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蘭+張靜
【摘要】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世界經濟的發展逐漸呈現出信息化趨勢,為了幫助投資者更好地進行投資決策,各國紛紛出臺相應法律法規要求上市公司進行財務信息披露,盡可能地提供更全面、更真實的財務信息。然而國內外卻相繼不斷爆發財務舞弊案件,暴露出各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存在重大的缺陷。內部控制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內部控制是支撐一個企業正常合法運行的框架,而企業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況更是對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起著重要作用,也影響著企業未來的發展。因此如何建立一套標準的內部控制體系是一個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對策研究
引言
“信息的對稱性、完整性對市場的平穩運行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反之,信息的不對稱則會導致投資者做出錯誤決策,從而導致資源的浪費,使市場運行沒有效率,導致經濟畸形發展。”世界在快速變化,只有適應時代的變化才能長治久安。而一個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基礎是內部控制,因此,加強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工作。本論文通過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發現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并對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希望對上市公司以后的經營發展有所幫助。
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
(一)信息披露質量不高
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披露內容基本流于形式,基本上闡述的內容都是公司按照規定,健全了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而對于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不足則大多都沒有提到,或是一筆帶過。這樣的披露方式很可能會損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二)公司管理層自愿披露的意識不強
大多數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的信息披露也只是在應付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并不是自愿披露,而是被動披露。這主要是因為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成本費用較高,而管理層在經營管理活動中只注重披露成本,卻忽略了披露內部控制信息可以帶來的收益,因此缺乏披露動力和自愿披露的意愿。
(三)控制活動不到位
雖然我國對內部控制活動比較重視,不少上市公司也都結合自身特點制定了對應的內控制度,但是卻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許多難題,例如管理者濫用職權謀私利,使得內控制度的權威性大幅下降。對于國家對家電行業的補貼政策變化以及匯率變化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大多數上市公司沒有進行相應的針對性的調整變化,公司內部運作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因此不能實現盈利。說明了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活動存在缺陷和不足。
二、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公司收益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益主要包括:投資者利益得到提升、訴訟成本下降、公共關系得到改善、資本成本下降、委托代理成本下降。”最主要的受益者是投資者,因為財務信息越全面,投資者就能更全面地掌握公司的實際情況,相應的投資風險就會降低,投資決策也就更為合理有效,進而提升投資者的收益。
因此管理層應不必過于擔心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所帶來的不良影響,而應該加大對內部控制制度的投入力度,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相信隨著內部控制執行效果逐漸顯著,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不斷完善和全面,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所帶來的收益是無可估量的。
(二)完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容,提高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
按在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中,管理層除了說明公司已按照規定設計并實施了內部控制,并對其有效性作出了評估外,還應該規范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具體位置,不同行業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格式和內容,對于特殊情況例如虧損公司應單獨列示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格式。有利于加強市場的有效管理。”并披露說明發現的重大缺陷,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完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內容。向信息外部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內部控制信息,不僅有利于外部使用者投資決策,也有利于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了解公司經營管理狀況,對上市公司的機會和風險做出評價,也有利于增強公司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舞弊的發生。
(三)加強制度建設,完善監督體系,增強管理者披露意識
1.改進公司治理結構
首先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各層職能部門應形成授權、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切實運行起來;其次公司應通過合理地授權與分權,在公司內部建立一套完整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同時為個人發展提供空間,從而有效控制高層為了自身利益而犧牲公司利益所造成的道德風險,也能控制經營者為了眼前利益而產生短期行為所造成的財務風險。
2.完善監督體系
根據相關法規的要求,上市公司應該在內部控制體系中建立由審計委員會領導、監事會監督的內部審計模式,明確監事會的監督職責,要求各部門制定各部門內部審計規章,實行對內部控制的監督檢查和及時報告制度,建立風險型內部控制監督機制,以確保董事會、經理層及時了解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并采取相對應的風險應對機制。
3.規范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作為內部控制的核心,是保證內控有效實施的關鍵。”控制活動的設計是根據企業風險評估結果、配合企業管理制度制作而成的。關鍵在于采用何種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范圍內。根據規定,上市公司應該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應對機制,建立風險預警標準,并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風險或突發事件,制定應急預案、規范處理程序、明確責任人員,以確保風險事件能及時得到處理。
三、結論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逐漸成為中外學者的研究熱點,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我國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態度由自愿披露轉變為強制披露,也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規范監督,督促了上市公司注重自身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提高了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公開報告的可能性,減少了舞弊作假的發生,也為外部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提供了更多信息,提高了投資者正確投資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趙興莉.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4
[2]吳水澎,陳漢文,邵賢弟.論改進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由我國“亞細亞”失敗引發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0,(09):43-48
[3]劉俊萍.2009年度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商業會計,2011(3):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