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祥
摘 要:提升農村小學生計算的能力,首先要讓小學生對計算產生興趣,興趣是學好一切的先決條件;其次,教師要把計算的思維,也就是算理教明白;再次,還要用堅實的練習來為之前的成果保駕護航,只有不斷練習,才能鞏固教學的成果;最后,還要注重好習慣的培養,因為要提高計算能力需要很多的好習慣,比如細心、認真等。做好這一些,并堅持進行下去,相信就會實現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計算能力;農村小學生;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5
要提升數學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前提。因為,不管是數學概念的引入,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幾何知識的教學,簡易方程,比例和統計圖表等知識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計算畢竟是數學的基礎。因此,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關鍵一環。知曉了這一點之后,如何才能有效提升農村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我認為應踏實做好如下工作。
一、興趣很關鍵
興趣是學好一切的前提,而對于數學學習來講這一點更為重要,因為數學看似是很無趣的一門學科。作為老師,我看到過太多關于興趣的例子了。無可否認,興趣就是有著這么大的力量。所以,好的老師和好的教學方法應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在計算的教學方面,教師要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學生對計算產生興趣,并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計算竅門,讓學生的計算更高效、更精確。讓學生的計算結果高效又準確,也會增加學生對計算的興趣。
還可以在教學方式上下功夫,多思考采用怎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自發地感興趣。要讓學生對計算產生興趣,就要讓教學多一分快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當然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充實,但是不妨讓教學的方式多姿多彩。可以通過做游戲的方式來學習一些內容,還可以通過競賽的方式,如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卡片、學生自編計算題等,也可以自己編寫一些有趣的題目等。以學生自編計算題為例,學生自己出題不僅可以強化自己所學的知識,而學生間互相解答對方出的計算題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采用更多的教學方式來進行教學,除了可以讓學生更感興趣之外,還可以讓學生養成更多的優良的習慣。
當然,還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述各種數學家的有趣小故事,或者講一些和本節課相關的故事來讓學生對計算產生興趣。
二、講清算理是基礎
要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最基礎的內容當然就是教給學生應該怎樣去算,也就是教師要教學生明白算理。而且,除了教學生怎樣算之外,還要讓學生明白這樣算的原因,加深學生的理解。只有學生理解了,才能在學生心中留下更深的印象。用恰當的方式教給學生算理,并告訴他們這么算的原因,就這樣鞏固練習,學生不僅可以將計算的法則記在腦子里,還能使自己的理解更深刻。
比如兩位數的乘法的教學,讓學生知道21×16就是求16個21連加的和是多少,先讓學生求出6×21的結果,然后求10×21的結果,最后將兩個積相加,這樣讓學生明了計算兩位數的乘法的時候有兩個步驟,最后不要忘了把積加起來。還可以讓學生思考20×21的結果是什么,算出了這個結果后,讓學生思考這種方式多算了幾個21,結果是多算了4個21,這樣就需要將20個21的結果減去4個21的結果,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的運算更高效,還讓學生參與了每一個思考的過程,讓學生的體會更深刻。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學生便在練習中理解了算理,也駕馭了算法。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注意計算中數字的位置原則,“用乘數個位上的數去算”就是求 6個 21 得 126,所以又要和乘數6對齊寫在個位上。“用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就是求 10 個 21個得210(也可看成21個 10),所以1要寫在十位上”,這樣就方便了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知識。經過這樣的不斷訓練后,學生既能理解,又能駕馭計算法則。
三、嚴格訓練是保障
對于計算教學來說,不斷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要想讓小學生的計算更高效、更準確,就需要不斷訓練。因此,教師要科學準備各種練習題,并合理進行布置,讓計算訓練達到我們所期望的效果。為了訓練計算能力,出的題目還需要有針對性。訓練的題目的作用不僅僅是讓學生夯實知識基礎,而且是讓學生把知識變為自身能力的一種方式。除此之外,練習題更要加深學生對學到的東西的認知。做到了上面這些,練習題就可以讓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轉變為自身所掌握的技能。對于訓練課的出題,還有要注意的是,課本里面的重要知識也就是計算訓練里面的重要訓練方向。
比如,小數四則運算和整數四則運算的方法除了小數點的處理外都是一樣的。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這一點,可以在練習題的設置上把計算的數字用簡單的數字來代替,而讓學生把精力多放在小數點上。訓練的課程包括這么幾種:一是針對復習的訓練課,也就是復習之前所學過的知識;二是為了加深學生已經學到的知識的訓練課,也就是進行一些加深學生印象的訓練;三是針對最新學習到的知識的訓練課,也就是就最新學習到的一些知識進行的鞏固訓練。而且,訓練的順序最好依照所學內容的順序來進行,這樣的安排可以讓訓練課變得層次分明,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練習。
四、良好的習慣是根本
教育除了要教給學生專業的知識,還要培育學生良好的習慣。而對于計算教學來說,學生的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如果學生缺乏“認真”這個習慣,就會在計算數學題的時候出現偏差,而缺乏優良的學習習慣也不容易學好計算。所以,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要注重好習慣的培育,要讓學生具備攻堅克難的秉性。要讓學生具備這些習慣,具體措施如下:
(1)要養成校對的好習慣。在做計算的練習的時候,學生難免會遇到將題目記下來的時候,所以要讓學生養成校對的好習慣。
(2)要讓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計算的準確和高效離不開審題的認真,因為只有理解對了題目,才能解答對題目。如果連題目都理解錯了,那還怎么能把題目解答正確呢?
(3)要讓學生養成細心計算、仔細書寫的好習慣。數學要求嚴謹,計算也要求嚴謹,要做到最終計算的準確,就要在書寫的時候認真、按規則書寫。
(4)要培養學生估算的習慣,培養學生驗算的習慣。驗算能夠保障計算的準確。驗算是一種本領,但同時驗算也是一種好習慣。要培養學生估算的習慣,要培養學生驗算的習慣,一開始要先把估算和驗算的技巧傳授給學生,然后在日常教學中讓估算、驗算成為不可缺少的一環。
不管怎么說,計算是一種本領,但同時也是一種習慣,而這種本領和習慣需要長期的學習才能最終成型。要在教學的過程里面降低學生計算出現差錯的幾率,還要按照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來進行教學、進行糾正。當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還得繼續夯實和練習,只有不斷練習,學生的計算能力才能更優秀。
參考文獻:
[1]楊儒明.探討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J].讀寫算(教研版),2016,5(2):89-89.
[2]劉玉山.探析提高農村初中生運算能力的策略與方法[J].發現(教育版),2016,15(4):103.
[3]梅 芳.關于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