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來
摘要: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推進,信息技術逐漸的占據了我們的生活,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中專計算機教學中,任務驅動法是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內容為教師布置一定的任務,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與探索,從中發現問題、展開學習,對任務完成后的結果進行檢驗。這個過程實現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把握“任務”與“驅動”的關鍵點,為任務驅動法的完成提供依據。筆者在中專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 中專計算機 運用
一、設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
當今教師重要的職責應當是激發學生對學習、科學、知識的濃烈熱愛,所以,教師在設計內容時應以調動學生為基礎,同時將學生的喜好同將來的成長進行關聯,使學生愿學、會學、肯學、樂學。在計算機教學時,更應借助學生的喜好進行指導。當學生對知識缺少感性的認識時,應先為學生展示部分設計精美的幻燈片、動畫片、藝術片等創作,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想要學習的情感,然后在遵循“設置目標—教學活動—促進發展”的教學方法,在上課時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及學生練習的作業,從而為學生明確方向、任務。
例如:在講解 Word軟件中的文件編輯知識圖文排版課程時,可以利用學生喜歡郵寄卡片的行為喜歡設計教學活動,學生在愛好的促使下,利用藝術字書寫卡片的問候語,找到美麗的圖片做卡片背景,再為卡片制作色彩鮮艷的邊框,從而完成卡片的制作過程。當很多漂亮的卡片展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全部調動起來。教師利用這種方法,每一節課都為學生制定個幾個需要努力完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靈活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掌握知識,靈活應用,為以后的成長奠定基礎。然而,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任務設置應注意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
二、創設情境、引起注意、提出任務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任務情境設計相對比較簡單,主要用于比較自然而真實的引出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感知、記憶、想象、聯想等思維活動加深對任務的理解。任務的設計是非常關鍵的。任務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效果。
在設計任務的時候首先要分析所授班級學生的對象。經過筆者的調查了解目前的中專生有以下幾個特點:(1)對計算機知識有部分掌握。絕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學校學習前,多少已接觸過計算機或者計算機教育。但這些學生對自己掌握計算機知識體系較為模糊,測試結果表明幾乎沒有同學已經達到教學要求。(2)學習的心態浮躁。一方面是因為對計算機知識有所掌握,自以為是;另一方面則是緣于消極的學習態度,一切以應付老師、應付自己為主。(3)實踐作業中,亦步亦趨,缺乏創新和團隊協作能力。由于學生長期受灌輸式教學模式影響,習慣于被動接受,不敢越雷池一步。
然后研究教材,結合教學大綱,根據不同章節的教學內容設計出難易程度相當,同時拓展性較強的任務。只有這樣的任務在學生上機的過程中,才可以避免任務過難學生沒法按時完成任務,或者任務過于簡單導致學生完成任務后無所事事。任務設計時必須考慮到任務的擴展性,拓展性強的任務往往可以再次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三、分析任務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主體是學生,但是教師并不是對學生的學習不管不問,完全放任學生,而是要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與指導下展開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這樣更能引導學生展開有效探究,更加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獨立思考與思維的好習慣為此在教學中當我們提出任務后,不要急于讓學生展開探究,而是要與學生一起來進行分析通過與學生的共同分析來讓學生明確任務的重難點,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可能會用到哪些素材,讓學生理清所要用到的舊知,就能極大地避免學生探究的盲目性,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明確學習目標,找準探究方向,從而更加利于學生探究活動的順開展。
四、加強小組合作,實現討論學習
在任務驅動法教學中,加入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將兩種教學方式進行完美的結合,實現學生對新知識的把握。教師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每個小組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要相當,然后教師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小組成員闡述各自不同的觀點,實現觀點共享。另外,在小組合作過程中,要設定一定的層次,將成績優異的學生與成績差一點的學生進行穿插,能夠讓學生融入到小組討論的氛圍中,體驗團結協作的感覺。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當注重問題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既能通過小組討論實現對學生團結意識的培養,也能實現對學生操作能力的鍛煉,是任務驅動法實施的核心部分,也是整堂計算機課的關鍵內容。
五、縱觀整個課堂,開展課堂總結
最后,教師應該對整節課的內容做出總結。首先是對全體學生的表現做一下總結,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能力、組織能力等方面進行總結,對表現優異的學生進行獎勵。在獎勵過程中,應當設立多層次的獎勵,對表現優異、有進步、操作能力強等的學生都要予以獎勵,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尤其是成績比較差卻表現好的學生,教師應當給予相應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鼓勵與獎勵學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上進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動力。然后是對課堂知識的總結,教師應當對本節課學習的新內容與舊知識進行盤點,對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師再加以概括,對課堂內容的不足加以補充,對新內容的知識框架利用板書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明確其中的重點。最終,任務完成。
六、任務的反思
任務的反思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思,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反映,及時反思,進一步彌補任務設計的缺陷和彌補不足,對于失敗的任務,要重新設計。這是提高教學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學反思不是形式主義,不是多余部分,是提高我們教學效果的重要的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在中專計算機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合理運用“任務驅動”法,不僅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改進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獲取知識,也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培養創新能力營造了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