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
[摘要]針對知識經濟時代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從數字資源建設、數字資源安全兩個方面探討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的困境。以其為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創新提供依據,并從擴充自建數字資源的體量和科學管理數據兩個方面提出基本路徑,展望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的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困境;管理創新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6.019
[中圖分類號]G25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7)06—0119—05
當前,人類社會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其典型特征是知識化和信息化。從信息傳播媒體的變化來看,網絡數字信息媒體已經超過印刷型媒體,大多數圖書館的數字資源藏量大幅度增長。內容傳播技術的變化產生的新媒體形態比傳統的媒介形態更易于信息的傳播,更易于為受眾所接受,這種變化的結果就是沖擊原有的思維方式和閱讀行為,導致人文環境日趨呈現出多樣化態勢。不同于書刊與傳統影像制品,如何對數字資源進行有效管理,讓其發揮特長并促進圖書館工作,是圖書館面臨的問題。從管理方式來看,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既不同于圖書等傳統資料管理,也不僅僅是數字信息管理,其關鍵在于如何結合當前知識經濟時代特點來利用這些資源以滿足用戶需求。這一時代使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發生重大轉變,對信息的需求已經無法通過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方式來滿足。實際上,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數字資源占館藏中的比例極大;二是信息化系統成為服務于讀者的主要工具。應當說,這些都為讀者服務提供了便利,但OCLC(聯機計算機圖書館中心)提供的一份調查報告卻讓人不得不面對一個尷尬的事實:全球84%的人通過谷歌、雅虎、百度獲取資料信息,且90%的人對此表示滿意,而使用圖書館集成系統的人僅占2%。可見,對讀者而言,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利用率比圖書館高。從信息素養角度來看,一種可能是,讀者沒有認識到網絡信息存在的問題,不了解圖書館這個信息中心的重要性;另一種可能是,讀者不清楚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由于不會搜索和使用館藏資源而求助于網絡。從信息資源整合角度來看,由于眾多數字圖書館各自為戰,沒能有效整合資源,從而造成資源嚴重浪費。筆者認為,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由于圖書館沒有認識到知識經濟時代下讀者對信息服務的需求發生了變化,尤其表現在信息深度的更高要求。倘若圖書館忽視這一變化,仍然沿用傳統的服務理念來管理數字資源.那么基于館藏資源服務的傳統圖書館就會在數字時代中落伍。
1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面臨的挑戰
長期以來,圖書館一直以館藏為服務介質,并通過對館藏的分類和編目、建立主題詞和提供書目信息服務來促進讀者便捷地找到所需求的館藏信息。若達到這些,圖書館就基本能滿足讀者需求了。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資源數量呈爆炸性增長,讀者獲取信息的要求也與過去大不相同,而各類搜索引擎及二次文獻檢索工具可以迅速幫助讀者找到可能需求的信息。在該環境下,讀者對圖書館服務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一方面,他們不再滿足于圖書館內獲取信息資源,并且對于圖書館提供信息的深度也有了新要求;另一方面,他們不再滿足通過圖書館集成系統來快速獲得一份或幾份館藏信息,因為他們認為這類信息過于“碎片化”。由此,他們希望可通過一個入口就可找到與需求相關的完整信息,但這類完整的信息很有可能涉及到館藏之外的信息資源,甚至可能是國外的相關信息資源。
可見,在傳統圖書館管理理念下,無論館藏資源如何豐富以及圖書館集成系統如何人性化,也無法滿足當前用戶需求,因為這類自動化系統的管理對象局限在館藏資源以及館內服務。數字資源管理要滿足當前用戶需求,必須改變傳統的數字資源管理方式。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圖書館的服務理念必須從傳統的以館藏資源為主的服務方式轉向“整合性服務”模式?!罢闲苑铡钡母拍钤从诠补芾眍I域,是一種“為了提高公共服務的質量進行公共服務模式的創新”。就圖書館服務而言,整合性服務應當是一種為讀者提供整合性信息資源的服務模式,它涉及更大范圍的信息資源共享與多渠道的讀者服務,能以讀者需求為中心來提供全程服務,立足于數字化手段和信息化平臺呈現綜合服務。為此,圖書館需要以讀者服務為導向,從讀者需求角度利用網絡來徹底改革現有的以館藏服務為主的管理模式,實現圖書館服務功能的重組與升級。盡管各類型圖書館的分工有不同,但在知識經濟時代要滿足讀者需求,必須在觀念上和管理模式上進行相應調整,真正將圖書館從以館藏為中心的管理服務職能“蛻變”成為知識創新環節中的重要一個陣地。
2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的困境
從當前已經出現的問題上看,改變傳統管理方式要比改變傳統管理觀念的難度更大。這其中關鍵涉及到兩個困境:一是數字資源建設;二是數字信息安全。
2.1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
沒有來源廣泛的數字資源,就無法滿足讀者對信息服務整體化的需求。當前,圖書館的數字資源主要來源于以下3個方面,而且各自面臨不同困境。
2.1.1數字資源購買
商業性數據庫的特點是專業、成熟,具有較好的售后服務,并且數字資料詳備、結構規范、持續擴充,因而圖書館通過購買商業數據庫來獲取數字資源。但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包括:①商業數據庫漲價與圖書館資金匱乏的沖突。作為賣方的商業機構不斷對數據庫漲價,而作為買方的圖書館的資金受到限制。②數字資源授權使用方式受限。由于著作權保護和商家銷售策略等原因,商業性數據庫的利用受到很多限制,如IP地址限制、同時上線數限制、copy數量限制、使用次數限制等。這種限制使得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受到很大制約,難以適應圖書館用戶分散性、需求多樣性的特點,也難以發揮數字資源的跨越時空傳輸的優勢,從而影響到圖書館服務管理方式與讀者利用的便利性。③缺乏標準。由于數據庫商對數據庫濫用沒有統一標準,致使圖書館很難就數據下載或其他操作制定相應規則,導致一旦出現可能的濫用就很可能切斷數據供給,從而引起讀者不滿。
2.1.2館藏資源的數字化
圖書館能利用館藏資源的數字化來擴大數字資源的服務數量,但遇到兩個困境。
1)數字化資金不足與數字化數據質量控制的沖突。資金不足無法支持將所有資源全部數字化,尤其高質量的數字化數據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在資金不足卻又想多創造一些數字資源的情況下,圖書館只能降低對數字化的質量要求。盡管這能節約數字化投資,但產生了質量不高的數字資源,會降低讀者使用意愿。
2)可能違反相關法律規定。在館藏資源的數字化方面,牽涉到兩個方面的法律問題:一是著作權;二是信息是否可以無條件公開傳播。①著作權糾紛。圖書館館藏大多數都有著作權,因圖書館具有保存資料的責任,所以能對館藏資料進行數字化。但這些數字化產品能否在網上傳輸,就是另一種情形了。我國200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規定,數字信息的傳輸必須得到著作權人的許可。因此,對具有知識產權的報刊資料以及傳統音像出版物的數字化產品必須考慮上網后的后果,若它們還在知識產權范圍內,圖書館就必須聯系著作權人,得到他本人同意才可以上網。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圖書館把內部資料、文件、交流資料等沒有正規出版發行的黑色文獻、灰色文獻也進行數字化。所謂黑色文獻,就是具有密級性質的、非公開出版發行和交流的文獻,而灰色文獻指形式復雜多樣、內容新穎、傳播范圍小而速度快,具有過渡性質的非公開出版、非正常交流渠道獲得的非密級限制的文獻。這類文獻被轉化為數字化產品并要在網上傳輸時,圖書館必須考慮知識產權保護。在這個問題上,一般要特別關注的是保護期,而那些黑色文獻則還得考慮公開問題。②敏感信息保護。盡管絕大多數館藏是可以對外公開,但圖書館仍然具有某些可能暫不能公開或只能對某些人公開的文獻,也就是敏感文獻。例如,黑色文獻、灰色文獻以及家譜的利用可能涉及到隱私問題,這意味著有些信息是不得網上隨意傳輸的。
2.1.3免費數字資源的獲取
免費資源的獲取途徑很多,加之圖書館的經費不足,使得圖書館盡量使用免費信息。但在使用免費資源上也存在兩個困境:①共性資源太多。圖書館能免費獲取文化共享工程網絡資源和“國家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贈送資源。然而,若一個圖書館的免費資源僅有這些,會使得不同的圖書館都擁有相同的資源,造成各館具有過多共性資源,因而也會失去吸引讀者的競爭力。②免費網絡資源有待整理。大量的網絡資源可以被免費獲取,但這類資源不加整理的堆放在圖書館,就會成為一堆數字垃圾。同時,對于讀者而言,自己可以隨時從網上閱讀這類不經過加工處理的信息,并不需要在圖書館獲取。
2.2圖書館數字資源安全
這里涉及到的信息安全困境主要有兩個方面。①自建數據的存取安全。與商業數據庫不同,自建數據庫(館藏數字化的數據庫與免費獲取資源的數據庫)沒有相應人員來維護數據安全和承擔可長期存取的責任,這就要求必須建立嚴格安全措施,并具有相應能力和設施來確保讀者能長期、真實、完整地獲取數字信息。②網絡安全。數字資源的傳輸以及讀者的利用都要通過網絡,而網絡安全在數字資源管理中尤為重要,它可帶來兩個方面的隱患。一方面,黑客入侵帶來的數據庫修改。這個問題對于商業數據庫問題并不大,因為它有商業機構的維護。相反,它對自建數據庫威脅最大,因為這意味著圖書館必須在數據庫安全方面加強維護。另一方面,讀者個人信息安全。用戶信息也是通過網絡傳輸,而這里包含了大量的讀者個人信息。一旦網絡被攻擊,那么這些信息就會被泄露。
3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創新的基本途徑
針對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困境,都需要通過相應的創新途徑來解決。一方面,在資金有限的條件下,以合理方式來擴充館藏,從而滿足讀者需求;另一方面,通過系列規章制度來約束各種違規行為,使數字資源的采集與利用在法律許可范圍內,并通過改造現有的圖書館集成系統,使其具有提供整合性服務的功能。
3.1擴充自建數字資源的體量
擁有高品質、類型多的海量數字資源是滿足讀者服務的資本之一。因此,圖書館必須擴充數字資源的體量。在圖書館經費偏少的情況下,合法地擴充數字資源的渠道有兩種:一是本館資源的數字化;二是有效獲取館外免費數據。
3.1.1逐步進行本館資源數字化
在當前經費有限的背景下,圖書館沒有財力將大量的傳統文獻轉化成數字化文獻,因而必須有選擇地分期分批對館藏進行數字化。在當前優先數字化的館藏有兩大類:一是為滿足本館讀者需求的館藏;二是為館際數字資源共享做基礎的館藏。為此,一方面,為滿足本館讀者需求的數字化對象,需要以本館讀者需求為導向來選擇館藏開展數字化。另一方面,為館際數字資源共享打基礎的數字化對象,建議圖書館選擇本館特色館藏進行數字化。例如,地方文獻、民族文獻以及本館獨有的其他珍稀文獻,都成為優先數字化的對象。這類特色數據庫的共享,可改觀圖書館數字資源共性資源多、利用率不高的問題。以古籍為例,2017年2月28日,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與上海圖書館、天津圖書館、浙江圖書館、云南省圖書館在國家圖書館聯合在線發布古籍數字資源,免費服務大眾閱覽和學術研究。過去,很多讀者都依賴商業軟件來閱讀古籍,但它們有些粗制濫造,會坑害讀者并對中華文化造成負面影響。如今,讀者更加明確古籍數字資源的獲取路徑了。因此,與其說互聯網沖擊了圖書館,不如說圖書館沒有跟進社會需求。
3.1.2精準獲取館外免費數據
就網上信息資源而言,并非好的資源都要收費,還是存在很多免費資源。而獲取它們的關鍵在于選擇。選擇適宜本館讀者對象的信息資源并進行采集,隨后進行深度加工,從而形成本館的另一類特色資源。在具體加工方面,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還存在一定差異。由于服務對象不同,適合公共圖書館使用的數字資源,不一定與高校圖書館的學術研究目標相契合。公共圖書館應滿足一般民眾需要,以知識性、常識性及休閑性內容為主,學術型為輔,因而數字資源的來源形式多樣。諸如體育、音樂、房產、汽車等公眾關心的主題文章,也會受到讀者歡迎。對于高校圖書館而言,其服務對象更多是教學與科學研究人員,這些群體需求包括各類教學資源、研討會、學術活動資源以及機構內部的學術文獻等。這些文獻一部分來自互聯網上的大量免費文獻,而更具特色部分可能還存在于高校本身內部的院系單位及校內學術社群,如試卷、輔導材料以及有專業特色的書刊等。若沒有這些單位的支持,很難獲得這部分資料。因此,高校圖書館必須得到學校支持,利用學校各種政策來獲得這類數字資源,以提升圖書館數字館藏的深度與廣度。
3.2科學管理數據
在數據體量達到一定程度并實現數據資產原始積累以后,圖書館需要對相關數據進行有效加工和系統管理,促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作用,以及將分散的數據發揮整體性服務作用。
3.2.1注重合作和共享
從資源依賴角度來看,圖書館間在信息資源上彼此相互依賴,因而合作和共享是必由之路。所謂資源依賴,是指組織要生存就必須獲得資源,但通常沒有任何組織是能夠自給自足的,這就意味著組織若想獲得資源就必須同環境中其他組織進行資源交換。數字資源建設必須在多個方面加強合作,這種合作包括各類圖書館間的合作以及本系統圖書館間的合作,其目的在于信息資源共享。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數字資源管理上必須建設統一的數字資源服務門戶平臺,制定統一的相關技術標準與規范等。只有在這種管理制度下,才可能實現資源共享。
3.2.2建立商業數據庫評價機制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商業數據庫都存在壟斷,促使價格上漲成為常態。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建立評價機制。構建商業數據庫的評價機制,對商業數據庫進行質量評價、價值評價、付費評價等。這有利于數據庫商提升產品質量意識、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同時也能確保價格合理。在這個問題上,我國高校對國外數據庫的購買樹立了榜樣,其中“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采購聯盟”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它在爭取更優惠價格、更優質服務的同時,也保障了數字資源的質量與教學需求的匹配性。若能利用這種方式對國內數據商進行評價,對于大量的國內數據商也是一種監督。因此,圖書館應對商業數據庫使用效率進行定期評價。具體而言,圖書館應定期調研已購商業數據庫的當前使用情況以及用戶需求,對使用效益較差的數據庫進行淘汰,而選擇那些內容質量高以及價格和漲幅合理的數據庫,從而充分利用有限經費實現最大效益。另一方面,圖書館對于商業化的數字資源由購買改為租用。考慮到合理利用圖書館經費,以及減少管理中可能發生的問題,建議圖書館由數據庫購買轉變為租用。在購買的情況下,提供商會自動控制訪問期限與訪問數量,而租用則可以避免很多問題。
3.2.3開展集約化和規?;臄祿?/p>
在數字時代,圖書館服務面臨的一個巨大的挑戰是,如何深入到更細小的知識單元(如數據),進行組織、整理、保護和服務,而不局限于電子書、期刊文章技術報告等。這一直是圖書館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和核心內容,被認為是圖書館學和圖書館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從知識經濟社會的特點來看,信息技術推進了信息的碎片化(如大量的網上信息等),而依據需求推進信息的整合是未來發展的趨勢。圖書館知識組織的能力優勢需要在對已經擁有的數據進行整合上發揮作用。對于讀者而言,無論是本館館藏的數字化數據,或是免費獲取的外部數據,都是“碎片化”信息,難以滿足他們對完整信息的需求。要實現在一個平臺上能最大限度滿足讀者所需的信息資源,就必須對碎片化的數據進行整合。為了向讀者提供精準化的信息服務,應當在整合數字資源前深入了解用戶需求,然后從碎片化的數據中提煉特色數據和關聯數據,結合本館讀者需求來組織成系列的特色專題庫或特色欄目,完成關聯數據的收集和錄入,從而使隱性信息顯性化,進而達到促進讀者集成使用的目的。此外,規?;臄祿磉€包括對單一資源多次深層次加工,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數據內容,通過豐富數據界面來實現不同讀者點擊閱讀。總之,通過現有數據的整合和歸類,形成特色化的自建數據庫,是其關鍵所在。
3.2.4注重專題數據庫建設
除對數據的深化知識組織外,傳統的專題數據庫建設依舊是圖書館需要并歡迎的。因此,對本館已有的數字信息,無論是通過館藏數字化或是免費信息采集,仍然需要對數字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將其按照不同類別來全文發布,通過建立免費資源導航庫來提高讀者使用,從而極大豐富館藏。如今,很多圖書館都建立了這類獨具本館特色的專利、標準數據庫、會議文獻數據庫以及統計信息、商務信息等欄目。建立各類特色數據庫的目的,除了便于讀者使用,也在于維護本館的數字資產。對這類數字資產,圖書館必須進行長期保護,并保證永續存取。
3.2.5加強信息保護
對于數字資源管理特別關注的是加強館員的法律意識和規避法律風險,尤其涉及到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以及敏感信息保護。
首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知識產權上,要特別關注著作權的保護期。因為并非所有作品的保護期都是一致的。要了解不同作品保護期的區別,才會差異對待,從而避免侵犯知識產權。
其次,對敏感信息加以保護。敏感信息指其丟失或不當使用或未經授權而被人接觸或修改會不利于國家利益或政府計劃的實行或不利于個人依法享有的個人隱私權的所有信息。聯合國檔案及記錄管理科把敏感信息分為五種:商業機密、只可查閱、政府/外部資源、私人、重要。對于圖書館的館藏,必須規定敏感信息的利用范圍。例如,古籍雖然不存在著作權保護問題,但并非不可能不含有敏感信息;有些輿圖雖然數字化了,但適合網絡傳播。否則,它們很可能因相關信息被某些可能被別有用心的人借此大做文章,從而不利于國家利益。當然,對于色情類、宗教類的信息,都要規定其使用范圍,以避免不良影響。此外,個人信息也是必須保護的重要信息。為避免人格權受侵犯以及對個人信息的合理使用,凡是含有可能對個人隱私等權益造成危害的信息,需要對這些信息進行規范化管理,不允許它們在網上被傳播。大多數歐美國家都認為使用家譜資源的前提是要保證不會有與公民及其家庭生活的隱私信息相沖突。讀者借閱紀錄含有大量個人信息,因而必須通過權限控制設定專人管理,并規定圖書館工作人員不應隨意提供讀者借閱紀錄以及對其進行網上傳送,以維護讀者隱私并保障用戶個人信息的安全。
最后,制止數字信息的濫用。對于知識產權的侵犯,個人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由于濫用數字信息而禍及廣大讀者的例子,常常發生在商業數據庫的不當使用。例如,大量的惡意下載,或者是有很多校園網的使用者隨意使用代理服務器。它們既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權,也損害了數據庫商的切身利益,從而引發了很多數據庫商的投訴、抵制和制裁行為,進而甚至導致數據庫商對數字資源的訪問權限進行限制以及對服務器進行停用。因此,圖書館應當制定規章制度讓讀者明確數字信息使用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杜絕這類行為發生,從而保護知識產權和維護大多數讀者利益。
4圖書館數字資源管理創新的發展方向:整合性服務
4.1搭建資源服務門戶平臺,走向整合性服務
在知識經濟時代,除保留傳統的柜臺服務外,圖書館還能提供虛擬的圖書館服務門戶平臺,這將成為一個發展趨勢。在這個平臺上,聚集了眾多資源共享的圖書館或者其他成員機構,大家由于可以分享資源而擴大了為讀者服務的內容,也緩解了經費不足的問題。讀者也可以跨越時空來到這個虛擬的服務平臺,獲取來源不同的數字資源服務。這類服務門戶平臺在提供服務上應當具有以下功能:讀者可以分享來源不同的數字信息資源,無論是圖書館館藏還是英特網上的信息;通過一次申請登陸,就可以瀏覽全網資源;可以跨越時空地進入服務門戶平臺。從管理角度來看,必須處理好的問題包括:①這個平臺誰來搭建?②如何搭建?本地系統?云模式?③誰是主體?通用平臺還是專用平臺?④如何開展增值服務?增值服務是什么?
4.2圖書館整合性服務發展趨勢
當前,很多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已經包羅萬象,把數字化管理系統、數字參考工作、電子閱覽室管理、甚至辦公自動化都作為圖書館集成系統的組成部分。也就是基于實體文獻的圖書館功能已經非常成熟了。但不少人認為這類“基于管理傳統圖書的模式來管理數字資源,是削足適履,應該沒什么前途”。因為這類傳統服務模式的自動化系統,具有兩個基本問題,難以發揮數字資源優勢。①該系統依托的是館藏資源,必須要有圖書館擁有的數據才能運作,它無法通過館藏以外的信息資源來向讀者服務。②傳統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是一種封閉的結構,無法實現遠程服務及跨庫服務等功能。圖書館整合性服務究竟應當需要系統具有什么樣的功能呢,這就是國內目前正在探索的問題。當前的技術來看,不存在問題,而關鍵是設計理念需要得到巨大改進。
傳統圖書館信息化系統實質上是為圖書館管理館藏設計的管理工具,與目前讀者希望提供一種能滿足讀者整合性服務需求的概念完全不同。能夠提供整合性服務的圖書館管理系統應當是開放的。所謂的開放,學術圖書館探索服務創新發展副總裁Neil Block是這樣概述的:開放性代表可選擇性以及可配置性。當應用軟件是開放的,圖書館可以無視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后端”的限制,自由選擇任意一種發現服務來達到最佳的讀者體驗。因此,它需要圖書館的服務系統具有以下特點:①支持開放鏈接的產品。該服務平臺必須具有數字資源鏈接服務功能,可以依據檢索詞判斷相關資源的連接在何處。由此,該服務平臺可透過跨系統連接技術來幫讀者找全相關資源,無論該資源是否屬于館藏以及它是實體文獻還是數字資源。由此可見,這類服務平臺必須具備鏈接異構數據源的功能?!爱悩嫈祿词侵妇W絡中各計算機節點中不同來源、格式、特點以及訪問方式的數據集合”。具備該功能后,圖書館服務平臺才可能過數字圖書館資源連接服務,將分散于不同數據庫及互聯網上但有關聯性的資源加以串聯,對內部數據與外部數據進行結合,實現數據融合和共享,以增加讀者使用資源之便利性及深廣度。②實現多渠道互動。改單向傳送為多渠道互動,實現讀者無障礙服務及圖書館和讀者的互動,提升圖書館的影響力,促進讀者利用和激發新的用戶需求。③統一用戶管理。用戶對區域圖書館資源的使用將通過統一的資源服務門戶獲得,利用統一用戶管理功能,用戶僅需一次登錄,即可訪問其權限范圍內的所有資源。④支持移動化:關注并盡可能提供移動服務。當然,以上并不能全面概括數字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例如,美國加州數字圖書館提出開放“裸”數據的購買要求,或者比較大的、有開發能力的圖書館自行開發特定中間件。滿足讀者閱讀需求和提升讀者知識獲取效率,是圖書館增強自身服務能力和保證QOS(服務質量)應重點關注的問題??梢姡M讀者需求,提供整體化的數字資源管理方案還有一段路要走,但畢竟大家都認識到目前管理的問題之所在,相信這也離可能實現的目標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