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音樂課是幼師院校學前專業的一門重要學科,是培養幼兒師資不可或缺的基礎課程。幼師學校的音樂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幼師學校畢業生的質量。《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亦是體現了藝術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面對轉型升格,幼師學校的音樂教學也迫切需要新的幼師音樂教學課程體系。本研究將幼師學校的音樂教學課程體系作為研究對象,針對國內外學前專業音樂課程現狀,結合自身教學,旨在探索一個符合中國本土學前教育的音樂教育課程體系,學生通過這種音樂教學體系,除了全面掌握從事學前音樂教學所需的音樂技能、教學技能,亦能成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關鍵詞】音樂教育 音樂課程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17-02
一、國內外學前專業音樂教育的現狀分析
目前許多幼師院校的音樂課程設置與授課模式基本參照師范學校音樂系或音樂學院的授課模式,課程設置為聲樂、鋼琴、樂理視唱、舞蹈、兒歌編配等。聲樂課、鋼琴課的學習,教學目標就是學會一首歌曲的旋律,或者完成一首鋼琴曲,會做樂理題。而幼兒園的音樂課程從內容上可以分為四個板塊,韻律活動、歌唱活動、音樂欣賞活動、打擊樂活動。而這四個板塊的內容都是以綜合性的音樂(游戲)活動組成,而幼師的音樂課程中幾乎沒有直接與其相關的音樂課程,其課程規劃不完善,各門音樂科目(聲樂、鋼琴、樂理視唱、編配、舞蹈等)缺乏相互整合,沒有交集。學校課程較少涉及幼兒園教學的常規模式,學生無法將教師日常的上課模式遷移運用到幼兒園日常教學。同時,幼師音樂教學存在著重視技能技術,很少涉及多元文化教學,缺乏綜合音樂素質的訓練。學生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缺乏音樂感受的制作與知覺,音樂知識面狹窄。造成這種教學模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幼師音樂教育照搬師范學校音樂課程的歷史性原因,究其根本原因,則是沒有從學前音樂教育的實際需求出發來規劃幼師的音樂課程。
筆者研究生的專業方向為音樂課程與教學,多年從事學前嬰幼兒音樂教學及成人師資培訓,2014年7月赴薩爾茨堡莫扎特大學奧爾夫學院短期進修,以德國音樂教育為例,在德國幾乎所有的公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里,都會開設“原本性音樂教育”專業。德國原本性音樂教育專業課程以下列表格概述:
其原本性音樂教育專業也設有樂理、視唱、和聲、音樂史等課程,但從其音樂教育主專業課程設置來看,最突出的是貫穿于四個學年課程中大量的親身參與活動,以及三個學年的教學觀摩與實踐。
通過對國內外關于學前音樂教育現狀的考察,及相關課程的了解,更基于自己在教學崗位的深切感受,中國學前專業音樂課程的改革任務十分緊迫,每個學前教育工作者都責任重大。幼師院校的教育質量,直接關系到學前教育的教學質量,而學前教育的重要程度也越來越被國家、社會、家長所認識,而幼師專業音樂教育的理論、實踐研究的滯后,卻與我國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加快學前教育音樂課程的步伐任務緊迫。
二、改革嘗試
廣州市幼兒師范學校在學前專業中開設五個方向班,即音樂、舞蹈、美術、多媒體、英語。其中音樂教育方向班,學校在其音樂教學方面特別加強了音樂專業課程如鋼琴、聲樂、舞蹈、視唱練耳課程、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等專業課程的學習,筆者在兩年的實踐教學中,融合奧爾夫、柯達伊、達爾克羅茲三大音樂教學法理念與方法,同時結合中國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實際需求,增加并整合部分課程內容,下面將其詳細的課程策劃與安排進行概述。
(一)《音樂與動作》
1.課程簡介
音樂與動作是指用簡單、形象、又緊扣音樂曲式結構設計的動作來體會和欣賞音樂。尤其是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而新入學的幼師學生在以往的音樂學習中所積累的古典音樂數量幾乎為零。因此,通過開設音樂與動作課程,首先讓幼師師資掌握一定數量的古典音樂作品,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動作與音樂,積累音樂經驗,增強欣賞能力。
2.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
學生在參與、模仿及互相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了一定數量的古典音樂曲目以及相關音樂文化知識,同時小組動作創編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學生在合作、創編、音樂表演等方面的能力,也有顯著的提高。
(二)《韻律活動與集體舞》
1.課程簡介
韻律活動是指在音樂伴隨下,有規律的做出富有韻律感、節奏感的肢體動作。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中,這是不可缺少的內容;集體舞教學是為了訓練教學對象在隊形、空間、交往、創造性等方面的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
在韻律活動和集體舞教學中,可以從一般基本動作進入,再過渡到模仿動作,最后到舞蹈動作。即從模仿-即興-分享-創編(幼兒園教學過程),學生通過參與此過程,一方面可以訓練模仿能力,即興創造等,另一方面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熟悉幼兒園音樂教學的模式,步驟。同時學生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膽小的同學逐漸建立自信,活動氛圍熱烈,學習動機增強,參與性強,注意力穩定性增強,積累一定表演經驗,學習效率顯著提高。
(三)《歌唱綜合課程》
1.課程簡介
課程結合幼兒園歌唱教材及部分國外優秀歌唱教材,主要包括:(1)兒歌簡譜視唱與動作創編。(2)多聲部聲勢練習與創編(奧爾夫五卷本之一)。(3)音樂游戲課《Music play》《wee sing》。(4)語言節奏教學單元。(5)學校教材及拓展內容。
2.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
在早唱、歌唱課、視唱練耳課中,讓幼師學生模唱、學習,其作品有豐富的調性、節奏型、混合節拍練習,并引導學生加入卡農、多聲部、聲勢、動作創編等,讓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歌唱能力,以開闊的視角來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把學習過程還給學生,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如何在音樂游戲中學到、領悟到、玩到。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積累的兒歌作品兩個學年已經有百余首。
(四)《奧爾夫器樂教學專題》
1.課程簡介:打擊樂入門及拓展(打擊樂故事創編、情景表演、動作與聲音、圖形譜等);音筒入門及拓展(音筒與動作、造型、語言、嗓音等);音條入門及拓展(音條即興作曲、波爾動創編、音條多聲部合奏);音塊與動作;音條樂器為歌曲伴奏。
2.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
器樂教學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是一個難點,很多幼兒園的打擊樂器都是束之高閣,但器樂課程在學前兒童的音樂活動中非常重要,學前階段孩子的聲帶還沒有發育完全,如果音樂課只是單純的歌唱或者動作,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過量的歌唱還有可能損傷幼兒的聲帶。在二年級的奧爾夫教學法課中,大大加大學前教育學生的打擊樂演奏、多聲部合奏、打擊樂故事等內容,學生的合作意識、音樂經驗、音樂感覺,想象力培養或作為鋼琴課的鋪墊課程,都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
(五)《音樂綜合節目》
根據學校開設的鋼琴、視唱、舞蹈課程等,筆者嘗試進行課程整合,探索以創新節目形式展示學生綜合音樂能力,如鋼琴演奏結合小丑表演,鋼琴四首聯彈與光影,音筒與視唱作業的結合,旨在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各種音樂技能課,嘗試一種綜合性的音樂表演,即動作、舞蹈、音樂、語言、道具結合在一起的表演,通過綜合而豐富的手段自然地流露出來,形成一種可以生長的力量,以新的理念和手段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將所學音樂技能以整合的形式創造、表演,展現出來。
(六)《音樂教學實踐活動》
在幼師實踐技能的培養上,學生的實操活動是對教師教學效果最直接的反應。教學實踐對于提高學生教學實操能力和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筆者在二年級上學期增加了周期兩個月、四次幼兒園教學實踐活動,共計八堂幼兒課,三場小型音樂劇演出, 教學實踐內容包括:1.學生說課與教師指導;2.修改教學設計與試課指導;3.幼兒園上課、課后自評、同學互評、幼兒園老師點評;4.書面總結;5.視頻資料、文字資料收集整理(8堂課完整實錄、3場演出實錄、教學設計等。
音樂教學實踐的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教學法的主動性有了很大的變化,也逐漸進入狀態,而自評與他評,更是學生檢驗教學設計,觀察課堂、了解幼兒能力的過程。把學生推上講臺,讓學生自己真正體驗到教學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而自我欠缺的部分正是后期學習的目標,也是這次教學實踐的意義所在。
小型音樂劇表演是指學生把各種素材進行整合、有創造性的排演成融合彈、唱、跳、說、演的綜合演出,這也是檢驗學生綜合能力的最佳方式。學生在演出過程中,也積累了不少演出經驗。她們自己動手制作道具、集體商討演出細節,排練、修改,演出,在過程中所學習到的,對于他們將來的幼兒園工作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三、改革成果
二年級下學期的教學匯報活動是對兩年幼師學習成果的匯報展示,也是對兩年來課程改革效果的檢驗。針對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本次匯報融合各藝術學科,整合兩年的音樂教學內容,采用綜合性的藝術表演形式(音樂劇),進行教學匯報演出。從綜合的角度去看待學前兒童的藝術課程,戲劇是一種非常好的表現形式。當前社會,綜合、整合學習日益成為世界教育的潮流,各級各類學校都在探討開展綜合學習的多樣化模式和方法,而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亦是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應該是全面的、啟蒙的,強調各領域的內容應該相互滲透。所以在學前兒童音樂活動中滲透各科內容,將音樂活動與其他藝術活動相互融合,可以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等各方面的發展。
從節目創編到劇本策劃到服裝、道具,到彩排、走臺,歷經四個月的準備,《鮑鮑的夢》-為孩子的音樂會,順利完成。演出當天邀請了學校領導、學生家長、幼兒園園長、學校教職工、還特地安排了部分親子座。整場演出中沒有孩子哭鬧和離場,很多家長反映孩子非常喜歡音樂劇的節目,而且對節目中的某些互動環節、臺詞,念念不忘,反映強烈。同時,音樂劇還得到幼兒園園長的邀請,在學校的安排下,赴廣州煙墩路幼兒園、,也得到了強烈的呼應,孩子們看的開心又投入,幼兒園園長、教師反映熱烈。
作為本場音樂會表演的音樂教育方向班全體演員,她們在排練的過程中,經常為了更好的效果一改再改,很多節目在演出之前,還在修改。而這種修改并沒有讓學生覺得厭煩,常常為了一個新的想法而主動集中排練,在不斷的嘗試、修改、表演的效果進步很快。通過本次音樂劇表演,學生在合作、溝通、語言表達、肢體表現、肢體協調、表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等很多方面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很多人的表演天賦有了出色的展現,而更重要的就是對于音樂的理解、表現上,有了質的飛躍。
另外后臺的催場、道具、幕布、播放音樂、舞臺監督等工作也是在總體統籌下,全部由學生承擔項目任務。很多人身兼多職,既是演員,又是工作人員,除了表演,她們的工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合作意識也有很大的進步,班級榮譽感、凝聚力,師生情誼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四、綜述
近年來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很多幼師學校升格為大專或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許多課程內容都進行了一系列的延伸、發展、改革,而音樂課程體系的研究、建設、發展已是勢在必行,而從幼兒園教育的實際情況看來,學前教育音樂課程體系的建設和音樂教學改革必須以幼兒音樂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作為出發點和依據,學前教育音樂課程改革才有價值和意義。
從開始策劃課程改革,近三年來的課程設計、教學實踐、實踐探索,使筆者在教法上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教學水平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而不得不提、感觸最深的還是學生的進步。這不僅體現在她們音樂學習上的前進,更有在綜合素質上的提升,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除了必要的音樂知識與技能,更需要成為一個具備優良品質的人,而其培養方式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學前教育音樂課程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筆者會在后面的教學研究中,繼續深入拓展研究,為學前專業音樂課程的改革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群明.《幼師音樂教學課程體系建設之思考》.碩士論文.南京藝術學院.2008.
[2]張焱、馮夏婷.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的構想.星海音樂學院學報(季刊).2002.
[3]黃瑾.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李設敏.本科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的構想.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
[5]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6]劉穎超. 德國維爾茲堡大學音樂教育碩士.德國原本性音樂教育簡介.內部資料.2014.
作者簡介:
蔡霞(1982.10-),女,漢族,山東人,中級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奧爾夫教學法、學前兒童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