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成
【摘 要】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分別便是人類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既是語言是人與動物的界限。隨著時代的變遷,科學技術的發展,人與人間的交流不再局限于書信方面,而是越來越注重面談。因此,口語能力也成為個人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口語交際 教學問題 教學方法 總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47
隨著時代的變遷,國際貿易的開展,人際交往中語言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語言成為我們交流的主要渠道,而口語則是打開渠道的主要方式。因此,如何更好的與人交流成為了我們的必修課。語文是一門專門學習語言的學科,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就要從小學語文入手,著力于從小從各個角度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口語交際教學存在的實際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應試教育的烙印和傳統觀念的熏陶,語文一直都處于配角狀態。大家都有種感覺便是,語文學與不學成績都那樣不好也不壞,因此,便沒有多少人愿意浪費時間去專門學習語文,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對語文也沒有特殊要求,誤以為學習語文就是多看書、多背書,從而導致教師上課讀資料,學生負責聽資料教學模式的產生。
1.教師對口語交際存在認知偏差。既傳統教學中教師誤以為課堂提問和作文教學過程便是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因此,沒有通過專業的渠道,采用恰當的方法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和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父母不夠重視和存在認知偏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十分重要。由于家長存在的不同價值觀、世界觀對學生也產生了不同的影響。首先,部分家長都喜歡本分、安靜的學生認為那樣的孩子聽話、懂事、好管教。因而,對口若懸河的學生存在一定偏見,總認為那種小孩雖然機靈但不好管教并且容易學壞,從而忽略了對學生口語交際的東西。其次,部分家長總認為口語交際是用來處理人際關系的是與社會掛鉤的,孩子天真活潑如果過早接觸這些東西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而且這些東西反正是接觸社會后才有具體價值,因此,便有意或無意的去忽略相關教育。
(二)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
教育的主體是教師,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本身。課堂學習畢竟有限,大部分的學習還是需要學生自主學習。因此,學生要擁有正確的自我認識,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從而在課堂或者實際生活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努力完善自我。
(三)缺乏實踐性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設口語交際課程,目的是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以及培養友好待人態度。然而,實際的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實踐操作性的交際訓練依然十分匱乏。這主要體現在:部分老師對口語交際教學存在認知偏差,部分老師將口頭式作文課錯誤地理解為口語訓練,因此,在實際口語交際訓練中不僅沒有發揮口語交際的實效性,而且還導致學生的交際訓練僅停留在表面上,口語交際的訓練僅限于部分成績好、思維活躍的學生,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處于被動接受狀態。
(四)教學內容的錯誤理解
教師對口語交際的授課內容,大多理解為教材內容或課堂拓展,并未將口語交際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有機結合。由于老師的錯誤理解,導致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的實際效果并不明顯,而且在教學目標中口語交際的學習也沒有明確規定,從而致使教師認為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專門學習這項內容。
二、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善于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對學習口語交際興趣和熱情,而且還要積極引導學生拓展思維的廣闊性以及發散性。因為思維的廣闊性不僅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基礎條件,還是促進學生養成自主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
老師善于利用評價給予學生表揚和肯定,鼓勵學生大膽展現自我,表述自己的內心。如在學習《三只小豬》時,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然后進行小組比賽,給表演優秀的小組成員進行獎勵,鼓勵學生勇于展現自我的時候也能促進友誼滋生,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能力?;蛘咴谡n堂上教師可以出一些兩難問題,例如小貓爸爸不讓小貓爬樹,但今天小貓看見小豬由于風箏飛到樹上不能拿下來而嚎啕大哭,這時小貓為了安慰小豬便爬上樹將風箏拿了下來,恰巧這時貓爸爸來了,請同學們發揮想象將故事補充完整。通過這樣的方式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足夠的合作交流
在口語交際中最重要的便是實際操作,即使掌握再多的口語技巧如果缺乏實際鍛煉也只是徒有其表而已。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靈活多變的互動到達預期目的,如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一千個家庭會造就一千個學生,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不僅可以互相交換思想感情,還可以起到鞏固友誼的效果,師生互動這樣可以深刻體現出教師與學生平等,而不是上下級關系,可以建立更好的師生關系,有效的提升課堂效率,發揮學生學習中的主體性,有效的摒棄傳統教育的缺陷。
(三)引導學生掌握交際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的教學是階段性的,但學生的學習是需要終生學習的。好的教師是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受益終生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性質,努力引導學生凸顯學主體者的性質,誘導他們積極主動將生活經驗融入口語交際的學習中,貼切現實深刻感受口語交際的實用價值和獨特魅力,從而建立一套屬于自己的理論體系。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不僅是訓練學生口才,教會學生如何處理人際關系,更是對學生情商的培養與對老師教學方法全新考驗和挑戰。根據我國目前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充分了解口語交際的價值,重視口語交際的作用,掌握教學的技巧與方法以及它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重要影響;其次,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從根本問題出發,抓住要害。從而改進缺陷結合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生活經驗,以此加強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和實際訓練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改善傳統教學的缺陷,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積極探索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