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秋
摘要:綜觀我國目前農村家庭教育現狀,普遍存在溺愛型、放任型和專制型等不良的教養方式,這種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農村是我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家庭教育關系著農村下一輩人的成長與發展,也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經濟的發展,如果再不重視家庭教育,不僅會拖學校教育的后腿,而且會影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關鍵詞: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現狀;影響
目前,我國農村存在許多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投入時間及精力過少的現象,甚至部分農村家庭的父母在教育觀點方面偏差較為嚴重,行為方面較為隨意,使得農村普遍存在孩子教育難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選擇不當。請觀以下案例:
這是發生在某小學六年級一起喝酒抽煙事件處理的環節上的回顧。那是某星期三晚上12點,有某六年級宿舍一女生星期一從校外買來煙和酒,邀請本班與鄰班的幾位男生到宿舍酗酒。其中男生中也有一名同學也是星期一偷偷從家中帶來白酒,他們約好半夜12點后相聚。幸好當晚就被后勤老師發現,及時請來班主任一起進行教育。
第二天喝酒某一男同學(化名小剛),毫無根據地懷疑他人告密,而對被懷疑的同學進行毆打報復。當天晚上(星期四)他又與同學偷偷撬鎖潛入班主任辦公室,把班主任暫時沒收同學的手機拿走了三部。兩個晚上來,他就連續違反了三起情節嚴重事件。星期五,該班主任連忙聯系家長,希望家長到校一起配合教育。可是到了下午,全校師生都散學了,還不見其家長來。
班主任只好打小剛家的電話詢問情況。只聽該班主任的對話:“學生都散學了,你不是也要來接孩子的嗎?”接著又聽班主任說:“今天班車罷班,我已在微群里發通知叫你們家長來接孩子,難道你讓孩子走路回家嗎?”(因為孩子家住偏僻小村莊,獨步走須兩個小時。)結果那位家長還真不來學校接孩子。
而鄰班喝酒的另一位男孩家長表現也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該班主任打電話問:“家長您好,今天孩子在學校違反紀律,他與同學在宿舍喝酒了,問他說,這已不是第一次喝酒了,請問平常在家他喝酒嗎?”家長說:“他沒有在我面前喝過。”班主任說:“那您知道他在同伴面前喝嗎?”家長沉默。班主任又說:“聽同學說,平常他騎摩托車,還飆車,是嗎?”家長說:“他自己取得車鑰匙。”班主任說:“我可聽說你偶爾還塔他后邊呢!”家長又一陣沉默。
對于女孩子的家長表現也不太樂觀。那位買酒煙女孩的家長來到了學校。老師向家長反映女孩在校情況后,家長說:“我們也管不了她啊!”班主任說:“您可否認識到他請男同學到宿舍,無形中把同宿舍的其她11位同學的人身安全都暴露于無監管之下,這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家長默不作聲。
從這幾位家長身上可以映射出當前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現狀問題令人堪憂。
一、剖析當前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教育意識和觀念滯后,缺少科學的家教觀念
1.放任自流,重養輕教
部分農村家庭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其家庭教育意識淡薄,輕視家庭教育的意義,將教育定義為學校的義務與責任,認為家長僅負責照顧孩子生活,保證孩子吃飽穿暖,對于孩子要求較為松散隨意,放任孩子自由發展,甚至部分家長違背學校的教育原則,過分寵溺孩子,并要求學校放松對孩子的管理,支持孩子在校混日子,對學校教育造成了諸多不利的影響,致使學校教育受到制約與阻礙。如:部分農村家庭家長要求學校不要管理自家孩子,孩子想上學就去學校,不想上學直接不去;部分農村家庭家長認為孩子未來即使考上大學,由于學費較貴,家長也不會贊成孩子繼續念書,因此,家長對于孩子在校學習漠不關心;少部分家長甚至渴望孩子快點成長,早點跟隨自己外出打工賺錢。故農村家庭家長的這些想法嚴重制約孩子正確觀念的形成。
2.溺愛縱容,重物質滿足,輕精神需求
目前,農村家庭的家長大部分外出打工,家庭生活條件不斷得以提升,而孩子的教育便自然成為家庭老輩的責任。大部分老輩除了看護孩子,便是無原則的寵溺,即孩子要什么給什么,不管孩子要求是否合理正確,老輩總是竭盡全力予以滿足。如:現在國家政策關注農村老年人老有所樂,村里老年協經常有活動,孫輩們就滿村寨里亂竄。農村小孩就喜歡吃小超市的垃圾食品,長輩們就偷偷給孩子送進學校。孩子在家長面前把上好的牛肉、豬腳肉,新鮮蔬菜等鮮香飯菜倒掉,家長卻視若無睹。讓孩子學會糟踐飯菜的罪魁禍首就是這些家長。
3.家長無力承擔自己的教育責任,過分依賴學校
農村家庭家長無心承擔教育責任與義務,經常混淆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責任,家長將自己本該承擔的責任強加于學校,認為學校是孩子教育的唯一責任者。家長們由于缺乏教育子女的理念,或在教育孩子方面用心度和方式方法不到位,而對孩子的教育束手無策,因此,學校就成了他們的“救護站”。包括最簡單的儀表整理,部分農村家庭家長也將其歸為老師管理的范圍,即將孩子全部責任推脫于學校,一旦孩子出現問題,便指責學校未盡管理職責,宣傳學校誤人子弟。如:經常在開學時候,會聽到家長說:“老師,我們是不懂教,孩子就交給您,讓老師您們辛苦啦!”
(二)家庭教育意識落后,家庭文化氛圍不濃
1.家庭成員中扭曲的“三觀”
“三觀”,即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于農村部分經濟富裕的家庭,孩子父母較為玩世不恭、金錢至上;部分農村家庭家長文化程度較低,缺乏是非觀念,較為蠻橫無理,做事沒有原則,為人處事較為自私,思想觀念較為偏激,欠缺社會公德心,法律意識過于淡薄,是非觀念混沌不清,鋪張浪費現象嚴重。可見,部分農村家庭家長的世界觀缺失,人生觀消極,價值觀錯誤,使得孩子在家長營造的家庭環境中受到諸多的不良習慣的影響,該影響將對孩子產生無法估量的消極作用。
2.家庭不和,戰事不斷,硝煙彌漫
部分農村家庭里,家長關系惡化,經常爆發家庭戰爭,家庭暴力現象頻繁,使得孩子精神渙散,情緒消極,注意力分散,喜怒無常,容易激動,性格敏感,表情呆滯,不善人際交往,失去青春活力。部分農村家庭家長關系緊張,以至于分道揚鑣,導致孩子心力交瘁,情緒低落。尤其農村部分年輕父母,將婚姻當成玩樂的工具,結婚與離婚成為家常便飯,該現象使得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嚴重的沖擊,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找不到情感寄托,厭倦生活,情緒壓抑,較為自卑敏感,性格孤僻,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心理疾病。
3.不同教育觀念的“碰撞”
在農村家庭教育環境中,由于父母的教育理念差別,經常出現教育的沖突,如一方重視嚴格教育,而另一方呈現溺愛現象,使得家庭教育無法形成合力,進而嚴重耽誤孩子的寶貴家庭教育時機。如有一位母親說,她教不了孩子,她一教,孩子他爺爺就干涉,有一次她還被孩他爺用鋼筋打青了腿。
4.家庭成員的不良嗜好
在部分農村家庭中,家長擁有打麻將、玩牌、酗酒,甚至大型賭博等不良嗜好,部分家長將不良嗜好帶至家中,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效果,擾亂孩子正常的生活規律。更有甚者,部分家長在家中邀眾賭博,為了湊齊人數拉上自己的孩子,在干擾孩子正常作息時間的基礎上,養成孩子諸多不良習慣,為孩子未來參與賭博埋下隱患。有些家長對于手機游戲投入精力過多,對于孩子的學習與生活關心不夠,放任孩子在家自由玩耍,導致孩子失去學習的動力與激情,使得孩子形成錯誤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5.不健康的家庭文化
首先,部分農村家庭父母對于孩子過于溺愛,過分擔心孩子的成長,喜歡事事包辦,盡可能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過于遷就孩子。過分溺愛削弱了孩子的創造力與進取心,使得孩子缺乏獨立能力,性格較為執拗,個性過于自我,抗打擊能力較弱,缺乏社會責任感。
其次,部分農村家庭父母對于孩子教育簡單粗暴。對于孩子犯錯,父母動輒打罵,忽視孩子人格,嚴重挫傷自尊心,較易形成孩子粗暴無禮、殘忍好斗的個性,導致孩子喜歡借助暴力解決問題,做事喜歡采取極端方式,容易被不法犯罪分子所利用,進而走向不歸路。
6.家庭缺少書香氣息
部分農村家庭,父母對于孩子閱讀關注較少,家庭很少購置書籍,父母極少陪伴孩子閱讀。大部分農村家長喜歡在閑暇時間組織聚會、玩手機、看電視等,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較少,使得孩子與父母的距離不斷拉大,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7.家長的誠信度不高
部分農村家長缺乏誠信,對于孩子的承諾經常不能兌現,同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當眾撒謊,對于自身犯錯拒不承認,導致孩子對父母的不理解,并不滿父母不誠信的行為。
家庭教育已經成為21世紀國際競爭的重要戰略的今天,綜觀我國目前農村家庭教育現狀,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及時更新,方能確保人才的培養。此時,農村作為我國社會重要組成部分,農村家庭教育決定著農村人才的培養輸送,關系著社會的繁榮與穩定,故我們必須將農村家庭教育當成社會重點話題進行探討,為了順應21世紀的家庭教育理念,我們必須將家庭教育落到實處,抓住教育機會,把握教育精髓,明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而為中國復興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揚.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6(03):8.
[2]王麗麗,張悅.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導刊,2015(2z):188-190.
[3]馬萬梅.從農村小學低段留守兒童的學習習慣探析家庭教育[J].文理導航旬刊,2015(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