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何子燁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澳洲悉尼大學商學院)
【摘要】高等學府對大學生統一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使得學生對自我有更確切的了解,從而確立正確的目標并為之努力,為初次就業打下夯實的基礎。一個良好的開端意味著成功了一半,職業生涯一旦開始很難從頭再來,我們大學生的初次就業經歷對于我們整個職業生涯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由此可見,我們理應在大學階段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這一舉措對我們的一生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職業生涯 規劃 大學生 就業 意義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學生知道職業規劃對于本身的重要性,可是還是有很多學生只浮于表面形式化馬馬虎虎并不知道職業規劃對于自己未來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但一提到如何規劃時依舊很迷茫,他們的想法僅僅停留在思想層面上,不僅如此還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對于他們的職業生涯也沒有任何的準備。還有一部分學生很顯然對自己不夠自信,對自己所學專業的發展方向和道路一頭霧水。還有一些問題,一直存在著,學校在對于學生職業規劃指導課程安排中,并不能做到實踐與理論結合,也是只注重形式,學生們認為光說誰都會說,做這樣的職業規劃毫無意義。所以學校在這些方面還有待完善和改進,這樣才能使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更加的實用和有價值。
二、在職業生涯規劃的背景下就業相關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對職業規劃認識不夠、職業生涯目標不明確
鑒于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比較少,他們心里抗壓能力有待提高,學生自身管理約束自制能力較差,促使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和認識不夠深入。學生在迷茫中無法知道自己未來該做什么,對于一些學生,并不能認真思考自己未來職業規劃,做不好職業規劃就不能對自己進行相關準備加大實踐力度。因此,大學生對社會沒有正確的認知,沒有按照自身實情來完善自我,這使得其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很虛無和空泛,并不能運用于實際。另外高校并沒有對學生的職業規劃設立有效符合實際情況的課程,這個實情導致大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僅僅停留在書本上,動手能力薄弱,無法結合實踐活動進行自身培養,這也將導致一個現實的畸形發展,很多學生并沒有想好自己想做什么,而是隨大流,聽父母,為面子選擇一些表面光鮮的工作,先去選擇就業、才進一步進行擇業的,這使得很多大學生在畢業多年后都沒辦法找尋到合適自己又感興趣的工作,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并不能堅持多久。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受重視程度不夠
學校作為學生在進入社會之前的一個領路者,就應該擔任起這個幫助學生引導學生的工作,社會在變化,高校應該隨著時代變化,更新出最符合時代的實踐指導思路。現如今,很多高校都只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忽視掉了學生實踐能力與正確的職業規劃引導,這對于涉世未深的學生來說無疑相當殘酷,辛辛苦苦寒窗苦讀十多年,從來未走入過社會,也對社會中一無所知,只知道讀書,并沒有想過相關的問題。由此種種,相關部門應該做好監督工作,調整測評方向,將學生的職業規劃與未來就業情況也作為一個高校必須完成的指標評測這樣的方式才能幫助學校重視起學生的職業規劃,因此,他們的就業指導工作的宣傳和推廣活動就不能在全校范圍內進行,這就使得就業指導工作受到了很多局限,從而導致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教育工作不能得以持久有效地進行,進行一體化系統性地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教育工作,這就使得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沒有任何的實際性作用和建設性意義,僅僅只是形式上的一種要求。雖然一部分高校成立了畢業生和就業指導教育部門,但是他們的指導工作僅限于一些就業政策和信息的發布和宣傳方面,大多數情況下缺乏對學生的實質化和專業性的指導工作。
(三)缺乏社會化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相關機制
現階段相應社會化大學生就業創業機制的匱乏,是導致當今國家職業生涯規劃背景下部分大學生就業問題出現的原因。一則是即使國家頒布了一些鼓勵大學生自主就業創業的相關優惠政策,但在其他方面如在如何運行機制方面并沒有給予有效可實施的操作。面對大學生很多的關于就業創業方面的問題,很多政府部門并沒有在這些問題上給予足夠的關注和重視,以至于出現部分政府部門和企業和用人單位在很大程度上都不支持大學生自主就業創業。
三、職業規劃對于學生未來就業所產生的意義
(1)有利于大學生對于自己的職業生涯有明確的方向,盡可能地早地制定職業規劃有利于幫助大學生在充分挖掘了解自我以后,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心中所想和能力等方面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這將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是當我們確立一個目標以后,我們將會擁有最清晰的一個方向。
(2)對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方面大有益處。隨著各種競爭機制的涌現和完善,各大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根據社會需求實情對學生職業素養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也越來越苛刻了,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前應該做好職業素養培訓,良好的職業素養往往能夠決定一個就業是否成功。這些素養是大學生能否勝任今后所遇到的用做任務的決定性因素。
(3)有利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擇業觀。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學生來說就是自己未來能力和價值能否得到體現的一個過程,當不能正確找尋到自我的目標與一個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工作時,往往對于未來人生會是一個重大影響。學校要做到的不僅僅是一個指導和梳理,更要幫助學生找尋自我價值,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這樣一個正確的人生觀面前,才能夠坐到審時度勢的進行分析,才能夠不盲目不隨大流,不隨便,促使學生能夠盡可能地早地發現自我并確立目標,踏出人生職業道路的第一步。
四、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的建議
(1)學生務必要強化職業規劃意識,明確自身的就業擇業方向。高校的學生要盡可能早地開始職業生涯規劃,一定要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擇業的重要性。職業生涯規劃從大一開始就要留意并制定出方案,務必要貫徹實施到整個大學階段,再根據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進行改正和調整,從自己的興趣愛好方面入手,結合專業和自身實際情況,明確未來職業發展的方向。endprint
(2)做好職業定位為就業做準備。進入社會工作之前,職業的定位尤為重要,自身要為走出社會做準備,通過自身所學專業,自己的興趣愛好還有自身的特長來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每個人的潛力不同適合的也不一樣,找到自己最大潛力所在,那做什么都可以做到比別人快比別人好。如果自身所學專業并不是自己所喜愛的擅長的方面,可以考慮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別的東西,找到別的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進行發展學習,從而為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做好定位,這個過程中,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項目,從這些過程中嘗試新事物,逐漸深刻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除了這些,在做任何一項工作時,都必須提前自己目標行業的發展趨勢,這其中就包括了薪資待遇,發展空間,社會地位,新興產業等,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網絡媒體和前輩進行了解。最后,我們在“知彼”之后,最應該的就是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從自己想做什么,優勢是什么,能夠做什么,最能做好什么入手,充分了解自己是否有能力在感性趣的行業立足,需要做哪些調整與改正不足。
(3)調整心態樹立正確就業目標。能否達到最終的就業目標是整個就業規劃樹立正確與否的集中表現,而要完成最終的正確目標,就必須調整好自我的心態,不要好高騖遠,不能單純只從薪資待遇和社會地位考慮,不能帶著一顆功利的心去進行選擇,也不能被家人的希望所約束,要全面考慮自我能力,考察自己的興趣特長是否適合,要考慮工作的發展前景,以長遠出發避免盲從心理通過整體思路考量才是對未來的一種尊重。
(4)提高執行力能夠實施具體計劃。當自身已經有了一個完善的科學計劃之時,下一步該做的才是最重要的,行動才能創造機會,在計劃中,時刻尋找機會去進行相關職業的實習以及培訓,在工作前就保持主動的學習實踐能力,達到擁有基本技能樹立強大信心的過程,在全面的理論與實踐中逐漸完善自己加強自己,為未來完成目標從事自己理想的行業做好充分準備。在大一的時候就應該為自己樹立一個職業規劃目標,大二時就應該多參加實踐活動增加信心和能力,大三時逐漸向社會邁入提升自我素質,大四時要適應好社會環境,轉型進入社會。
總之各高校應該重視對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與引導工作,為學生樹立一個正常積極的職業規劃訴求。各方共同努力,資源共享,達到提高就業導向的目的,使學生在真正進入社會之時不會出現盲目現象,減少學生心理不良狀況充分發揮個人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貽毅.如何正確指引當代大學生應對就業形勢與職業規劃[J].赤子,2015.
[2]張天波.淺析當今大學生職業規劃必要性與重要性[J].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2008.
[3]劉麗梅.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和實施[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