秩序的有效途徑。只有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做到信息披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才能保證保險公司的合理、合法、合規運行,才能解決“保險掛牌”問題,提高我國保險業核心競爭力。
3.2金融業統一監管
隨著金融企業分業經營向混業經營的演變,隨著從事銀行、證券或保險某一種單一業務的金融企業向綜合經營、國際化經營的金融集團轉變,分業監管開始碰到很多“空白區”,使得我們不得不選擇一體化監管。一體化模式有利于各金融管理機構的協調,分享信息和經驗;還有利于提高監管效率。從另一個角度看,隨著金融綜合經營和金融產品交叉介入態勢的日益明顯,適用于某一金融領域的監管模式,也會逐漸適應其他金融領域。如巴塞爾協議中的銀行監管理念也保險監管機構的認同,反映一體化監管模式是大勢所趨。
3.3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
從世界保險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情況看,保險行業自律是規范市場主體行為與合理配置資源的重要舉措。實際的保險業務中總有人們沒有想到過的問題以及相關法規忽視的漏洞,當法規出現了缺漏時能補充它的便是行業自律。除了保監會以外,保險行業協會也應積極參與監管,將行業自律納入保險監管的體系中,構建多層次的監管體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佚名.奇葩保險走,小心陷入博彩陷阱[OL].http://www.newwen.cn/xw/2016/0624/22599.html,2016-06-24.
[2]冷煜.保險監管國際比較及發展趨勢研究[J].保險研究,2009(3):88-94.
[3]陶從文,徐景峰.保險監管效率及其評價[J].保險研究,2012(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