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憲華+臧金梅+孫燦
(山東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 濰坊 261061)
【摘要】由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問題,決定了高職生相對于本科生學習的主動性比較欠缺。如何提高高職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做好專業引導,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二是因材施教,改善教學內容;三是根據課程特點制定有效的考核手段,提高過程化考核的分量;四是培養具有競爭和引領作用的學生學習梯隊,帶動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高職 教學 主動學習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等院校數量達到2300余所,其中高職院校近1100所,應該說高等職業教育已占到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然而,由于在我國當前的教育招生體制中,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無法與本科院校相比。由于本身素質不高和整體學習氛圍不濃,因此造成高職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這成為高職院校實施教學的主要障礙之一,這是高職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的客觀前提條件。
客觀條件無法改變,這就要主觀上的改善,正如領導常說,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學校良好的硬件環境,比如校園環境、教學設備、實驗實訓設備等,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一個重要前提,但從一個教師的角度看,學校的硬件環境也是客觀存在的。作為一個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一、做好專業引導,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
相信一個學生進入一個專業前,已經對其所學專業有了一些認識,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些認識是懵懂的。作為一個老師,需要給學生展示所學專業是做什么的,專業的當前社會形勢如何,就業前景如何,以及從本專業畢業的部分優秀畢業生的學習和從業經歷,引導學生如何做出學習規劃。也就是說讓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一個明朗的全景的認識。只有這樣,學生才知道在校期間應該干什么,才有學習的動因。這種專業引導應該是自始至終伴隨學生到畢業的,無論是專業負責人,輔導員,還是任課教師,都應該擔起這個責任來。而且任課教師應該負責闡明所教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位置和做用。
通過校企合作的途徑,一是要多請企業的專業從業人員做講座,二是要讓學生有機會參觀企業,參加企業舉辦的會議。由此讓學生對所學專業能夠更有親近感,有做專業主人翁的態度,由此就更有學習的主動性。
二、因材施教,改善教學內容
因為高職生的學習能力問題,在對高職生實施課程教學時,任課教師應該做到:教授內容應以實踐操作為主,理論盡量壓縮;教授內容宜精不宜多,不要太奢望學生會在課余時間去學習;教授過程應積極與學生互動。
三、根據課程特點制定有效的考核手段,提高過程化考核的分量
在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上,每門課程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計算機網絡基礎課,我記得我剛入職時,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大部分講的是理論,學生接受能力尚可。但是隨著生源素質的下降,實訓條件的改善,和高職教學的要求,現在逐步過渡到了以實踐教學為主,理論盡量少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生學習的困難程度。原來的考核手段主要以期末理論考試為主。期末理論考試主要存在三個問題,首先是上課講的理論知識很少,考核缺少基礎,學生往往感覺很難,考核不理想。二是,與實踐教學的初衷不符,考核內容涉及實踐很少。三是,由于考核的不是實踐,學生學習實踐缺乏動力,聽課效果和實訓效果都不好。所以,后來改為過程化考核。過程化考核的結果來自平時的每一次實訓課。每一次實訓都會給學生打成績。這樣做的好處是,對每一堂課,學生都會感覺到考試就在眼前,聽課的積極性提高了。對每一次打成績,都會告訴學生存在哪些問題,并會為此扣分,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誤記憶深刻。為了獲得好成績,每一次在實訓室里學生都會積極地去做實驗,玩游戲的幾乎沒有了,而且有了熱烈討論的氣氛,我允許他們去討論,和相互教,只要是最后的實訓是自己做出來的就行,畢竟考核只是催促學生去學習的手段,他們自己學了,也就達到目的了。
四、培養具有競爭和引領作用的學生學習梯隊,帶動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
通過競賽的形式,促進學生學習的競爭性氛圍,形成一批尖子型學生,并由他們形成的引領作用帶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之一。
以作者所從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多年來,以參與計算機網絡應用大賽為平臺,在學生中建立網絡工程學習小組,促進教師引導下的競爭型學習氛圍,形成大三學生引領的有淘汰的雁陣學習梯隊。
學習小組全覆蓋高職三個年級的學生。山東省高職院校技能大賽計算機網絡應用賽項每個參賽隊包括三名學生,分別負責交換機路由器配置,服務器配置、綜合布線配置。由此建立交換機路由器、服務器和綜合布線三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有三個學習梯隊,包括2至3名大三學生,6名大二學生和10余名大一學生。合計共約60人左右。大三學生為最后的省比賽準備;大二學生跟隨大三學生學習,是技能積累階段;大一學生參與學習,是興趣積累階段。所有網絡實訓室對他們開放,要求學習小組成員在晚自習時間到實訓室訓練學習。下午課外活動時間,以及周末和節假日實訓室也對他們開放。
小組成員的選拔對象是大一學生,比較寬松,主要是以他們第一學期的專業課成績為依據。成績滿足的情況下,按興趣進入各個小組學習。大一階段,跟隨大二和大三學生學習,以培養學習興趣為主。
為有效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和選拔競賽學生,學習小組對學生采用淘汰制,淘汰的主要手段有出勤不足淘汰,以及模擬比賽末位淘汰。進入大二時,每個小組保留不多于6名,進入大三時,每個小組保留2至3名。進入大賽報名階段時,每個小組才確定出最后參賽的一名學生。
由此可以形成老生帶新生,相互競爭,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會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