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龍
摘要:六安位于淠河之濱、大別山以北,這里是“上古四圣”之一皋陶的封地。皋陶是上古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更是我國有史記載的第一位司法官。他的法制思想對中國法律文化有著重要影響。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應更好地挖掘皋陶法制思想的深刻內涵,大力弘揚皋陶思想,繼承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
關鍵詞:皋陶;法制;思想;傳統文化
在安徽省西部有一座古老靈秀的城市——六安,在遙遠的上古時期,皋陶文化的文明之光就從這里點燃。皋陶是黃帝之子少昊氏后裔,為上古東夷集團的氏族首領,歷經堯、舜、禹三代,為“大理”,作“士”。他“明五刑”、“弼五教”、“倡九德”,在理政、制刑、教育、融合夷夏,形成中華民族等諸多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皋陶的思想集中體現在《尚書·皋陶謨》中,“皋陶造獄”、“獬豸斷案”一直傳為佳話。他是中華司法鼻祖,是德治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堯舜禹時期是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建立的關鍵時期,當時的部落聯盟已經存在奴隸制,隨著私有財富不斷積累,進一步加速了階級分化,為了把當時已經尖銳化了的階級矛盾和斗爭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使社會更加穩定,皋陶作刑應運而生。
一、皋陶法制思想的具體內容
刑法的建立是中國古代文明產生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內容之一,刑法也是國家機器的重要職能之一。因此,在中國古代文明產生的關鍵時刻,皋陶順應社會歷史發展潮流,“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對于中國古代社會歷史發展進入文明時代和夏王朝的建立作出了重大的歷史貢獻。因此,皋陶被后世尊為中國法制的鼻祖,在中國法制史的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1、創“五刑”,嚴加治罪
根據《尚書·堯典》和《皋陶謨》記載,皋陶創“五刑”。五刑有兩種解釋,“甲兵、斧鉞、刀鋸、鉆鑿、鞭撲”。甲兵指對外來侵犯和內部叛亂的討伐;斧鉞指軍內之刑,即軍法;刀鋸指死刑和重肉刑;鉆鑿指輕肉刑;鞭撲即輕刑。還有一種解釋,所謂“五刑”即“墨、劓、剕、宮、大辟”。無論怎么解釋,皋陶創五刑是歷史事實,這無疑是一大進步,創我國刑法之始。
2、改革刑審制度
古時有“獬豸斷案”的習慣。“獬豸”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神獸,因頭上長著一只角,又俗稱“獨角獸”。它很有靈性,有分辨曲直、確認罪犯的本領。據說皋陶辦案時,遇到疑惑就放出獨角獸,如果那人有罪,獨角獸就會用獨角去抵觸他,不抵觸的則是無罪者。這種刑審制度稱為觸審制度,起初皋陶就是用這種制度斷案。在辦案的過程中,這種觸審制度常導致冤、假、錯案,容易罪及無辜,所以皋陶斷然廢除了這一制度,使刑事審判變為人斷。這為后世以證據定罪的科學的刑審制度奠定了基礎,是刑法發展史上的一大進步。
3、建立監管犯人的囚禁場所——監獄
相傳皋陶在掌管司法時,“劃地為牢”,這也成為最初監管罪犯的囚禁場所,我國從此有了監獄,而造獄的先驅皋陶,則被尊為獄神,被全國上下多數監獄立為自己的神靈。傳說我國第一部《獄典》就由皋陶制定,他把《獄典》呈給大禹,禹看后覺得很好,就讓皋陶實施。《獄典》歸納了偷竊、搶劫、奸淫、殺人等多項犯罪的輕重,給予不同的量刑。
4、興“五教”、立“九德”,重視教化
皋陶還提出“刑罰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而是為了消除犯罪”的法制思想,所以他非常重視教化。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主張五刑處于輔助地位,對于有過激行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先曉之以理,不聽教化再繩之以法。對于疑罪案可以從寬或從緩定罪,對過失犯罪,無論多大,可以寬恕。他慎用重的刑罰,尤其是死刑,使罪犯能夠有機會避免那些殘酷的刑罰而痛改前非。“五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在教育人們懂得并恪守最基本的幾種關系,使人們彼此親睦,互相謙讓,知道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實現一個沒有犯罪行為、沒有刑的和諧社會,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二、皋陶法制思想所包含的的文化內涵
皋陶的法制思想蘊含了中國最初的治國安邦之道,其思想精華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源頭之一,影響了中國幾千年。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社會尚處于向文明過渡時期,人們大都停留在自發的本能狀態之中,只有極少數的賢能能夠從前人經驗中吸取知識并在時間中增長才干。皋陶主張,以道德處理政務,大臣們就會同德同心,只有舉用德才兼備、勤政廉政的人,才能治理好國家,才能施恩惠于民。
皋陶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是依法治國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他從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全部活動中所體現的光輝思想和偉大業績,形成了中國上古時期的文化體系,即皋陶文化。皋陶文化主導著華夏民族文化的發展,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奠定起國家產生的基礎。這無疑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值得后人很好地進行研究和借鑒。皋陶文化內涵豐富,也是我們傳承和挖掘中華民族核心價值觀的源頭。
皋陶在歷史上扮演的是順應歷史發展趨勢的革新者角色,對于社會的進步、民族的融合、國家的產生均作出重大貢獻,所以歷代對他都有很高的評價。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言,皋陶文化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今天我們必須大力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法制,依法治國,使社會更加安定,讓廣大人民群眾更好地投入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歷史告訴我們,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振興的希望之所在。皋陶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文明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要進一步研究皋陶文化,并大力弘揚皋陶文化,為構建現代和諧社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慕平譯注,《尚書中國經典藏書》, 中華書局, 2009
[2]懷效鋒,《中國法制史》,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2
[3]劉寶才、雛有倉,《學術界》,皋陶制刑研究 ,1997年第03期
[4]曾憲義,《中國法制史》(第二版),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