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使學生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能流暢地表達,順利地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由此可見,口語交際在學生面臨的社會交往、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現代人必不可少的一項基本素質。要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語文教師必須著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從小打好基礎,將口語訓練提升到與字詞訓練、閱讀寫作等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口語交際訓練,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人翁地位,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習效益。因此,我們的語文教學不應只局限于字、詞、句或語段等內容的教學,應將口語教學作為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活運用交際情境開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的交際訓練。在課堂互動過程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將話講清楚,把意思說明白,避免一問一答、問什么答什么、不愿多說一個字的現象。要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結合自己的思考,大膽地、大聲地張開嘴巴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少干預、不干預,讓他們自由發言、各抒己見,學生就會慢慢地克服口語交際的膽怯和害羞的心理,越來越敢大聲地說話了。我們還可以充分利用作文評講機會,將學生的典型代表習作在課堂中進行互動評議修改,這樣做的好處首先是讓學生欣賞到足夠優秀的作品,其次就是讓學生在評議他人作文的過程中充分表達,潛移默化地提升口語交際能力。我們還可以專門安排口語訓練的課堂教學,設定好口語交際主題,安排好交際步驟,引導學生大膽表露自己的想法,聽的學生津津有味,深受熏陶;說的學生見解精辟,滔滔不絕,真不枉平時看了那么多書,讀了那么多的報紙雜志,甚至電視中、網絡中看到的東西也成為學生充分表達的素材。通過多種課堂教學形式,學生在語文成績穩步提高的同時,口語交際能力在不經意間生也有了質的變化。
二、在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
對口語交際來說,沒有情境氛圍的烘托,口語交際一定蒼白無力、乏味異常。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時要特別注重情境創設,這也是口語教學的常規訓練方式之一。我們要讓學生關注豐富的生活元素,讓學生在生動的生活情境中學會表達。如在教師節,我們可以讓學生和老師一起過節日,引導學生就將來的職業理想進行思考,然后在全班進行表達與交流。在每周升旗儀式結束后,我們可以組織學生談談國旗下講話給他們帶來的感受。春天的世界,我們可以帶學生逛逛花園,觀察自己喜歡的樹木花草和小昆蟲,然后分組交流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夏天我們可以帶學生看池塘里的荷葉;秋天我們可以帶學生看看菊花和果園里的葡萄;冬天我們可以帶學生看看潔白唯美的雪景;等等,只要有具體的情境,學生表達就會口若懸河、生動形象。除了真實的情境,我們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計形象逼真的虛擬情境,為學生營造想象的空間,以便學生進行暢所欲言的表達。我們還可以專門設計口語交際的主題活動,如說說除夕夜你幫家里做了什么?說說寒假里你去了哪些地方?班級來了新同學,請你為新同學進行介紹并介紹校園環境,等等。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口語情境中不斷發現自我、超越自我,從而潛移默化地健康快樂成長。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生口語能力的真正提升還應依賴于生活實踐。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契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里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如在和其他同學玩樂的過程中,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里,在和班級同學一起勞動時,在向老師提問問題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做到禮貌交往、尊重他人、清晰表達、呈現精彩。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生活環境也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場所,我們要本著“家校共育”的原則,通過家校通、QQ群、微信群、郵箱、電話等多種方式與家長加強聯系,提醒家長通過家庭會議、問題詢問、心靈交流等形式盡量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必要時,我們還可以組織親子活動,為學生與家長的順利交流提供平臺。當然,“社會大舞臺”也是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的最終落腳點,但同時社會環境也是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的熔爐。我們不要因噎廢食,浪費了學生接觸社會的寶貴良機。特別值得提醒的是,小學生心智很不成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對學生的社會交往、社會活動,學校和家庭既不能完全放手,不考慮安全保證,也不能溺愛過度,完全包辦,這樣學生永遠學不會“游泳”。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確保學生的社會交往都在安全的保護下順利進行。
總之,口語交際作為人的一項基本素養,在多向互動交往活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小學生心智特點和社會生活實際,從踐行素質教育和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理念思考,秉持大語文的視野,精心創設符合學生交往需求的情境,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逐漸學會說話、學會表達、學會交往。隨著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也會水漲船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東燕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