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摘要】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是當前課堂問題行為中最為突出、最具典型性的行為,已經嚴重干擾了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通常被看做是一種不遵守課堂紀律,不注意聽講的表現,不過在信息化大背景下,這種現象的存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一味強調打壓的做法,很難徹底消除這種現象,也不符合社會發展的正常趨勢,教師應當從更為客觀的角度認識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從引導、利用的方向出發,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勢,運用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對策,消除不利影響,充分發揮手機的積極作用,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手機 課堂 信息化
一、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的現狀
從對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課堂觀察和調研的結果來看,當前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非常普遍,超過71%的高職生有過課堂玩手機的經歷,其中27%的高職生課堂玩手機頻率較高,每次課堂學習過程中都會玩手機,一開始玩就很難收手。從高職生玩手機的具體情況來看,主要包括以下表現:
1.社交聊天。就是通過微信、QQ、微博等手機社交軟件,進行社交溝通。據調查超過81%的高職生曾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進行社交聊天活動,早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前,通過手機聊天的現象就非常普遍。在高職生群體中約有34%的學生是“社交達人”,每堂課聊天時間超過60%。由此可見,社交聊天是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的重要構成部分。
2.手機游戲。高職生用手機玩游戲的現象非常普遍,是學生日常休閑娛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約有37%的學生會玩手機游戲。由于高職生在玩手機游戲的過程中精神高度集中,存在明顯的沉迷現象,因此對課堂學習的影響最為嚴重,有些學生一玩就是幾節課,根本沒有心思投入到學習中去。
3.手機閱讀。就是通過手機閱讀新聞、小說、微信文章等內容。手機閱讀對于高職生的吸引力很大,經常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根本無心進行課堂學習活動。在調查中,有41%的學生表示曾經在課堂中開展手機閱讀活動。在課堂觀察中發現,有大約10%左右的學生手機閱讀行為非常頻繁,幾乎每節課都會進行手機閱讀。
4.影音視聽。就是通過手機觀看影視作品、聽音樂、聽廣播等活動,與手機閱讀一樣影音視聽行為也比較比普遍,但相對來說此類活動的頻率相對較低,持續性不強,對課堂影響相對較小。
此外,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還包含了一些其他內容,但由于出現頻率不高,不具有代表性,因此,可以歸屬到上述四種現象中。通過對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的了解可以發現,高職生玩手機已經成為一種普遍性現象,與其他時期課堂問題行為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對課堂活動的影響較大,嚴重干擾了課堂教學的的順利開展。
二、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的成因和影響
1.教師認識誤區,影響課堂教學效率。隨著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手機的普及和使用已經成為了當前社會的一種大趨勢,手機已經成為人類改變世界的一種重要“工具”,是繼計算機之后,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工具之一。在傳統教師認識中,“玩物喪志”理念深入人心,教師認為學生必須一心一意的從書本中獲取知識,任何對學習有不利影響的外物都必須抵制。雖然教師群體并未明確表明自身的抵制態度,但抵制態度卻深深影響了教師的言行。這就造成了教師與學生認識的對立,既加重了學生的逆反情緒,又無法有效引導學生趨利避錯,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課堂效率明顯下降。
2.課堂監控不足,思想學習無法深入。在當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對學生玩手機行為進行有效監管,是造成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的重要原因 。教師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理論知識,提升思想認識水平,整個過程是一個規范的、統一的引導過程,是需要課堂管理規范和管理手段來配合的。高職生群體正處于思想極度活躍的特殊時期,單純的依靠學生的自控能力,很難達到規范、統一的開展教學的目的,因此必須輔以有效的監管手段 。高職生玩手機現象的普遍存在和不利影響,就是因為教師無法對這種行為進行有效監管,導致高職生沉迷于玩手機,沒有認識到手機的真正用途,最終深陷歧途,無法自拔,對課堂教學形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3.教學手段單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信息化技術手段利用率較低,無法充分利用手機的作用輔助教學。用手機是學生客觀存在的需求,是無法通過監管或打壓消除的,因此,必須通過有效疏導的手段,讓學生正確的用手機。然而,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信息化手段利用率并不強,除了對于一些基礎性教學工具的使用,并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課堂互動、資料展示、課堂測驗等活動,還依然采用傳統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使用手機的需求就無法得到滿足,必然會采取多種方式滿足自身需求,最終導致玩手機現象的出現。此外,信息化技術手段利用率較低,就意味著信息展示方式比較單一,無法形成更具現代化的表現形式,對于學生的吸引力遠遠不如玩手機,自然無法讓學生從對手機的沉迷中轉移到課堂學習中來。從理論上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具有非凡魅力的,學生也愿意從學習中獲得更多的進步,但是單一的說教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最終導致教學工作無法有效開展,學生只能通過手機獲取更高的精神享受。
三、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1.轉變認識,通過手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對手機的作用和價值進行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礎上展開對手機的課堂應用方式進行深入挖掘,充分發揮手機作為一種先進工具的效用,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確立課堂手機監管的理念,將手機作為一種工具,納入教學工具體系,進行統一監管,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有效的手機使用活動。手機作為與學生對應的工具,只要納入了統一監管序列,就意味著學生的行為能夠得到有效的管理,玩手機現象自然會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確立課堂手機應用的理念,將手機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工具,通過手機應用展開教學工作,傳輸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可以將互動、展示、測試等活動通過手機完成。手機資源本身是有限的,只要能夠將大部分資源用于教學,就會消除玩手機的空間,教學效果自然會有效提升 。
2.構筑平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通過無線局域網管理或互聯網管理手段,形成覆蓋所有用戶的統一管理平臺,從而對學生納入統一監管系統,對學生手機使用情況進行統一監管。在此基礎上將手機作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利用手機的移動性特點,將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以通過充分利用手機端的各種功能,充分發揮手機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通過手機獲得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對學生手機端的統一管理,還能夠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范圍,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也可以通過手機應用對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實時指導。師生雙方通過手機結合在一起,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生活和學習中去,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3.豐富形式,充分發揮手機效用
在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中,充分利用手機功能,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手機應用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都存在生動性不足的問題,通過利用手機的特色功能豐富教學形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動,更具有吸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利用手機的視頻、音頻、圖片等基本功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資料,讓學生在更為真實、直觀、生動的學習場景中,了解思想政治內容。同時,還可以利用社交、互動、遠程等功能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通過手機互動、投票、游戲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加深對相關內容的認識,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四、結語
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為課堂教學活動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這種現象的普遍性存在,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要能夠透過現象發現問題的本質。在教學工作中,首先教師要轉變認識,通過手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要構筑平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再就是要思政教學形式,發揮手機效用,為課堂教學工作提供更多幫助,如此就能夠有效控制高職生課堂玩手機現象,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威娜.大學生課堂‘玩手機現象的思考與管理[J].電子制作.2014(20)
[2]殷永貴,尹發利,程家國.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33)
[3]楊柳.關于大學生課堂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5(23)
[4]陳瓊娥.大學生課堂體驗研究的緣起、進展及趨勢[J].重慶高教研究.2014(01)
[5]卞小燕.大學生課堂“手機依賴”現象的思考[J].青春歲月.2013(24)
[6]張學東,黃曉林,楊華.由管理學生課堂“玩手機”而引發的思考[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1)
[7]華麗.淺析課堂上的“手機文化”現象[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10)
作者簡介:梁寶升(1983.11-),男,土家族,重慶財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