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海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以玉林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為例,從基礎競爭力、管理競爭力、教師競爭力、人才培養競爭力、文化競爭力的提升等方面探索中職學校核心競爭力建設。
【關鍵詞】中職學校 核心競爭力 建設 實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060-04
“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來源于經濟領域的企業管理,最初應用于企業,后來在經濟學、管理學、教育等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高校核心競爭力研究的是高層次的人才和教育的發展路徑與方法,而中職學校核心競爭力研究的則是一種基礎性的人才和教育的發展對策。當今中國的產業結構依然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龐大的勞動力要成為合格優秀的產業工人,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中職學校的培育。僅從這一點上看,中職學校的責任無疑是十分重大的,提高中職學校的核心競爭力迫在眉睫。
一、中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
中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可以分為基礎競爭力、管理競爭力、教師競爭力、人才培養競爭力、文化競爭力等五方面。
(一)基礎競爭力。基礎競爭力指基礎資源,主要是指學校辦學的物質資源,它包括辦學的財力資源和基礎設施。這些財力資源和基礎設施是中職學校辦學的“硬件”,是學校開展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物質條件。可以說,不同的中職學校的物質資源的差異會直接導致它們之間核心競爭力的競爭優劣。
中職學校除了諸如教學樓、辦公樓、圖書館、運動場等基本的校園基礎設施建設,實訓條件和信息化工程建設對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也尤為重要。因為在人才培養中,技術與技能的訓練對教學資源的依存度特別高,實習實訓基地是中職學校最具特色的硬件配置。而網絡信息系統是中職學校對內保證一切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對外及時獲取各種有效信息的重要戰場。總之,一個中職學校的基礎資源是構成中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第一要素,是重要的物質基礎。
(二)管理競爭力。管理競爭力主要體現在管理團隊和管理機制。學校管理是中職學校核心競爭力各構成要素的紐帶,科學的管理制度能夠整合并支撐學校的各種核心資源,從而凝聚成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它一般包括學校管理團隊和管理機制。
管理團隊一般包括決策層和管理隊伍。決策層即學校的領導班子,領導班子的專業視野、職業素養、決策判斷力和政策執行力是學校管理效果的關鍵。一個強有力的決策層能夠引領整個學校的發展方向,建設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專業,建設高水平的專業教學團隊,從而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決策層是人才要素中的核心要素。良好的決策需要良好的落實才能真正轉化為競爭力,因此,學校的管理隊伍也必須訓練有素,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能力,具備優良的執行力和協調力。
學校的管理制度是指學校管理者通過對教育方針、教育發展方向的把握,制定學校發展方向,組織、實施、協調教育教學活動等所依據的規范形式的總和。制定科學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使學校的管理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規范化。因此,學校管理制度深刻影響著學校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決定著學校人力資本能否有效發揮作用,資源配置、資金使用是否規范,進而影響著學校的創新能力和發展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中職學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制度是建立在計劃經濟體制基礎之上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后,中職學校自身管理滯后的問題日益突出。市場的最大特點是變化,主動適應市場的變化,是中職學校管理面臨的首要問題。
從中職學校作為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的角度來看,中職學校必須注重其辦學效益才能保證其持續地發展。中職學校的辦學效益包括辦學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個方面。以前中職學校主要將工作重點放在社會效益方面,即注重中職學校是培養社會和經濟發展所需人才的地方,相對忽視中職學校作為獨立的市場競爭主體應該也要考慮的經濟效益。其實,中職學校和企業一樣,本身也是一個包含“投入”和“產出”的系統,也是一個要注重投入和產出比的系統。科學、合理的高效管理運行機制,能在投入有限的條件下達到中職學校辦學的最大效益,而不完善、不健全的管理運行機制必然導致“高投入低產出”的低效率現象。中職學校的管理體制至少應該起到以下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有利于中職學校的發展,獲得各種資源,促進學校的蓬勃發展;二是有利于學校人才的成長和其才能的發揮,能吸引人才,留得住人才,讓人才安心為學校提供智力保障和生力軍。因此,中職學校需要建立一套適合當前市場經濟體制,科學、合理、健全的管理運行機制,以提高辦學效益,從而形成自身的競爭優勢。
(三)教師競爭力。教師競爭力主要是指師資力量的強弱。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是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他們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主導性的影響。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才能保證一個學校的專業教學質量。因此,可以說教師競爭力也是中職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力量。
中職學校面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這就要求中職學校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還要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有過硬的動手能力和改革意識、前沿意識,是愛崗敬業的“雙師型”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明確要求教師“學習專業知識、職業教育理論與職業技能,學習和吸收國內外先進職業教育理念與經驗;參與職業實踐活動,了解產業發展、行業需求和職業崗位變化,不斷跟進技術進步和工藝更新;優化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和職業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范”。因此,中職學校應改善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建設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以培養出符合市場和社會需要,能適應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人才培養競爭力。人才培養競爭力是指人才培養的能力。良好的人才培養能力是一個學校的品牌和名片。人才培養的作用是把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直接實化和物化,讓社會看到學校畢業生的真正價值。中職學校的人才培養機制主要包含專業與課程設置、實習實訓、校企合作、就業與升學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