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芳
[摘要]貧困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類“特殊群體”其中一個突出的表征就是家庭貧困,很多人上不起學,勉強能上的起學的貧困學子又會因家庭貧困為誘因而引發學業、生活、人際交往、心理等諸多問題。文章試圖從這些問題入手,探討貧困大學生幫扶問題,從而使得對貧困大學生的幫扶更具有針對性,以求切實提高貧困大學生幫扶的實效性。
[關鍵詞]貧困大學生;問題;幫扶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281
1引言
自從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的數量急劇攀升,降低了大學門檻的同時,也使許多的寒門學子犯了愁,很多人因為家庭貧困上不起學。得益于國家的資助政策,許多貧困大學生通過了“綠色通道”解決了巨額的學費問題,圓了自己的大學夢。但是進了大學之后,家庭貧困卻永遠成了這些學子心中無法抹去的心傷,不少學子甚至面臨著輟學的風險。勉強能維持正常學業的也會因貧困,滋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得這部分的學生的成長成才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因此通過多種途徑幫助貧困大學生健康成長、順利的完成學業,就顯的尤為重要。
2貧困大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
21學業問題
學業問題本身并不是屬于貧困大學生的“專屬問題”,而是大學生中的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問題的表現就是學習困難,學習成績、考試成績無法達到合格的標準,甚至學業難以完成。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因家庭貧困無法繼續學業,屬于客觀原因。另一類即是自身沒有盡力的原因,屬于主觀原因。很明顯的這里所指的“學業問題”是指由眾多的客觀原因引起,但是也不排除部分貧困生由主觀原因引起。
造成貧苦學生學業問題的原因很多,最基礎的原因還是家庭經濟情況艱苦。沒有辦理生源地助學貸款的貧困大學生,基本上所需要繳納的學雜費都是家里通過借錢等方式東拼西湊而來,有些甚至是通過高利貸而來。另外,家里籌集來的學費交清了一年,接下來的幾年內,學雜費仍然是這些家庭的阿喀琉斯之踵,從而使得這部分學生的學業從來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隨時面臨著輟學的風險。特別是現在充斥著“讀書無用論”和“寒門再難出貴子”等論調,使得部分家庭沒有持續送孩子上學的動力。此外,縱使部分學生通過“綠色通道”進入了大學,但是還是面臨著生活上的巨大壓力,一部分同學忙于兼職來解決自己的生活壓力,從而可用于學習的時間受到了限制,導致學業、成績等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22生活問題
生活問題也是困擾貧困大學生的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甚至是引發其他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這里的生活問題主要是這部分學生指日常生活中出現的經濟危機和經濟困難問題,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生活費用的問題。對于家困生來說,如何有效解決大學中的生活費用,是一個長久困擾他們的問題。因此,不少大學生因為生活費用的拮據,不得不選擇節衣縮食,一天只吃一兩餐、每餐只吃不超過5元。有些地方的高校消費高,甚者每天都只能吃包子和饅頭度日,對于正常的魚肉類等只能是奢望,所有的種種對這些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此外,由于大學生的貧困程度不同,家困生與周圍其他相對富裕的同學朝夕相處中,難免會出現攀比現象,或者不排除某些貧困大學生一味追求高消費,但是又缺乏可靠地經濟來源,入不敷出,導致另類貧困,貧上加貧。
23人際交往問題
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著人際交往,就會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人際交往問題。人際交往問題普遍存在于人與人之間,在不同的人群中表現也是大同小異。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除了因一些常見的原因引起的人際交往問題之外,還有一個直接的原因就是貧困。因家庭貧困出現的人際交往問題的表現為不敢與人交往,與人交往過程中生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自尊心強,自我保護意識強,有什么苦衷一般不會跟人透露,缺乏主動與人來往的動力。也有因吃的、穿的都不如人礙于面子而不愿意與家境比較寬裕的人交往。尤其是同學聚餐的時候,因為家庭經濟條件困難,選擇不去參加,拒絕與人發生金錢上的往來,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里面。
24心理問題
心理問題也是現在大學生面臨的普遍的和嚴峻的問題,對于貧困大學生來說,情況則變得更加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則為自立、自強意識弱、自卑心理強、悲觀、厭煩以及焦慮心理,獨來獨往、過度自尊等。引起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多種多樣,社會因素,比如社會上的經濟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家庭環境的因素,比如單親、離異家庭。以及個人因素,比如青春期、個人性格以及個人心理調節能力的強弱。
就貧困大學生這個群體而言,來自于家庭因素以及個人因素等方面權重比較大。在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就是家庭的出身和家庭經濟情況。家庭出身的話,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貧困大學生是來自于農村、貧困地區或者城鎮低收入家庭以及遭受家庭變故的,長期以來的生活環境,造就了部分學生的消極和自卑等心理。另外,在個人因素等方面,性格方面占了很大的部分。一般而言,內向性格比外向性格更易形成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
3重視貧困大學生幫扶工作,切實提高幫扶的實效性
31重視和完善獎、勤、助、貸、補、減等工作
國家助學貸款目前已成為助困工作的主渠道, 獲貸學生約占在校學生人數的20%。[1]國家助學貸款作為解決貧困生學費問題的主要途徑,應當鼓勵貧困生利用貸款來完成自己的學業。同時要加強誠信教育,避免產生信用不良記錄。國家助學金作為解決貧困生生活費的主要措施,目的也是減輕貧困大學生的生活壓力,但是指標有限,不可能每個人都有,這就要求學校和輔導員秉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評選,同時妥善解決矛盾和分歧,切實使家庭真正貧困的學生得到來自國家和學校、社會的關愛。
除了國家助學貸款和國家助學金之外,開展多種形式的勤工儉學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提高實際幫扶貧困生的覆蓋面。首先,爭取學校的勤工儉學的崗位,讓貧困生課余去幫忙, 在鍛煉自己能力之余獲得助學金, 緩解經濟壓力;其次,聯系校園內其他的就業崗位,如飯堂打掃衛生、小店幫忙等,為解決學生實際困難開辟了途徑。除此以外,寒暑假聯系工廠,為學生寒暑假打工提供機會,更早地讓學生走入社會去了解社會,更儲備下學期的學費、生活費。多種渠道的勤工儉學活動, 既鍛煉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操作能力,又為貧困生解決了學習生活中最實際的困難,讓學生更好地去完成學業。[2]
同時,鼓勵貧困大學生自立自強,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取得優異的成績,爭取國家獎學金和國家勵志獎學金,同樣可以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改變不了自己的家庭出身,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家庭比別人貧困,但是學習成績可以比別人優秀。此外,學校根據不同家庭、不同地區的貧困生,可以設立資助基金、采取補助和減免學費等措施,來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例如婁底職院財貿系建立了貧困生檔案庫,設立了貧困生基金,并倡導和鼓勵師生們捐款,這既是對貧困生們物質的幫助,同時也使他們感受到了來自系部的人文關懷。
32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解決貧困大學生的精神之惑
貧困大學生作為一個龐大的群體,也是一個“特殊群體”,其存在的問題不僅僅是物質和經濟問題,由此引發的或存在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問題也是值得關注和亟待解決的。
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只有與高校各項教育相互結合、互相促進,才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必須把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整個高校教育過程中。因此,高校應尋求多種途徑,積極探索最適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3]例如:開展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選修課;做好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等。[4]通過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任課老師以及輔導員談心談話等方式,加強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和心理健康教育,及時排解貧困生的負面情緒和不健康的思維方式。
此外,對于貧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各方面。全社會要引起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吸引全民參與。學校要重視并開設相關的指導課,任課老師、輔導員要利用相關的專業知識來指導學生。同學之間也要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圍,并積極主動得幫助貧困學生解決他們面臨的實際困難。
4結論
貧困大學生群體歷來都是國家和社會重視和關注的一類群體,國家也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千方百計解決貧困大學生的經濟困難,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國家的溫暖和關懷。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條件下,貧困大學生面臨的問題,將會長期存在,形勢依然嚴峻,需要社會、學校和各方人士攜手并進,共同面對、方是長久解決之策。
參考文獻:
[1]楊志遠貧困大學生資助機制探討[J]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153.
[2]袁雪花貧困大學生的幫扶工作探討[J].考試周刊,2010(51):200.
[3]張智勤,周芳華高校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幫扶措施研究[J].大學教育,2006(10):63.
[4]普麗春云南高校特困生的現狀及對策[J].思想戰線,1998(2).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項目《女杰文件融入高職女生全面發展的育人模式探索》(項目編號:17GC40)與湖南省教育廳思想政治教育課題《女杰文化融入高職女生思政教育創新研究——以雙峰女杰精神為例》(課題編號:17C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