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榮
【摘 要】小學數學應用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占比重很大,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啟迪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思維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小學數學 興趣 多樣化 創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060
小學數學應用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所占比重很大,是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解應用題時往往無從下手,不知怎么去思考。因此,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啟迪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思維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準確性、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和創造性等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潛在的素質,它能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心理上的追求傾向。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解應用題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解答應用題,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學數學知識屬于基礎性知識,很多都和生活存在著直接而又緊密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應用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生活實例,把實際生活案例與數學課堂的應用題緊密結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應用題的過程中找到樂趣。例如,在教學“兩步應用題”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小明、小紅、小蘭三人拍皮球。小明說:“我拍了24個?!毙〖t說:“我拍了30個。”小蘭也說了一句話,但她很聰明,沒有說自己拍了幾個。如果你是小蘭的話,你會怎么說?隨著生動的、開放式的問題情境出現,學生的興趣得到再一次的激發。有學生說:“我拍的比小紅多2個。”有學生說:“我拍的比小蘭少2個?!庇袑W生說:“我拍的是小紅的3倍?!庇袑W生說:“我拍的是小紅和小蘭總數的3倍?!庇袑W生說:“我拍的比小紅和小蘭總數少3個。”……引入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案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探索應用題的興趣,提高數學教學效果。
二、加強解題思路的多樣化,提高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
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是多種多樣的。尋求多種解題途徑是同學們理解解題思路是多樣化的主要方法。
綜合與分析的思維方式是解應用題最基本的常用思路。在應用題中,條件是綜合的基礎;問題是分析的依據。因此,從小學生開始接觸簡單的應用題起,就應著重加強這一方面的訓練??吹剿蟮膯栴},立即能想到解決問題的兩個條件;看到兩個條件,立即能想到所能解決的問題。這兩種思路經常性地互相配合、協調運用,就能使學生具有了解應用題的扎實基本功。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我認為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一些策略。
(一)用畫線段圖分析題意
和倍、差倍問題,行程問題及較復雜的分數應用題通常用畫線段圖分析題意。把枯燥難懂的文字形象直觀展現在同學們的眼前,更能幫助他們理解題意。例如:李大伯的果園里種了56棵桃樹,種的蘋果樹比桃樹的3倍多14棵。李大伯的果園里種了多少棵蘋果樹?畫線段圖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出蘋果樹與桃樹的關系是:把桃樹的棵數看成一份,那么蘋果樹的棵數等于3個桃樹多14。就很容易列出正確的算式56×3+14進行解答。
(二)用函數的理念進行分析題意
對于一些比較難,但有明顯等量關系如數量關系式、公式等的應用題,用函數的思維方式分析題意。如:李阿姨家的院子養了一些雞和兔。從上看有20個頭,從下看共有56條腿。李阿姨家的雞、兔各有多少只?這是一道雞兔同籠的應用題,如果用假設法的思維方式,許多同學理解起來就比較困難,但是函數的思維方式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梢越庠O雞有x只,則兔就有(20-x)只。再根據雞兔的腿共有56只就輕松列出函數式:2x+4(20-x)=56。最后解出x=12,雞就有12只。把x=12代入20-x中解出兔有8只。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根據數學應用題的特點教學,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應用題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而充分調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分析現實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
三、突破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面臨的主要課題。實踐證明,正確的思維方法是通向成功的橋梁,是評價課堂教學的主要標準。小學生接觸的事物較少,在應用題解題的時候不少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只局限于某種習慣的思維方式,解題過程比較復雜繁瑣。如果能跳出習慣思維的模式,換個角度去思考,往往可使題目變得簡單明了。如: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前3時行了全程的75%,這時距離乙地還有60千米,照這樣的速度,這輛汽車行完全程共要多少時?此題習慣的思維方法是:先求出全程的千米數:60÷(1-75%)=240(千米),再求出已行的路程:240×75%=180(千米),第三步算出每小時行的千米數:180÷3=60(千米),最后求出行完全程共要的時間:240÷60=4(時)。這種思維方法把所有數量具體化,思維比較老舊,解題步驟比較繁瑣。如果跳出這個習慣思維的模式,換個角度去思考,可以這樣思維:先求出每小時行全程的幾分之幾:75%÷3=25%,把全程看著單位1,用1÷25%=4(時)。這樣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繼承與創新,不僅優化了學生的解題思路,還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用題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們必須運用一系列專門方法,如由激發興趣→基本方法→思維創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三個層次教學,對學生進行訓練,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步滲透,不斷擴展完善,從而形成一種解題的技能。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思考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孫良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吉林畫報,2014(3):30-31
[2]張紅梅.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研究[J].求知導刊,2015(22):137
[3]苗海濤.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分析[J].學園,2013(16):140
[4]陳加怡.淺談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1(3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