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摘 要:隨著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社會已進入互聯網時代。網絡信息技術不僅豐富了人們日常生活內容,也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對社會各領域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傳播學領域,媒體傳播、市場傳播、文化傳播等方面的信息傳播速度更快、涉及范圍更廣、傳播載體以及形式更多元化,信息傳播更具實效性,對人們的思想意識產生了重要影響。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越來越模糊,高校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從傳播學的角度,加強教學內容的傳播力度與范圍。因此,文章根據當前大學生思想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傳播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進行深入研究,希望為國家培養更多有用的人才。
關鍵詞:傳播學;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大學生是我國經濟建設、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當代大學生應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全面體現中國精神,有效繼承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將其作為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順應國家發展形勢,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其民族信仰,積極運用傳播學的教育理念,開展各項教育工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內容的傳播更具實效性,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型應用人才,最大化地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能效。
二、現代高校大學生思想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隨著我國與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網絡信息時代,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很多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也逐漸呈開放性特點,對西方的節日與文化更偏愛,崇洋媚外的思想越來越嚴重,對中國歷史文化卻了解甚少,民族精神有所欠缺。此外,很多大學生由于是獨生子女,缺乏集體意識,注重自我感受。第二,高校大學生群體都為年輕人,他們講究時尚、追求新潮,各方面想要引起別人的關注,許多大學生從小就很受家長的溺愛,享受別人對其的關心及重視,不懂得分享,在吃穿住行上,注重品牌與價格,享受別人的羨慕,但卻沒有體會到家長的艱辛,缺乏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困難。
三、傳播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研究
1.培養學生帶頭人,擴大號召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高效傳播,產生積極效果,就應充分注重學生對學生的影響與號召力,加大培養學生帶頭人的力度,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號召力。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很多性格活潑好動、開朗熱情、人際關系和諧的學生,他們呈現在外人面前的是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極具當代大學生應有的青春與朝氣,活力十足,在學生當中有很好的人緣,擁有這些性格的大學生可能是校園學生會成員,也可能是班級某個職位的小組長抑或高校黨員,許多學生對這部分學生喜愛并信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過程中,應仔細觀察、善于發現擁有這樣性格的大學生,選取部分學生作為培養對象,利用他們在學生之間的號召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對這部分學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建立民族信仰,助其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與豐滿的理想目標,對未來發展有具體的規劃,具有一定的“戰略性”發展眼光,然后通過他們掌握現代大學生的主要思想變化,從而讓他們與教師共同配合,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傳播到學生當中。在實施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學生帶頭人不僅是教育的接受者,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者、傳遞者、號召者,引導他們自發產生傳播行為,在學生之間通過日常對話,潛移默化地進行有效傳播,起到積極的影響效果,以此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根據傳媒影響論,引領學生思想
所謂的傳媒影響論,具體指的是媒體傳播對人們思想意識的影響,媒體人在進行信息傳播時,雖然傳媒不能影響人們的思考方式,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人們思考什么樣的問題,這就是傳媒的影響論。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根據這樣的效應,來引領學生正確思考問題,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的重視與關注,從而有效提升實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加強不同時期的宣傳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落實到校園每個角落。在大學生開學之初,重點為學生講明校內各專業的優勢與高校的特點,宣傳本校雄厚的師資力量、特色課程,讓大學新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充滿信心,用積極的態度投入高校學習生活中。在校期間,高校要多組織“愛心活動”“爭創文明人”“義務勞動”等校園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極向上的性格以及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寒暑假之前,高校應加強學生考試時的規范性、自覺性思想教育,同時應鼓勵學生積極利用假期時間,鍛煉自己,主動兼職,到實際工作崗位中,體會掙錢的不容易,了解當前社會發展動態,有助于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并懂得珍惜父母給予的一切,學會感恩。社會實踐能有效激發大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對他們的學習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3.運用傳播學模式,提高教學實效
首先,高校應加強完善校園各宣傳硬件設施,比如報刊、廣播、宣傳欄等,改革創新宣傳內容,多加入大學生感興趣的熱點話題,可以將微博中熱議的社會事件或是具有深刻思想教育意義的時事添加到校園報刊中,對其他校園傳播媒介也應積極創新,從大學生興趣入手,先引起他們的關注,才能更好地影響其思想。可以成立校園媒介的學生會部門,讓學生會成員進行設計、編寫以及排版校園報刊或是宣傳欄內容,引起學生廣泛關注,并對校園報刊每期的內容產生期待感。此外,高校應充分運用網絡技術,與時俱進,加強創新力度。可以創建高校官方的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以及校園思想政治教育網站,培養專門的教師團隊負責網絡教育工作,積極與學生展開討論,突顯出學生與教師的平等、親切交流。網站及相關社交軟件要確保信息更新及時,內容也要與大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這樣的網絡教育形式更加符合當前大學生的心理需求,更能被他們所接受,有利于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大學生各方面,從根本上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及思想意識的有效途徑,更是培養我國未來發展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因此,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充分發揮其積極影響作用,就要用傳播學角度開展相關教育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廣泛進行思想政治內容的有效傳播,積極通過實踐活動、校園傳媒以及網絡軟件等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并使教育滲透進校園每個各角落,潛移默化地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使其建立社會榮辱感與責任感,堅定報效祖國的民族信念,從而真正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也為培養國家所需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劍松.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5).
[2]王 琪.傳播學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趨勢——基于自媒體的對策性分析[J]. 新聞知識,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