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敏
摘 要:美育教學是在多年將審美教育的各種模式、方法和中外各國的理論、實踐相結合之后得出的一種綜合性教學模式總結。它精煉了美術教育在實施和理論上的多種變式,正在被不斷地健全和完善。美術教學可謂是美育教學的本源,它可以美化學生心靈,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質。
關鍵詞:美術教學;美育教學;提高;初中美術
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在“深化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部分中“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應該提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日程上來。美術教學是一種將美學和人文教育合二為一的最好體現,本文從美術教學的角度探討一下如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審美。
一、美育教學和美術教學
美育是從審美或美感方面出發進行的一種教育模式,它是學生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的有力途徑。在學校教學中老師擔任著“施教者”的角色,而初中生們則是“受教者”,老師應當按照某種特定的審美趣味、理想選擇某種媒介,用審美影響學生,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到良好的塑造,最終達到學生以個體形式融入社會、促進個人與社會和諧統一的目的。
美術不僅僅是學校的一門課程,它還代表著一門有獨特表現形式和文化特點的藝術門類,是一種文化的載體、一種文化的類型。而美術教學的新課標要求是從以往對美術的學習,轉變為從課程中熏陶學生的藝術審美和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這無疑是對美育教學模式的一種具體化過程,因此,可以認為美術教學就是美育教學的一種實現途徑。
二、美術教育的益處
美術教育是進行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和審美提高的一條重要途徑,可以使學生對藝術的熱情保持一種積極狀態,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保持愉悅的精神狀態,對自主學習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都有著良好的影響。及時推行美術教育可以美化學生的校園生活,使老師和學生的心靈得到洗滌,為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美德育人,可以提升學生的素質修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初中,對于初一學生來說是校園生涯的又一次啟程,擺脫了小學時期的稚嫩,有了一點點對人生、人性的懵懂認識,對周圍的一切還抱有濃烈的好奇和些許的畏懼,如何融入到全新的班集體找到自己的位置,對初一學生來說還是一個不易破解的問答題。做為施教者的老師,此刻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老師和藹可親、學生和諧友善、氛圍輕松向上、文化底蘊豐厚的班級環境,讓學生對初中的校園生活不再因未知而排斥,能夠輕松地融入到新的學習和生活中,在新的集體里健康愉悅的成長。
(一)美術教育激發學生對藝術門類的求知欲
在現代藝術教育史上,很多享有盛名的教育學家都認為,對學生實施美術教育是啟迪學生心智、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塑造學生心靈、提高學生審美的一種過程。因此在初中學習中把審美和知識相結合,用美來帶動學生的興趣,既可以增加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學習中存在的美的認知能力,對減輕學習負面情緒、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都有很大的好處。將美術教育法融入學科之中,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對社會乃至對自然界的好奇心,從而可以引導學習熱愛學習,熱愛科學事實,能夠自發積極主動地去求索知識的魅力,可以培養學生多方面認知的發展,進而對自身的審美觀和個人素質有一個初步的提升。
(二)美術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美術教育在教育進行時,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去創造一些模型、雕塑、繪畫,或者去模仿一些大自然中的植物、物質,這些事物無不充滿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學生們通過對它們的觀察、創新,思維得到聯想和發散,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作品,令美術學科也蘊含了自身的獨特美感和意義。學生通過對這些事物的動手制作,不但從中領悟到了學科的美,又提高了自身的審美和動手能力。美術教育讓學生自主動手、融入到對藝術文化的探索實驗中,成為了學習中的探索者和參與者,提高了學生人文素質和藝術審美。
(三)美育教學引導學生樂于思考
有科學研究表明:“兒童是從形狀、色彩和聲音等一般感覺來思考事物的,其形象思維的產生遠遠早于抽象思維。”愛因斯坦也認為:“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無限的。”在教學中實行美術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們的形象思維能力,使得學生在課堂和生活中能夠更加積極地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后也可能能夠自主解決問題,這都證明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從美術教學中得到了培養。
(四)美學教學有利于塑造高尚人格
美術教學應該與其他學科的教育相融合,它可以通過對科學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結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各學科中藝術美、科學性、道德性是普遍存在的,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得到了美的熏陶,更容易塑造一個高尚的人格。
三、提高學生的素養應該盡快進行
初中生對家庭責任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由于大多數現代家庭中都只有一個孩子,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導致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意識和認識不充分。對于父母的辛苦完全不放在眼里,平時不但不會主動分擔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務,還動輒與同學攀比,向父母索要不符合初中生年齡段所使用的電子產品、奢侈品等,完全不懂得體恤家人的勞動成果。
部分學生缺乏集體觀念,性格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對于班級的集體活動積極性不高,缺少集體榮譽感。更有甚者,對于有困難的同學,不但不會伸出援手反而會嘲笑挖苦;學生之間出現以大欺小的霸凌事件,無視校規校訓,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正常秩序。
課外有益活動基本不會展開。有些學生會利用課外時間參加興趣班,培養自己多方面能力。但是有些初中生課余時間除了上網游戲就是視頻娛樂,有時甚至會影響課堂作業的按時完成,這種狀態完全喪失了作為祖國未來該有的活潑朝氣,而且對課堂知識的教學也完全沒有益處。
四、如何實施美育教學模式
(一)班級文化方面
1.營造良好班級氛圍
美術老師應該積極參與到班級班風的改進中去,展開班級班風的改良活動。給學生營造一個有藝術特點的班級氛圍,比如在班級醒目位置懸掛讓學生產生自我認識的、愛祖國愛集體的國徽、國旗,班規、班訓等;教室的黑板報要定期更換,內容應該積極向上,還應該根據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增加內容的趣味性和藝術性,以達到在愉快的氣氛中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利用教室墻面空間懸掛有精神教育意義的故事或者具有獨特班級意義的條幅等;班級的角落也應該充分利用起來,把文化角、藝術角等辦起來,并組織學生輪班照管。
2.增加學生課外活動的藝術性
學校教學活動不僅僅包括學生在校內受到的教育,還應該包括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在學生自愿的情況下帶領學生展開一些有藝術性的活動,從學生的生活方面培養學生對藝術審美的感知力,使學生的興趣、愛好不會受到扼制。這樣不僅開發了學生的智力、陶冶了學生的藝術情操,還能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比如班主任可以邀請本校的美術教師利用閑暇時間給學生開展美術班,教學生感興趣的樂器或者書法、國畫等。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藝術活動可以給予學生精神方面的洗滌,帶領他們走進龐大的藝術殿堂,點燃下一批出色的藝術火苗。
(二)師資隊伍方面
老師在美術教學中擔任著非常重要的施教者角色,一切教學的開展都以施教者為源頭出發,施教者本身的素質決定著教學的效果好壞,所以展開美術教學,老師們身上的擔子是非常重的,能否起到良師和益友的作用都對老師有著很高的要求。
1.老師要加強學習,更新理念
提高教師素質是需要在更新教師思想觀念和理論學習基礎上展開的,這是美術教育能否順利展開的重中之重。老師應該摒棄以往的“灌輸式”傳統教學觀念,將素質教育有意識地融入自己的教學和班級管理之中,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和其他有經驗的老師探討,用多種形式和渠道來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校方應該積極緊抓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樹楷模評優秀,并讓這些優秀教師在教職工大會上進行演講、座談,鼓勵藝術教師分享知識理論,使校內老師通過交流提高自身素質。
2.提供優秀資源,鼓勵教師提高自我
校方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給教師拓寬培訓和評職稱的渠道,鼓勵教師參加藝術方面的培訓并通過進修提高自我,以做好教育改革中的一份子;另一方面,在注重教師課堂教學的同時,可以強化“公開課”的教課模式,在不耽誤教師備課、上課的情況下,推動教師匯報課、觀摩課等公開教學活動,發揮思想觀念新穎的教師帶動思想守舊教師的作用,以新帶舊,促進校內老師的文學素養、美學素養和業務水平的同步提高。
3.提高教師觀念,從實際問題入手
校方還可以用優秀教師巡回示范或者播放優秀教師心得記錄片、職業培訓紀錄片、專家專題講座等方法,宣傳新課改要求和適合當代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從實際出發解決教師的思想轉變難度。同時這也要求校領導多多搜集有關的優秀經驗,將新觀念印成冊發放給學校教師;將優秀的課例,制成紀錄片傳送到各科室進行傳看,并組織教師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總結觀后感悟,在教師會議上進行討論交流。
五、結語
教育新體制的實行和教學改革的展開,都應該以尊重和吸取前人成果為基礎,并融合自身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和實踐,要發揚其精華部分,去其糟粕,這樣教育才能夠緊跟時代步伐,迎合新時代的需要,才能夠取得不斷的進步。本文對美術教學提出了些許微不足道的建議,筆者也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總結和探究,以促進學生的審美和人文文化的不斷提升,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
參考文獻:
[1]郭玉鳳.初中語文美育教學[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7):102-102.
[2]王丹丹.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J].求知導刊,2016,(15):120.
[3]于瀟瀟.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素養開啟自由的審美之旅[J].知識經濟,2016,(09):160.
[4]關學梅.促進美育教學需提高學生審美趣味[J].讀寫算(教研版),2015,(18):43-43.
[5]張書民.將美育教學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J].河北教育(綜合版),2015,(11):38.
作者單位:廣西省南寧市廣西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