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言+何永林
摘要:20世紀八九十年代,東歐解體由波蘭逐步波及整個歐洲,最后甚至連號稱世界超級大國的蘇聯都難以幸免。蘇東劇變,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垮臺,給正在發展中的國家,尤其是堅持走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留下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現階段,我國正處在轉型的新時期,我國也同樣面臨著新的問題。十八屆六中全會,黨中央相繼頒布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監督條例》標志著中共中央對黨的建設的重視程度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本文嘗試通過對20世紀末蘇共解體分析和概括,從而得出對我黨新階段改革的幾點啟示。
關鍵詞:蘇共解體 黨的建設 啟示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062-01
一、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我黨帶領廣大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牢籠,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切都是歷史選擇的結果。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取得革命的勝利,主要是因為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結果。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中國共產黨人經過不斷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要理論成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發展提供著堅實的理論基礎。改革開放30年,我國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更是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奮勇前進。總的來說,這一切都是因為我黨時時刻刻把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指導,并將馬克思主義充分與中國的國情緊密結合,形成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結果。然而,反觀蘇共執政后期,黨內出現非馬克思主義思想,更有甚者,作為共產黨人公開詆毀馬克思主義。并且許多原本優秀的共產黨人,因為信仰的缺失,選擇了退黨。對當時蘇聯的經濟政治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中國共產黨作為擁有8800萬黨員的大黨,要想避免出現蘇共分裂的覆轍,就必須時時刻刻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
二、應杜絕腐敗,堅持黨內監督,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牢籠里
列寧十分重視對執政黨的建設,但是他去世后,他的繼任者斯大林并沒有按照他的遺愿繼續下去,而是在蘇聯共產黨內部大搞集權主義,并缺乏監督,使官僚主義在蘇共內盛行,并且蘇共的領導層大都是現行體制的獲利者,所以個人崇拜、官僚主義等在蘇共黨內蔚然成風。勃列日涅夫上臺以后更加不注重對黨員權利的監督和黨內民主建設,蘇共黨內由于長期缺失監督,腐敗盛行,使大批黨員成為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蛀蟲,蘇共逐漸丟掉了執政地位。我黨一直重視和加強限制黨員干部權力以及逐漸完善對黨員的監督制度。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我黨黨風廉政建設。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對于腐敗毫不手軟,堅決地把腐敗扼殺在萌芽當中。預防腐敗首先要在思想上樹立起自我約束的屏障。其次要不斷加強黨員的自身建設,提高拒腐防變的意識,堅決與腐敗做斗爭。歷史證明,權力是把雙刃劍, 如果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的制約和監督,就會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所以黨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三、密切聯系群眾,完善黨群關系,發揮黨外監督,實現耦合效應
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奪取勝利,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取得偉大的成果,是與廣大人民群眾分不開的,所以作為執政黨應該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然而,蘇共領導人長期忽視經濟均衡發展,一味強調發展重工業,導致蘇聯的輕工業產品極度短缺。蘇共這種把注意力放在重工業,而對人民的生活不管不顧的做法導致人民的生活極端困苦。現階段,我國正處在改革轉型期,中國共產黨只有堅持走群眾路線,才能應對各種困難。同時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更應該時時刻刻為人民的利益著想,不斷完善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作為引領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領導者,應該帶頭搞好黨群關系,身先士卒,鞠躬盡瘁。同時人民群眾作為決定力量也要加強對共產黨的監督。
四、結語
蘇共分裂對我黨建設的啟示,最關鍵的就是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其次,要杜絕腐敗,作為一個龐大的執政黨,腐敗會使中國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蘇共分裂的歷史實踐證明,如果沒有監督,甚至監督機關無法得到相對的獨立地位和權力,就不能防止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的產生,這是蘇共亡黨的一個重要的教訓。最后,要重視人民群眾的力量。歷史再次證明,蘇共領導人不顧廣大人民群眾需求一味發展重工業導致蘇聯民眾民不聊生的教訓是深刻的,如果執政黨與廣大人民群眾離心離德,那么滅亡是在所難免的。
參考文獻:
[1]王芳芳.從蘇共解體看黨的監督機制建設[J].社科縱橫,2012 (9).
[2]姜希倫.蘇聯解體蘇共亡黨的原因及啟示[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