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琬杰+萬琳琳
摘 要:事業單位是我國重要的社會職能部門和機構,承擔著推動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重任。加強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對于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文章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目標和任務、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運行的新特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突出問題、當前強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和建議幾方面進行了剖析提出解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的問題,提高財務管理能力和水平,防范財政項目資金和其它渠道資金的浪費和流失,防范財務管理風險發生的對策。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目標;問題研究
事業單位是我國重要的社會職能部門和機構,承擔著推動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重任。事業單位的經費來源主要由國家財政下撥,并承擔政府指令性計劃,推動各級各類事業發展的繁重任務。
因此,在全社會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之際,針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狀況進行梳理和研究,加強財務管理,規范財務行為,提高各項事業資金使用效益,是國家對事業單位提出的基本要求;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發揮財務管理職能,促進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1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目標和任務
我國歷來十分重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不同時期,根據社會事業的屬性和經濟結構態勢,制定過不同的針對性很強的財務管理制度,十分有效地杜絕了國撥資金的極大浪費和流失。20世紀90年代后期,根據社會公共事業所呈現出的蓬勃發展趨勢、事業單位所承擔復雜而繁重的任務、事業發展資金的多形式多渠道,我國財政部及時制定下發了《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來規范和指導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開展,并于1997年1月1日起實施。《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明確指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堅持勤儉辦事業的方針,正確處理事業發展需要和資金供給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利益的關系。
2 當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運行的新特點
進入21世紀,我國各項社會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國家積極應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新問題、新情況,大力推進事業單位財務制度改革和創新。隨著財政改革的不斷深化,事業單位財務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至此已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體制和收入、支出管理體制。事業單位的性質呈現出如下不同特點:一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所占比率最大;二是差額撥款單位所占比率次之;三是自收自支單位所占比率最小。事業單位的性質不同就決定了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渠道不同和來自不同渠道資金數額不同,這也就決定了不同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和監管的側重點不同。事業單位財務運行體系呈現出如下新的特點:(1)涉及范圍的廣泛性:涉及與千家萬戶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有密切聯系的所有單位。(2)資金來源的多元性:除了由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以補助形式撥付以外,其中相當部分由事業單位通過開展業務以及經營活動等依法從各個渠道獲得。(3)管理辦法的多樣性:由于事業單位的業務性質、經濟性質和財務收支狀況差異很大,因此決定它的財務管理辦法的多樣性。鑒于以上特點,目前的財務管理和監管工作的側重點仍然被忽視,尚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需要著重加以改進和完善。
3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
1.事業單位內部財務管理體制不完善、運行機制改革不深入。
首先,在事業單位資金實際運行過程中,主管財務的領導對內部會計業務和資金控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內部管理體制嚴重滯后,內部會計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能形成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因而內部資金管理失控,造成大量的資金浪費和流失。其次,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和運行未能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等、靠、要的觀念依然突出,廣大職工開源節流的積極性不高,創新意識差,危機感不強,缺乏競爭意識、市場意識、效益意識。第三,由于事業單位經濟責任追究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財務管理粗放不科學,財務監督機制薄弱,財務管理方法缺乏科學性和有效性。
2.事業單位執行財務制度不嚴格,導致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
財政部發布《關于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化的意見》規定:實行獨立核算的企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其他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法》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要求進行檢查、整改,建立良好的會計工作秩序,使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逐步實現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不斷提高會計工作水平,進一步發揮會計工作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
3.事業單位編制預算不全面,約束性不強。
一些事業單位對編制預算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把編制預算當成一項普通工作來完成,沒有組建預算編制領導機構,沒有考慮事業發展的新狀況,沒有認真安排各部門專業人員對單位上年實際支出情況和本年實際需求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匯總調查,沒有認真學習各級部門有關編制預算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只是財務人員進行“數字分割”,多年以來變化不大,造成預算中各項支出與實際支出差距很大,導致編制預算的指導性不強,重點事業項目的經費超預算支付。
4 當前強化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1.加強事業單位編制預算的管理。
預算管理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全過程,是事業單位進行各項財務活動的前提和依據。預算是國家實施有關方針、政策,進行財政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各項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按照我國《預算法》的規定,各級政府、各部門及所屬單位都應當按照規定編制預算,在預算的編制、執行、調整、審批、監督和管理權限上嚴格規定內部控制程序,建立科學的預算管理體制,使財政資金得到最有效使用。
2.加強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監督。
《國務院關于整頓會計工作秩序,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的通知》規定各行政、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均應嚴格按照《會計法》的規定開展會計工作。
單位領導人要切實履行《會計法》賦予的職責,督促會計部門加強規章制度和基礎管理,健全內部會計監督,使之成為單位自我約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機構、會計人員要依法行使職權,認真進行會計核算,嚴格會計監督,為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3.加強事業單位內部資金運行的控制。
(1)加強事業單位財政專項資金使用
財政專項資金是事業單位根據政府行政部門所確立的重大事業發展的規劃和工作實施所需的指令性經費,主要由財政下撥。具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金額巨大、單純核算的特點。加強對專項預算支出進行專項核算,有利于保證專項任務的完成,提高專項資金的使用效果。由于財政下撥的專項資金在財政資金中占有一定比例,涉及項目很多,所以各事業單位要對專項資金實行分類管理,專款專用,統一決算。
(2)加強事業單位預算外資金的監督
預算外資金管理不嚴、使用不當,會影響財政資金供需平衡,削弱政府實現調控的能力,導致分配主體多元化和社會分配不公,因此應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預算外資金是財政性資金,不是部門和單位自由資金,必須納入財政管理”的原則使用預算外資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2000
2.事業單位財務規則,1996
3.預算法,1995
4.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經濟科學出版社,1996
5.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
6.郭澤光主編.財務管理.中國市場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程琬杰(1979-),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機關門診部,本科,中級職稱(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