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武
摘 要: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習題訓練一直是讓一線教師頭疼的事,如何做到能讓學生既不討厭習題訓練,還能使學生解題能力得到提高,很多老師都在不斷探索嘗試,在不同的學情下,采取的方式可能各不一樣,但都注重物理課堂習題訓練的高效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習題訓練;高效
根據初中物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能讓學生用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并運用物理知識去分析各種問題出現的原因,來解決問題,還能通過物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能夠靈活運用這些知識去創新,來探究未知的領域,找到新的答案。而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在實際教學中,主要是靠動手的物理實驗和物理習題來檢測。運用最直接最多的方式就是通過考試做題來了解學生對物理知識掌握的程度,并且從學習的角度來講,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需要不斷的訓練才能熟練的掌握,所以物理雖不需要像數學訓練大量的習題,但也需要必不可少的習題鞏固。物理習題教學已成為當今物理課改教學探索的一個重難點,把握不好就脫離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且物理習題教學還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很多老師針對自己的實際和學生特點都在不斷的尋找探索切實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學質量,下面就是我根據實際教學當中的一些觀察和認識,談一談物理習題課的教學。
1怎樣才能充分發揮物理課堂習題訓練的高效性,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1精選習題,不拘泥習題訓練的形式
通常在教學當中,老師都會針對教材,針對學生,針對考點去選擇課堂訓練的習題,有效的降低學生習題的重復性,提高學生訓練的高效性。但僅僅做到這一步還是不夠的,特別是面對和我們學校學情相似的學生。再好的訓練題,如果學生本身對習題的排斥,不管老師前期付出多少精力去選題,訓練的效果始終是低效的。我們學校大多數學生都對習題訓練有種厭惡感,一提到做題,總會聽到一陣嘆息聲,然后很不情愿拿起筆,以這樣的狀態去做題,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覺得物理習題可以發揮物理學科的特點,變化形式進行訓練,使學生容易接受。
1.2見縫插針,做到習題訓練時“潤物細無聲”
物理的習題課并不是一定要用專門的時間整節課進行訓練,在新課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穿插習題教學,這樣可以緩解學生的聽覺疲勞,還能讓學生感覺不到習題的痕跡。要做到“潤物細無聲”,教師必須做到兩點:①備課充分,在教學設計當中要有意識的設計與新課聯系緊密的習題;②引題自然,新的知識點講解完之后,巧設情景,把課本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最后引出問題。有一次,我在講壓強的新課時,當我把壓強的概念和計算公式都講完了,我給學生說,我每次坐公交車都有個習慣的,不喜歡和兩種人擠在一起,一種是比較胖的人,還有一種是穿高跟鞋的人,慢慢的引導學生計算分析為什么我不喜歡和這兩種人站一起,這樣既訓練了學生對壓強的理解和計算,而且學生都感覺不到這是在做習題,讓學生樂在其中。
1.3循序漸進,讓學生形成習題訓練的“慣性”
學生對新的方式總會感到新奇,對于舊的方式始終不如新的方式有吸引力,所以培養習慣是很重要的。況且習題訓練到了最后,不管老師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時間長了,學生都能明白那些方式都是為了讓他們做題。如果他們明白之后還能心甘情愿的“被騙”,還能繼續和老師配合一起完成任務,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習題訓練的“慣性”。在習題訓練中,我總會時不時的模仿央視當中的《開心辭典》主持人的說法,請看大黑板,有這樣一道題……久而久之,學生都早已習慣這樣的訓練,他們把這種模式叫“智多星請出題時間”。在后來的上課當中,有時甚至出現了,學生主動說,怎么還沒到“智多星請出題時間”啊?學生習題訓練的“慣性”取決于老師訓練的方式,“慣性”一旦養成,在任何條件下就都具有了,對物理課堂習題訓練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要發揮物理課堂習題訓練的高效性,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兩個方面
2.1在訓練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參與度
參與度不僅包括動腦程度還包括動手程度。不管在什么學校,學生都存在著個體差異,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很主動,喜歡動腦和動手,能夠按照老師的提示和要求進行訓練,有些學生卻很被動,不愿意動腦思考問題,需要老師一步一步點出來才愿意完成習題,教師在課堂上要特別留意這類學生,這些學生往往基礎較差,對知識理解不透,教師要及時發現這些學生的問題,調整教學的內容,寧可剩下的內容不進行,也要把當前的問題認真解決。適當的用些基礎題,來提升他們的信心,對他們要多鼓勵和督促。學生的動手程度,這是許多教師容易忽略的一個環節,課堂氣氛、課堂效果挺不錯,為什么最后學生考試時就不會做了呢?習題課上不動手,不動筆,只帶耳朵聽的學生是學不好物理的,光動腦也是不夠的。關注全體學生,訓練動手習慣,培養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是高效課堂的保證。
2.2課堂習題訓練之后要及時反饋,總結錯誤的地方,建立錯誤筆記本
進行習題訓練之后,特別是在專門的習題課上,每一個典型的習題,都可以舉一反三,事先可以準備好相似的題目來對學生進行檢測,及時反饋學生訓練的效果,在反饋過程中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的問題,學生也會發現自己的錯誤在哪里。往往這個時候,學生會把正確的步驟寫在練習本上,但這不是真正的改錯,只是完成了改錯的形式,沒有達到改錯的本意。我發現時間一久學生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他們總把錯誤的步驟記住了,正確的卻忘記了。對于某一道題,學生自己的思考方向往往影響是最深刻,但如果思考的方向是錯誤的,就算當老師講題的時候,可以明白,但時間一長,學生還是會用錯誤的思考方向來解題,這說明正確的思考方向還沒有成為其內在的思考,簡單的改錯遠遠不能改變這種狀態,而建立錯誤筆記本,將錯誤的解法記在一個筆記本上,時刻提醒自己,這才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
如果把物理習題的訓練分為課堂和課外,再把這兩種形式的訓練對學生的有效程度劃分比重,那我會毫不猶豫的把課堂訓練劃分到60%,除了本校的學情之外,我個人就一直推崇課堂訓練的模式,所以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充分發揮物理課堂習題訓練的高效性。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們對教學不斷鉆研,各種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不斷產生。很多老師都提出過寶貴的經驗和方法,我也希望能通過改革物理習題課的教學,讓學生不再懼怕物理習題,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習題課上進行思維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最終達到高效的物理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