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航空文化要滲透到群眾依靠的是航空文化傳播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只有規范高效的航空文化傳播渠道的管理,整合專業隊伍、做到信息資源的精準。使得參與到航空文化事業的人員具有使命感,同時凝聚了每一位人員,將責任心與榮譽感、成就感滲透期間,從而起到規范與凝聚的社會影響力。金灣航空文化的傳播在公眾形象、態度和輿論上設立品牌的美譽,不僅在參與航空事業人員中發光發熱,影響相關從業人員,更要做到對整個航空文化品牌的樹立,讓外界更多的群眾了解到金灣航空文化。做到各種傳播媒體和公共關系活動對社會產生影響,向社會輻射,起到匯聚人才,儲備人才,進而增強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策略;金灣航空文化
金灣區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課題,編號:201658
媒體傳播,指傳播信息資訊。其中包括傳統的媒體傳播、新媒體傳播及自媒體傳播。傳統媒體傳播的媒介,有廣播、電視、報刊三種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傳播通過這幾種傳播媒介定期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娛樂交流活動的媒體傳播方式。新媒體傳播集多重技術形式于互聯網、音頻技術、視頻技術及通信技術等幾重技術形式在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處理的傳播方式。近幾年,具有個性化、大眾化,集交互性于一體的媒體傳播方式引起大眾的重視,這就是自媒體傳播方式。大家通過微博、微信、論壇、博客為載體,發布及轉發身邊喜聞樂見的事情。
在傳統媒體傳播,新媒體傳播及自媒體形式飛速發展的形勢下,金灣區將航空文化產業作為重要的文化支柱產業。金灣區航空文化產業的做大做強,是目前金灣發展航空產業的歷史性課題。從傳統媒體上來看:目前金灣區沒有一本正式公開對外發布的報刊雜志,能具有針對性和專一性的集中展示我區航空動態和航空工業文化建設的情況。雖然我區不具有公開發行的報刊雜志,但有個別企業院校單位都有自己的內刊或企業刊,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中航工業通飛發行的綜合刊物《通飛通訊》。從《通飛通訊》的運行效果來看,針對中航通飛企業發展,集中展示國內航空動態和中航通飛工業單位的文化建設情況,其立足于企業自身的發展,是此類雜志中具針對性于專業性、時效性于一體的專業性期刊。因此僅憑《通飛通訊》一本刊物,立足面較單一,不足以代表我區整體航空動態和航空文化建設的情況。傳統媒體傳播媒介的方式上,我區還擁有自己的電視廣播平臺《金灣新聞》,但由于傳統的實時廣播方式,觀眾必須在固定的時段,有固定的傳播媒介(電視機)收看,因此新聞廣播的方式只能起到有限的傳播功效。隨著互聯網時代對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傳統的新聞廣播方式,對于觀眾的互動交流方面相對欠缺,觀眾只能被動的接受信息傳播,不能更多的參與到信息的互動與交流。從網絡媒體來看,現擁有金灣航空產業園的官方網站、金灣區人民政府官網、金灣新聞等官方網站,網站管理比較規范,更新及時。其中,微信、微博更新不快,與讀者的互動性較差,內容不充足等問題。時而還受到保密信息的限制。一次從自媒體的傳播角度看來,其中主要包括使用互聯網手段搜索的微信、騰訊微博、新浪微博的主要博客聚集地來看,其中不泛有不以官方名義開辦的個人網站,雖打著宣傳航空文化,但其內容真實性、原創性不足,對航空文化的傳播力度較小,且個人名義開辦的自媒體網站還具有人員分布多樣,對保密信息保護意識不強,專業素質層次不齊的現象。
航空文化產業的建設,需要健全、系統、科學的媒體傳播體系,使得航空文化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創造的精神財富能滲透到每一個人,無論是參與航空文化產業建設的人員,還是社會大眾。一種文化的正確傳播,受該文化的輻射,能將受眾群體深深的感染及凝聚在一起,從而產生行為及思想統一的效應。除了以上所提的輻射作用之外,航空文化的傳播還通過各種媒體的途徑影響到各種公共關系,不僅匯集了各行各業的人才,將之儲備為航空事業所用,更是增進各個航空企業之間、航空企業與整個客戶群之間的相互了解,無形之間增強了核心競爭力。金灣區關于媒體傳播有一定的基礎,但尚未形成一套健全的科學的體系,以此在總結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為前提,通過對我區的航空文化建設的途徑進行解析,并結合金灣區航空文化產業建設的地域性,建設完善的航空文化傳播媒體體系。完善的航空文化傳播體系的建立,使得更多的人深入了解我區的航空文化,讓航空文化走進群眾,對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具有正面的意義。
媒體類型隨著數字時代的帶來和硬件生產的提升,極大的豐富了媒體的傳播途徑,同時也促進了傳統媒體的改革與完善。與此同時,傳統媒體的不斷完善與媒體類型的多樣化則共同促成了信息的多樣化,進一步的從傳統單一的傳播模式向多樣的信息傳遞方式過渡。原始的信息接收途徑,由原來的大眾媒體機構發布轉變為信息直接細分,將信息直接送達每家每戶的視線。而生活方式的多樣性與瑣碎性,導致的生活越加不可預測,以爆發式增長的媒體接觸點,無論是廣度上還是深度上,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并滲透著普通群體。 這種多樣化、爆炸式的媒體傳播方式同時也被人們所適應并習慣著。傳統的單一的媒體傳播方式對人們的吸引力具有局限性,無法滿足受眾對多面的媒體傳播方式的滿足。若傳統傳播方式與新興傳播方式的發展沒有得到相輔相成的,一味的傾斜于某一單一的傳播方式,必定會遠離群眾的視線,不被群眾所接受。綜上所述:
1 促進航空文化傳播制度體系在金灣區的建設
企業文化中,航空文化是企業文化中的精髓,但航空文化的傳播不僅沒有相關的制度保障,更是停留于初始階段,沒有形成規模效應。金灣區的航空文化傳播體制亟需建立一套因地制宜的金灣區文化產業特點的航空文化傳播制度,完善獎懲的考核機制,鼓勵各單位成員建立自媒體的傳播方式,將人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2 加強金灣區航空文化干部隊伍建設
在縱觀金灣區航空文化產業的角度來看,從總部到各成員單位,都已經建立了一部分數量的群體,進行宣傳的隊伍,包括全職和兼職人員。依托金灣區從事航空專業人才的資源,以金灣區航空產業園的官網為基礎,對我區從事航空產業文化傳播的群體,特別是干部隊伍進行漢口文化傳播的系統培訓。為了進一步提升航空文化傳播的專業性,從媒體評論員、媒體監督到管理隊伍及官方媒體新聞發言人隊伍,甚至是員工意見領袖、新聞發言人幕后參謀團隊等隊伍的建立及培訓。
3 建好金灣區航空文化傳播渠道和平臺
首先是建設起各類媒體傳播工具,能夠聯系上下,溝通內外的傳播平臺,其中包括各集團、各成員單位的網站、微博、內部期刊等。其次是利用主流媒體的力量——如“金灣電視臺”建立良好的公共新聞媒體關系,優化社會化媒體資源。以上兩點是根基,建立好根基后,便是利用已經建設的“金灣區航空規劃展覽館”,搞好航空文化的創意文化建設這一板塊,讓群眾可以近距離的感受航空工業。有了以上的幾點措施后,再建設一個全面的、完善的媒體信息資源庫,做到將各單位最新動態及時匯集,加強各集團單位內部信息的交換,共享信息資源,及時統一處理對外發布信息的口徑,做到信息的可靠、真實與權威。以建立的黨群與宣傳干部隊伍為核心,系統知道自媒體的建設,做到航空文化正能量的傳播。
4 進一步做好金灣區航空文化傳播渠道管理,監督與控制好文化信息的保密與審查的工作
在航空文化走進每家每戶的同時,做好相關的保密工作,保護國家安全,以防止泄密事件的發生。做到每一個事件、每一個信息都過濾,特別是自媒體形式下的輿論分析,掌握控制媒體信息符合法制的要求。如有突發事件,做到及時處理,減少由其帶來的負面影響。
航空文化要滲透到群眾依靠的是航空文化傳播體系的建設與完善。只有規范高效的航空文化傳播渠道的管理,整合專業隊伍、做到信息資源的精準。使得參與到航空文化事業的人員具有使命感,同時凝聚了每一位人員,將責任心與榮譽感、成就感滲透期間,從而起到規范與凝聚的社會影響力。金灣航空文化的傳播在公眾形象、態度和輿論上設立品牌的美譽,不僅在參與航空事業人員中發光發熱,影響相關從業人員,更要做到對整個航空文化品牌的樹立,讓外界更多的人員了解到金灣航空文化。做到各種傳播媒體和公共關系活動對社會產生影響,向社會輻射,起到匯聚人才,儲備人才,進而增強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師炎. 對促進航空文化傳播中媒體渠道體系建設的思考[J].管理觀察(社會科學版).2014(8)
[2] 王華鋒. 芻議珠海航空文化建設[J].藍色珠海.2013(8)
作者簡介
朱幼華(1981-),女,漢、廣東廣州人,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研究方向:影視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