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為了實現農業現代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農業扶持政策。在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中,一個最重要的推力就是農業技術的推廣及應用,涉及了眾多因素,而由于農業基礎的薄弱,這些因素也逐漸制約了技術推廣。該文從這些制約因素出發,對農業技術推廣的改進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制約因素;改進策略
黃昌社. 農業技術推廣的制約因素及改進策略[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7(14):11.
進入到信息技術時代,農業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農業技術推廣是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工作。但在推廣過程中,受推廣方式、推廣人員及農民綜合素質等因素的影響,面臨著重重阻礙,從而制約了農業技術的改進以及農業生產效益的提高。
一、農業技術推廣的制約因素
農業技術推廣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目前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制約農業技術推廣的因素主要有:
1、推廣制度制約
各級政府在制定農業技術推廣措施時,缺乏長遠考慮,難以根據當地農業的生產條件以及農民的技術需求建立相應的推廣技術,從而使得許多技術推廣工作難以順利開展,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2、資金制約
農業技術的推廣需要資金的支持,這些資金不僅要用在人才的培養和農業生產要素的投入上,還需要應用到技術研發上。但是目前全國的農業技術研發更多的還是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而一旦出現資金不足,必然會影響農業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的繼續開展。
3、推廣人員素質制約
一些技術人員不僅缺乏專業的技術講解、實踐應用能力,還缺乏與農民的有效溝通的能力,從而導致一些農民由于不信任推廣人員的技術能力而對技術應用產生抵觸心理。
4、農民科學文化素養制約
農民長期生活在閉塞的農村,其文化素養和技術認知都存在著巨大的空白,因此在技術推廣中態度保守,缺乏應用新技術的熱情[1]。
二、提升農業技術推廣效果的相關策略
1、創新推廣體制
目前農村的技術推廣制度多數都是從計劃經濟時代延續下來的,這些陳舊的制度形式已經不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因此要想實現農業技術的順利推廣,就必須要實現推廣制度的創新。政府在制度創新的過程中,要堅持多元化的原則,不僅要吸引更多的非農業組織進入到技術推廣中來,還應該拓展多元化的技術推廣渠道,以不斷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例如在技術推廣中,政府可以鼓勵開展“技術+中介+農戶”的模式,利用專門的技術中介機構在農業技術研究部門與農戶之間搭建溝通橋梁,并從市場拓展的角度,調動農戶參與技術推廣的積極性,以提高技術推廣效果[2]。
2、加強政府財政支持
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具有重要意義。財政手段是政府宏觀調控的主要措施,市場調控中,政府首先要加大對技術研究部門的基礎性投入,即加強技術研究部門的軟、硬件建設,提高技術研究人員的工資、福利,調動技術研究的積極性;其次,利用轉向技術推廣基金,在農村建立實驗田、推廣試點,以保證技術研究成果的順利轉化;最后,利用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企業進入到農業技術推廣中來,以融資的手段增加農業技術投入。
3、加強對技術推廣人員的管理
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農民對技術的信任程度,因此政府應該重視對技術推廣人員的培養。首先,從專業素養方面,改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結構,保證其既能夠掌握專門的農業生產知識,也能夠通過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以增強農民對技術以及技術推廣人員的信任;其次,從職業道德方面,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思想認識,改善其工作態度,以真正融入到農民中來,切實解決農民關心的生產技術問題。
4、重視對農民的技術培訓
農民是農業經營的主體,離開了農民的支持,農業技術推廣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相關部門在技術推廣中應該切實認識到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不足對技術推廣的限制,并利用農業調查、與農民的溝通交流,了解農民最迫切的技術需求[3]。此外,還應該拓寬技術傳播渠道,比如定期在農村開展技術講座,在宣傳欄中張貼最新的技術信息,做好農業技術推廣的電視直播,對那些有能力、有想法的新型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等。只有通過不遺余力的宣傳教育,才能夠轉變農民思想,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進而為技術推廣拓展空間。
三、結語
總之,在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過程中,農業現代化的任務主要落實在了農業技術的研發與推廣上。而農業技術的推廣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相關部門在實踐中應該明確推廣的制約因素,并從制度建立、人員培養、政策支持等方面進行改進,以保證農業技術研發成果能夠切實轉化為農業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張叢林,勇進才,劉連新. 影響農業技術推廣信息傳播的制約因素及其解決措施探究[J]. 農業與技術,2015,24:244.
[2] 董躍芳. 試析基層農業推廣體系現狀及制約因素[J]. 農民致富之友,2016,10:10.
[3] 張麗華. 淺談農業技術推廣相關的影響相關因素[J]. 農民致富之友,2016,1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