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靈
【摘要】在奧妙無窮的生物界,教學手段開展會越來越多的解決很多生物學問題,而微視頻的運用則在很大程度上為直觀教學的開展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其給生物學科素養帶來的福音、如何使“微視頻”課堂教學更好促進生物學科素養及對“微視頻”課堂教學的建議三個維度進行論述。
【關鍵詞】生物學科 素養 微視頻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84-01
2017年作為直播元年乃至微視頻元年都在地球村掀起了一股微視頻熱,全民微狂歡,我們有理由相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也將進行一場業內大換血,借著這股科技“東風”,現代生物教育也將會如火如荼的開展,一支粉筆、一個人、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方式遠遠不能形象具體的將微觀知識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也會缺乏積極性,但是微視頻課堂教學的引用不僅將豐富多彩的微觀世界展現在學生眼前,而且還可以使得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習的興趣。
一、“微視頻”課堂教學在生物學科素養帶來的福音
(一)促進生物學科素養研究的科學性
生物學科作為一門研究大千世界生物的微現象和活動規律的學科,有著廣泛的研究對象,繁雜的生物種類,復雜的生物架構,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張嘴絕對達不到較理想教學的效果,而微視頻課堂教學的引用不僅彌補了教材的不足,而且以生動的再現給學生帶去更多的科學信息,這其中不僅包括自然界的生命跡象、生命的物質性與自然界生態環境的多樣性、生物性和諧統一,而且涵蓋著微世界的奇妙多姿。
(二)增強生物學科素養研究的直觀性
生物學科屬于所有學科中直觀性很強的生命學科,這其中的很多知識、概念即使用語言完整的表達了出來,也會因為拗口的讀法,晦澀的難點而很難被理解,生物微視頻時代的來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缺陷,微視頻課堂教學用真實、形象、生動的表達方式再現自然與生命交相呼應的瞬間,重現微自然的生命實體活動。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細胞是生物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教學中,利用“微視頻”將“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生物理念以視聽形式進行展現,有效改善了文字性敘述理解難的問題,使抽象內容形象化,并生動而不失客觀性、科學性的展現了生物知識相關概念。
(三)激發生物學科素養研究的趣味性
我們通常認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微視頻的播放便滿足了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會重新喚起學生的注意力,相比課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自然界生命體的連環表演似乎更能抓住眼球,吸引學生,引發他們的好奇心,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研究成了再好不過的方式了。例如,在講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被子植物的一生”相關內容時,通過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與網絡教學資源,在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水平的基礎上,制作了“水稻的生命之旅”微視頻,以擬人化的口吻,通過圖片、動態視頻等形態為學生創設了一定教學情境,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并適當的進行提問式引導,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求知欲與探索精神。
(四)提高生物學科教學素養的可調控性
生物微視頻的制作很多時候是將實驗拍攝成視頻,而對于實驗來說偶發性因素有很多,一個教學視頻的拍攝一定經歷了很多次的反復實驗,成功的被記錄在視頻中,反言之如果將這個實驗直接的用在課堂上來進行操作,一次兩次不成功便會使學生失去耐心,而且耽誤寶貴的課堂時間。“微視頻”的有效利用則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例如,在實驗“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顯微鏡下找到口腔細胞是個難點,多數學生觀察到的只是食物碎屑,這時可教師依據教材內容,將實驗具體操作、重點、難點知識集中在微視頻中,為學生創設“微課”教學環境。通過“微課”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形式,對知識點進行了重點掌握與記憶,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時間、空間的限制。
二、如何使“微視頻”課堂教學更好促進生物學科素養
(一)根據教學難點靈活拍攝視頻
微視頻短小精悍的特點在當今這個碎片化信息時代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對于生物教學這類視頻的拍攝也一定要短小精悍,這就要求拍攝視頻時要足夠的靈活。例如,在微視頻制作中,基于課堂教學受時間限制問題,保證微視頻時長在8-15分鐘左右,并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性、重點性進行知識傳遞,用以保證微視頻作用的最大化發揮。
(二)理論聯系視頻,優化概念
面對書本冷冰冰的文字學習固然覺得太過乏味,微視頻的合理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解讀了課本上這些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生物教師用這些理論知識去操作實驗,得出所謂的結論。同時也在用這些直觀的視頻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理解概念。
(三)微視頻教學實現師生默契配合,增強教學互動,促進生物學科素養
微視頻的引入不僅使得書本上生硬的文字搖身一變成為生動的圖像,還使得這些圖像進入學生的大腦,書本文字不能給予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從視頻中觀看到,無法用語言文字表述的細節在這里可以被捕捉到。例如在“講述傳粉與受精概念時”,教師先不忙著講述傳粉的概念,而是先讓學生觀看“傳粉和受精”的教學微視頻,然后要求學生根據看到的微視頻內容用自已的語言表達出傳粉的概念。我聽到學生是這樣表述傳粉的概念的:花藥中的精子落在柱頭上并進入柱頭的過程。學生的表述無疑不大科學,因為視頻中標注的是花粉。不過這時我趁機問:“視頻中你看到精子了嗎?看到精子進入柱頭了嗎?”全班學生紛紛說看到的只是花粉停留在柱頭上。學生在與教師快樂的互動中學到了生物概念。通過微視頻展現的內容與互動穿插教學,學生切實參與了課堂,營造“出乎其外”的課堂效果。
三、生物學科“微視頻”課堂教學建議
(一)教師應始終保持嚴謹科學的實驗態度
微視頻資源的選擇或者應用的決斷權在教師手中,正常情況下,視頻會在實驗演示時使用。但是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初中階段已經慢慢開始占據重要的位置,這個時候的邏輯思維開始萌芽,并且正在獲得大幅度的發展,課堂教學中任何一個實驗演示都有可能在學生形成科學思維的過程中影響深遠。作為實驗科學的生物科學,首先應該關注生物實驗的建設方面,在重難點,拓展新知識乃至情境創設等環節后才能獲得在生物教學的視頻。所謂重難點是指具有價值的知識點,所謂新知識便是由此產生的相關的串聯型知識點,而所謂的情境創設是指將這些重難點知識或者串聯型知識點放進一定的語境中,幫助理解,引發興趣,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渴求之余還能滲透生物科學素養。
(二)堅決反對唯“微視頻教學主義”
微視頻的使用是極好的,合適的恰到好處的使用使得微視頻發揮最大的用處,傳播了生物知識,引發了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同時更能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微視頻縱使有千萬種優點,但是對于他的使用還是最終決定它的價值,沒有絕對的“微視頻教學主義”,濫用微視頻只會引起反作用或是在一定程度上毀壞這種所謂的好,所謂的前衛流行的教學方式。因此保持適度的使用,因時、因地、因事保證正常微視頻教學中的生物學科素養。
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微視頻的生物學科素養的不斷完善,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都在不停的為教育領域注入新鮮的血液,使其永葆活力,如何使促進生物學科素養的微視頻教學課堂大放異彩我們需要不斷的鞭策自身,鞭策這個正在發展的新新技術,在新新人類的時代更高更遠的發揚發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