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秦嘉龍



摘要:文章以2011—2015年黑龍江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披露內容為分析對象,對目前黑龍江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從工作開展、評價報告披露、審計報告披露和其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從加強對內部控制的持續監督、認識和理解、企業文化、標準要求四個方面提出改進意見,以提高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
關鍵詞:內部控制 上市公司 黑龍江省
一、引言
為了加強和規范企業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近年來,我國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工作做出了明確規定。
2008年5月22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和保監會(以下簡稱財政部等5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財會[2008]7號);2008年6月12日,財政部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征求意見稿)、《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征求意見稿)(財辦會[2008]7號)。2010年4月,財政部等5部委又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財會[2010]11號)。2014年1月3日,證監會聯合財政部發布了《公開發行證券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21號——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一般規定》(證監會公告[2014]1號),對納入實施范圍的上市公司披露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提出了具體的要求。2015年2月5日,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聯合財政部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問題解答》。由此可見國家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工作的重視程度。
雖然自2012年開始大部分上市公司已經進行內部控制的規范化工作,但至今為止內部控制的披露報告內容和格式仍然不一致,因內部控制缺陷而引發的舞弊和錯誤屢有發生。本文通過對黑龍江省30家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披露現狀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解決意見,以提高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披露信息質量。
二、研究樣本
本文選取黑龍江省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通過手工搜集的方法獲取各公司2011—2015年披露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以及其他相關數據信息。數據主要來源于東方財富網、巨潮資訊網等相關網站。截至2016年3月15日,黑龍江省轄區范圍內共有A股上市公司35家,具體見表1。
其中,中飛股份、威帝股份、珍寶島三家企業上市于2015年;葵花藥業上市于2014年;博實股份上市于2012年9月。由于本文研究期間為2011—2015年,所以剔除以上5家公司。最終,本文確定30家公司為研究樣本。
三、黑龍江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
(一)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情況的披露分析
財政部等5部委《關于印發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開始實施《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和《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因此大部分公司對其內部控制進行了重新規范,于2012年開始進行全方面調整。本文研究樣本30家上市公司中,2012年有26家公司披露了內部控制規范實施工作實施方案、年度工作匯報、進展情況報告等1項或多項報告,所占比例為86.67%。可見大部分公司還是加強了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但其余的4家上市公司直至2015年還未對其內部控制規范工作的實施情況予以公布,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公司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缺乏足夠的重視,或未對披露內部控制的必要性有所認識。此外,即使是披露了內部控制規范工作情況的26家公司披露的內容也深淺不一,并且所有公司都是僅在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對工作情況進行披露,對后續工作、有效性評價等未做進一步披露,尤其是一些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未對其內部控制的調整情況進行披露。由此可見,必須加強內部控制的本質和作用方面的教育和宣傳,讓所有公司都對其有足夠的認識,自覺、自愿、認真地對內部控制進行設計、執行和披露,這樣才能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披露分析
表2、圖1顯示,2011—2015年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披露比例大體呈上升趨勢,由于制度要求,2012、2014年披露數量增加明顯,于2014年達到100%,2015年又有下降,因為有兩家公司僅披露了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但內控審計報告與自我評價報告的作用與意義無論是對使用者還是公司都不相同;此外評價結果存在波動性,2012、2013、2015年三年均存在1家公司有內部控制缺陷,其中2012、2013年為同一家公司,缺陷原因主要為2012年公司重新對內部控制按照要求進行規范改革,由于制度并不完善、執行的有效性不足,還存在重大的缺陷。2015年有1家公司存在財務報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該公司在2015年未披露其對內部控制的調整情況,2014年其內部控制評價為無重大錯報且執行有效,直到2015年確定查出有因內部控制缺陷而存在的重大錯報,同樣的,2012、2013年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也是查出重大錯報才確定了內部控制的缺陷。內部控制是為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效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維護財產和資源的安全完整、促進企業的有效經營而建立的,具有預防的作用,這就需要我們對其要求要更具前瞻性,更為嚴格,更要具有動態性。本文統計的數據時間為2011—2015年,根據要求,大部分公司在2012年對內部控制進行了整改,但在2012—2015年4年中,除了發現重大錯報的公司外再鮮有企業對其進行調整。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研究數據中發現的重大缺陷都為財務報表內部控制重大缺陷,都為審計出重大錯報才確定的缺陷,那么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缺陷呢,本就不易測試和發現,是否對其有足夠重視,是否有進行及時的測試和真正的評價,值得研究。
(三)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披露分析
從表3、圖2中可以看出,黑龍江省2011年沒有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直至 2012年國家要求時才開始有企業對其進行披露。根據《關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類分批實施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的通知》的要求,中央和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應在披露2012年公司年報的同時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非國有控股主板上市公司市值在50億元以上且2009年至2011年平均凈利潤在 3 000萬元以上的,應于2013年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其他主板上市公司應于2014年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特殊情況,主板上市公司因進行破產重整、借殼上市或重大資產重組,無法按照規定時間建立健全內控體系的或新上市的主板上市公司應于上市當年開始建設內控體系可按規定延期。因此在2012年時一些公司選擇僅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僅有56.67%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審計報告。此后披露比率一直在逐年上升,直到2014年披露達到93.33%,僅個別公司未對內部控制審計報告進行披露。并且自2012—2014年間絕大部分審計報告出具的都是無保留意見,可見黑龍江省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標準實施和披露情況比較理想。但2015年還是有公司并未披露其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有的公司規范的制定和實施也未達到標準,因此,無論是公司還是政府對內部控制的實施和審查還有欠缺,需要繼續加強。
表4為黑龍江省上市公司2011—2015年為內部控制審計聘用的會計師事務所在2015年排名前十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雖然在數量上在逐年遞增,但所占比例并不理想,其中最高的2013年才達到36.84%。這可以從另一側面反映出各個公司對內部控制審計的重視程度有所不足。也許一些公司并沒有意識到嚴格、有效的內部控制對公司治理和發展起到的作用,沒有意識到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要繼續進行內部控制教育,讓更多的公司完善內部控制,自覺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要求。
(四)其他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分析
表5為本文樣本公司中披露的除之前三類報告的其他報告。從數量上看,各個公司對內部控制其他報告的披露并不重視,僅有個別公司對其內部控制的一些非強制要求披露的信息進行披露。從內容上看,筆者認為有一些報告很有價值,如內部控制規則落實自查表,可以督促公司不斷改進內部控制,及時發現內部控制執行方面的缺陷;有關內部控制的制度報告,可以讓員工更加明確自己的職責、公司的組織結構、自己所在的位置,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加強員工對內部控制的重視,讓外部報告使用者更清晰地了解公司,增強對公司的信任和信心,即使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更新和反省對公司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四、完善內部控制報告披露的建議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雖然自2012年開始各公司對內部控制報告的披露數量逐年上升,但披露質量差強人意,存在對應披露報告披露不完全,對內部控制重視程度不高,對未強制要求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及時或不披露等一系列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以下意見:
(一)加強對內部控制的持續監督
各上市公司雖然大部分都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要求,制定適合本公司內部控制制度,但并未對其適應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進一步追蹤。內部控制無論是設計還是實施,最重要的就是適合公司且行之有效,因此,對內部控制的持續監督就非常重要,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些公司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并不十分準確,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持續監督。由于公司的內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相應的內部控制也要隨之不斷變化,同時對公司內部控制的執行情況及時進行客觀的考察和評價,能發現內部控制運行中存在的缺陷和執行過程中的不足,并對其進行修改和披露,確保執行到位,不流于表面形式,保證公司的內部控制可以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加強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和理解
部分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重視度不夠、自評報告與審計報告意見不符,原因之一就是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和理解不足。沒有足夠的認識,就不知道其中的意義和作用,自然也就不會重視。因此在公司內部要加強內部控制教育,教育的對象不僅包括會計人員,還應包括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只有管理層提高了對內部控制的認識,才能上行下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使內部控制成為企業的文化
加強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使全體員工自覺執行內部控制,甚至讓內部控制的內容成為企業的行為規范,成為企業的一種文化。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們自然形成且無論是有意識或無意識都會自覺遵守的東西。企業的文化是一個公司歷史的積淀,是一個公司的價值觀,是員工工作的環境,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員工的決策,對企業良好風氣的形成至關重要。因此,要在全體員工中進行內部控制教育,讓每個人都了解內部控制,全員參與,力爭讓員工對內部控制的執行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品德,使每個人都自覺遵守內部控制,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有效性。
(四)對內部控制披露提出更高要求
不僅要求企業對內部控制的自評報告和審計報告進行披露,還要明確披露的標準、內容和格式。要求對內部控制缺陷和后續整改工作進行詳細披露,包括缺陷內容、影響范圍、整改計劃、整改進度、重新評估等。要求對內部控制遵循情況進行定期自查并進行披露,以保證內控制度有效執行。要求對內控制度的適合性進行定期評估并披露評估報告,增強內部控制的時效性,以使內部控制制度為公司的發展保駕護航。要求對內部控制制度明確披露,對有任何變動了的內控制度都要進行重新披露。外界的高要求可以促使人們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上市公司也是如此。提高對披露信息的要求可以幫助或迫使公司建立更為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J
參考文獻:
[1]謝敏霞,孫麗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研究[J].商業會計,2014,(07):45-46.
[2]晉曉琴.河南省創業板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剖析[J].財會月刊,2017,(08):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