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秀云++焦仁海++徐艷榮++仲義++侯宗運++劉興二
摘要 介紹中早熟玉米雜交種吉單119的遺傳基礎、豐產穩產性、特征特性、高產栽培措施,并對吉單119的應用前景進行展望,以供參考。
關鍵詞 中早熟;吉單119;豐產穩產性;特征特性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6-0036-01
在飼料、糧食、加工業中,玉米是一種重要的原料。近年來,畜牧業和玉米加工業快速發展,導致對玉米的需求迅速增長。新品種的培育是提高玉米產量最經濟有效的途徑。東北春玉米區玉米種植占全國玉米播種面積的36%,是我國玉米主產區。該區的主要栽培品種為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種,播種面積超過300萬hm2,而該地區比較缺乏中早—早這一熟期的主要生產品種[1-6],導致東北的糧食產量受到嚴重影響。
在高產、穩產、優質、多抗育種目標指導下,根據遺傳育種理論,雜種優勢等原理,以遺傳基礎豐富的骨干種質B37×掖107為遺傳背景,育成高抗玉米自交系吉9028,極大豐富了種質遺傳基礎,顯著提高了雜交種的產量、抗病性和商品品質。以吉9028為母本,外引系B414為父本育成中早熟玉米雜交種吉單119。2002年通過吉林省審定,吉單119遺傳基礎豐富,豐產穩產性好,生育期適中。為吉林省中早熟和東部半山區提供豐產穩產好的優良玉米新品種。吉單119的豐產性、早熟適應性、穩產性和抗病性填補了東北春玉米區比較缺乏中早—早這一熟期的主要生產品種的空白。經過種植,該品種表現優良,成為東北中早熟產區的主推品種[1,7-10],對提高糧食產量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1 遺傳基礎
吉單119遺傳基礎豐富,以外引系B414為父本,自選系9028為母本雜交選育而成[1-5]。母本9028是吉林省農科院以B37×掖107為基礎材料選育而成,骨干自交系B37、掖107具有適應性廣、配合力高、遺傳背景清楚等特點,把優良基因融入B37、掖107,起點高,改良創新成功機率大。吉9028聚合了B37、掖107高配、廣適、高抗、質優、桿強、綜合抗性突出的優點,B37、掖107已成為春玉米區廣泛應用的瑞德類群骨干材料。瑞德類群多為美國雜交種選系,遺傳基礎較豐富,植株葉片較上沖,抗病抗倒性較好,果穗較長,略粗,籽粒長,馬齒形,多中熟,配合力高。B37×掖107聚合了此類群的優良性狀。
B37、掖107自引入我國以來,據不完全統計用這2個品系之一配置的雜交種100多個。其中當時推廣面積最大的玉米雜交種掖單2號母本就是掖107。掖107 、B37是一個優異的玉米種質資源和優良的玉米自交系,用掖107、 B37改良的一批衍生系在生產上得到了廣泛應用,極大拓寬了種質資源。選育自交系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是圍繞骨干系,對其不斷改良創新。母本9028株矮,降低株高作用明顯。父本B414是延邊農科所選育的中熟玉米自交系,根系發達,品質優良,抗倒伏,抗旱,抗病,一般配合力高,所組配的雜交種穗大粒深[1-4]。吉單119株高、穗位適中,千粒重高,繼承了雙親的優點,集中了國外和改良Reid群等國內外核心遺傳種質[1-2],表現出良好的穩產性、豐產性、適應性、抗病性。
2 豐產穩產性
2000—2001年參加吉林省中早熟組區域試驗,2年11點平均產量8 691.1 kg/hm2,比對照四早6增產12.7%;2001年參加吉林省生產試驗,4點平均產量8 061.3 kg/hm2,比對照四早6增產2.6%。在所有參試品種中產量居第1位。分析2000年吉林省中早熟組區域試驗匯總資料,吉單119平均產量8 492.4 kg/hm2,比對照四早6增產20.9%,測定6點全部增產[1-5],說明穩產性好,達到極顯著水平。大田種植一般產量可達10 t/hm2左右,B37具有良好的母本特性(種子產量高)。經多年多點鑒定結果表明,吉單119是優良玉米雜交種,具有高產、中早熟、穩產、多抗、優質的特點。
3 品種的特征特性
3.1 物侯期
吉單119出苗至成熟121 d,屬中早熟玉米雜交種,需≥10 ℃積溫2 550 ℃,適合種植在吉林省中早熟區以及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上線[1]。
3.2 幼苗及植株性狀
幼苗早發性好,易抓苗。幼苗葉片、葉鞘分別為綠色、紫色。株高、穗位分別為272、121 cm。成株20片葉。花藥、花絲分別呈黃色、淺粉色。根系發達,活稈成熟,抗逆性強[2-6]。莖稈堅韌,抗根倒和莖折。
3.3 果穗及籽粒性狀
果穗長筒形、大,穗長、單穗粒重、出籽率、百粒重分別為20.1 cm、206 g、 84%、32.3 g。14~16行,穗軸粉色,籽粒黃色,馬齒型,結實性好。外觀品質好[1],經濟性狀優良。
3.4 品質優良
含粗淀粉69.01%,含粗蛋白質11.20%。達飼料用玉米一級標準(≥10.0%),含粗脂肪4.21%,
3.5 抗病性
人工接種條件下:2001年抗絲黑穗病、玉米螟,高抗彎孢菌葉斑病;2002年高抗莖腐病、彎孢病,抗絲黑穗病、玉米大斑病,抗玉米螟。抗倒伏性較好。2000—2001年田間自然發病條件下:抗莖腐病、灰斑病、絲黑粉病、黑穗病[1-4];高抗彎孢菌葉斑病、玉米大斑病;抗玉米螟。
4 高產栽培措施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適宜密度4.95萬~6.75萬株/hm2。及時間苗定苗和中耕除草,防治病蟲害,施足底肥,種肥施用磷酸二銨、尿素的量分別為200、150 kg/hm2,追硝銨400 kg/hm2。
制種方面,父母本同期播種,行比1∶4,保苗6.0萬株/hm2。原種繁殖方面,選擇土質好的安全地塊,保苗6.0萬株/hm2。
5 應用前景
吉單119的適應性強,熟期適中,植株中高、早發性好、根系發達,抗病,抗倒伏,豐產潛力大,果穗灌漿速率快[1-5],后期脫水快,商品品質好,可在吉林省中早熟區、東部半山區、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上線推廣種植。不同地塊上吉單119號的適宜栽培密度范圍較寬,果穗粗大均勻[3],外觀品質較好,備受農民和開發商的青睞,應用前景廣闊。在黑龍江省的東部半山區,預計每年可推廣5.3萬hm2,每年可增收糧食超過3.5萬t,每年農民可增加2 800萬元的產值,是一個具有大力推廣價值的玉米新品種。
6 參考文獻
[1] 代秀云,仲儀,曹丹,等.中熟玉米新品種吉單113的選育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3(4):104.
[2] 徐艷榮,候宗運,代秀云,等.適于機械收獲的玉米新品種吉單631的選育[J].廣東農業科學,2013(18):6-7.
[3] 夏遠峰,許明學,柳迎春,等.玉米雜交種吉單261的選育研究[J].玉米科學,2006(1):87-89.
[4] 于明彥,許明學,代秀云,等.高淀粉玉米新品種吉單137綜合分析[J].玉米科學,2006(1):149.
[5] 于明彥,劉麗茹,劉文國.試論吉林省玉米未來育種目標的調整[J].玉米科學,2006(4):169-171.
[6] 鄒暢.中晚熟玉米新品種佳昌689的選育及栽培[J].新農業,2015(13):18-19.
[7] 梁新棉,劉志芳,劉樹勛,等. 河北省近10a 主要玉米品種利用狀況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2014,18(6) :79-82.
[8] 何海軍,寇思榮,周玉乾,等.玉米品種隴單6號豐產穩產性分析中國種業,2009(6):46-47.
[9] 吳偉華,柳家友,賈延釗.玉米新品種高產穩產適應性綜合評判[J].玉米科學,2004,12(增刊1):46.
[10] 柳家友,柏志安,吳偉華,等.玉米新品種豫玉 31 的豐產穩產性分析[J].玉米科學,2004,12(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