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冬++曲藝
摘 要:“多元開放式”教學模式依托我校藝術設計學院的整體發展環境,符合我校“以人為本、強化內涵、彰顯特色、開拓致新”的辦學理念。藝術設計學院“生態教學體系”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重創新”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多元開放式教學模式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充分得到體現。
關鍵詞:多元開放式;教學模式;藝術設計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245-0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了教育和人才工作發展的任務:創新驅動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擴大教育開放,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和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因此,深入教育教學開放,加強多元交流是適應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大眾化教育的需要。對“多元開放式”教學模式進行調研整合,進而適應未來藝術設計教育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趨勢。“多元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形成,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的理論體系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展、自我完善的開放的系統,符合培養創新型人才成長規律的需求。
(1)多元開放式課堂教學的課程開發。“開放協作”式課堂教學,本著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激勵學生的主體探究意識,營造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展示學習,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行為,使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得到發展。(2)多元開放式課堂教學的課堂組織。“開放協作”式課堂教學的課堂組織,是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的目的。(3)建立多元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在這個教學體系中,教師不僅要把學生學習、探索和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還要注意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協作,使得課堂的氛圍活躍,并且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4)完善多元開放式課堂的教學要求。“開放協作”式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協調、互補的關系,產生“1+1>2”的協同效應,使課堂教學得以最優化發揮。(5)多元開放式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運用。
從現代社會中獲取與教學有關的最新信息,教師必須有一定的專業應用能力與藝術,可協同教學資源共享的先進信息技術,向學生傳播最新、最優化的信息,以提高學生認識能力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多元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是一個需要長時期研究和實踐的過程,為了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在長期的教學中反復論證才能得出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可行性的方案。
(1)建構新型的教與學關系的過程中,新型的教與學關系在思想觀念和認識上要在學生與教師之間深化。(2)探索多元開放式的科學教學組織體系,需打破傳統的封閉教育體系,問題情境、同伴教學、分組互動、創意訓練,努力建構學習的主動性和靈活多樣性的教學組織體系,逐步使當前課堂教學模式科學系統的應用。(3)加強科學分析、理論教學、生產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基地和學術交流的環境,才能有效的實施“多元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該教學改革改變了傳統單調的教學組織與評價,充分實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企業為平臺、“教、學、研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將理論教學與藝術設計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具體教學活動之中結合“多元開放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通過多種藝術形式與教學方法使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運用一定的知識儲備,達到和諧教育、促使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最終實現開放協作的教學目標。
(1)構建藝術設計專業多元開放式教學模式作為指導和改進教學工作的依據。國際微映像節大賽的視覺傳播設計,在實踐項目中帶領學生參與設計,開拓學生視野,體現了國際化的教學理念與實踐交流,工作室、社會實踐與“多元開放式”教學模式得到了有效的實施。(2)以客觀性、合理性為原則,教學過程中創設“多元開放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給學生一個寬松的活動平臺,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想象力,開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3)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先后邀請國內外著名設計大師、專家、學者來訪講學,并建立了良好的學術關系。幾年來,我校藝術設計學院先后開設國外、內專業講座幾十次,聘請客座教授數十位,先后與美國威斯康新州立大學、英國魯頓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新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日本關西大學、日本千葉大學、韓國啟明大學等十余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交流聯系。
在此期間,針對藝術設計學院學生推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交流協作式教學模式進行該教學系統實踐應用,通過多元化時代的高校教育改革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樹立了多元一體化教學結構,使得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新轉型教育,以塑造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從而整合培養了創新人才的教育觀。學校舉辦中國海創周大連設計節2015中國藝術與科技創新展,充分體現了學校順應國家發展戰略和高等教育改革趨勢,穩合實踐訓練與多元開放的契機。
多元化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更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作意識,進而激發了學生的協作學習能力。通過多元化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探索,把師資及教學有機結合,開展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教學協作,整合教學和專業實踐建立良好的實踐教學平臺。
參考文獻:
[1]霍華德·基爾申鮑姆.史可監(譯).卡爾·羅杰斯:對話錄[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