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
摘 要:當下我國倡導多元評價,等級制評價在淡化分數意識、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等級制評價表現出形式化、效果不佳、不符合教育測量原理等問題,這與等級制評價本身操作、實分制觀念、教師評價素養有著很大的關系。為了促進等級制評價更好地在我國實施,等級制評價應從培養符合21世紀發展的人才的角度出發,轉變評價觀念,提升教師評價素養,加強評價理論建設。
關鍵詞:百分制;等級制;教育評價;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1.等級制評價方式的含義及意義
等級制評價與百分制評價相對,以相對模糊的等級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其實質和百分制一樣,也是根據等級量表確立的有序符號。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就是分數的精度問題,即弱化分數的意義,從而為評價學生的思想品德、創新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提供了可能。對學生而言,等級制評價能減少分數帶來的心理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分數的敏感度,在更為輕松的環境中學習,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此外,從教師來看,等級制評價有利于降低其圍繞分數展開教學的傾向,為教師注重學生的能力、思想品德、情感道德等方面發展的提供了空間。
2.等級制評價在我國中小學的實施現狀
20世紀末開始,我國就在中小學期末評價甚至在招生選拔中廣泛使用等級制評價,但發現實施中有以下問題。
一方面,等級制評價流于形式。研究表明,部分學校包括一些教育行政部門,表面用等級制評價,但實質上還是用百分制評價學生。教師往往私下通過各種途徑折算實際分數,進而給學生排名次。如此一來,等級制只是百分制的“傀儡”,陷入了形式主義。另一方面,等級制評價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并規范其操作方式,但很多教師缺乏相關知識,在刻板印象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下給學生一個等級。當然也有部分教師在實踐過程中摸索出了一些經驗和做法,但因為無法用等級評價的原理進行有效解釋,使得給出的評價結果不能讓人信服。
3.等級制評價在我國中小學遭遇困境的原因分析
首先,等級制評價本身不易操作。學生的道德品質、學習態度等劃分等級的標準是什么?以等級形式記錄每門學科成績,是否需要給學生一個恰當的總評價?如何轉化?相關理論認為,等級制評價“標志的是測量某一類的順序關系,這類測量的數值具有等級制和序列性的特點……它只能比較數值之間的大小,但不能做加減乘除運算。”因此等級制評價的操作難度大。其次,對于教師而言,百分制比較省時省力;而對家長而言,精確的分數能更好把握孩子的學習狀況,所以他們都更傾向于百分制。最后,我國教師評價素養不高。教師作為評價的直接參與者和操作者,教師的評價素養將直接影響評價的效果和水平。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師的評價素養處于令人難以接受的水平,教師過去或正在經歷的評價實踐雖然豐富但無實效,評價態度卻始終影響著評價素養。”
4.針對等級制評價在我國中小學實施現狀的對策及建議
等級制作為一種反傳統的評價方式,需要通過反思實踐中的不足來加以完善,那么,等級制評價怎樣才能在中小學得到更好的實施?
第一,觀念是行動的先導,評價者的觀念直接影響其行為。在“主知主義”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以“分數為中心”的傳統評價觀深入人心,所以改變等級制評價現狀的關鍵就是突破傳統評價思想的禁錮。廣大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受考試的影響和制約,這就要求教師形成發展性評價觀念,深刻了解等級制評價在學生發展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堅定實施等級制評價的信心。第二,提高教師的評價素養。由于評價素養不高,很多教師在使用等級制評價時都陷入了誤區。因此在培養教師時,要適當增加教育評價相關知識,把評價能力納入師范生的考核中,在職后培訓中增強一線教師的評價意識。當然,教師也要樹立正確的專業發展觀,在教學中展開相關的理論研究,提升自我的評價素養。第三,簡單機械地照搬是毫無意義的——無論是地區的中考改革還是學校、教師要引入等級制評價,都需要用理論來武裝。如此就要求完善理論,通過借鑒國內外等級制評價的實施經驗和理論,結合我國實際國情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并通過這些理論來指導有關地區、學校以及一線教師有效地實施等級制評價。
參考文獻:
[1]黃光揚.成績評定等級制及其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應用[J].課程·教材·教法,1998(3).
[2]胡中鋒.教育測量與評價[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