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摘要】公共體育課程的設置集中反映了高校對所培養的人才在體育知識結構、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優化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要始終以新《綱要》所規定的課程目標為依據,既要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的增強及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在公共體育課程內容設置上要以養成大學生終身體育的體育意識為目標,還要能適應大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
【關鍵詞】河南 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
一、優化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設置要與大學生未來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充分接軌,要為社會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能夠使大學生進入社會后更好的適應社會體育對他們在校時學習的知識、技能進一步發揮,更好的做到健身、娛樂休閑,以體育為媒介與他人交往,與社會接軌。
二、加強民辦高校師資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1、加強民辦高校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
教師是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核心力量,教師教學技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成敗。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受傳統體育教師培養模式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民辦高校一線教師教學技能僅局限在幾個傳統的體育運動項目上,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學生興趣愛好的需要,必須加強民辦高校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高校體育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僅要對已經掌握的專業技能進行鞏固和提高,還要加強自身對一些新興的運動項目技能的學習和培訓,學習先進的課程理念和順應時代潮流的運動項目技能,加強校內外教師的溝通、交流和學習,從而使教師自身在教學思想上、教學理論上、教學方法上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確保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2、改進民辦教師教學方法
教師教學方法的不妥當已經成為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重要原因之一,學生不喜歡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會對體育課程產生反感情緒,從而影響到公共體育課程內容的實施。因此要切實改進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及運動新型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3、充分利用和開發公共體育課程內容資源
大部分學生對休閑體育、民族傳統體育及具有挑戰性的體育項目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由于河南省民辦高校配套的場館設施、器械配備的不足,使得一些體育運動項目無法開展,因此,加大公共體育課程內容資源的的利用和開發,將為河南省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1)對現有的競技運動項目及傳統民族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再加工
部分民辦高校開設的競技運動項目不是都不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但由于一些競技運動項目對參與鍛煉者的體能要求較高,從而使部分學生對其望而卻步。如果能對一些項目進行適當的加工改造,使學生能夠適應加工改造后的練習過程,并且有利于學生健身、健心、培養團隊意識和競爭精神何樂而不為?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把具有河南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納入到河南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中去,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河南的民族風俗有所了解,也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但對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需要結合河南省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來進行。
(2)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體育資源,滿足學生健身需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性、休閑性、娛樂性的體育活動已漸漸成為人們熱衷的對象。現代大學生個性比較張揚,他們是時尚的主力軍,對于時尚體育運動的內容他們更不會錯過。然而河南省民辦高校面臨著體育場館、器械設施的不夠完善,無法滿足學生對時尚體育熱愛的要求,學校可以通過語音、視頻、網絡等資源對學生時尚體育運動的需求加以滿足,也可以利用有限的財力對校外體育場館、器械設施加以利用,滿足學生的需求。
(3)有效發揮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者的作用
體育教師作為公共體育課程實施的具體實踐者,體育教師最了解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興趣、愛好、體能、技能、體育能力等各個方面的基本情況,并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來設計體育課程。因此,教師作為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者應積極轉換角色,時刻樹立體育課程資源意識,充分發揮教師的各項專業技能,利用多種途徑發揮公共體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主體作用。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公共體育課程評價指標體系
公共體育課程考核評價是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河南省民辦高校對公共體育課程考核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任課教師單獨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占有很大比重,且絕大部分學生對于這一考核評價方式并不滿意。公共體育課程考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體能變化與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因此,更注重了解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表現。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的不足,并分析原因,改進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運動能力、運動水平及個性的平臺,鼓勵并肯定學生的進步與發展。因此將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學習興趣、態度與習慣、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納入到公共體育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中去。建立科學、合理、實用的公共體育課程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勢在必行。
四、重視公共體育課程理論教學內容的傳授
公共體育課程不僅有實踐課的內容,還包括理論方面的內容。2002年的新《綱要》明確規定公共體育課程理論課時數不得少于課時總數的10%。可見公共體育課程理論課程的教學與實踐課程教學同等重要。為了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可以采用無固定時間的理論報告講座形式進行理論內容的講授,學生每學年要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報告內容,以記錄理論報告內容和書面作業的形式為依據,這樣既能不影響公共體育課程實踐課的教學內容傳授,又能確保公共體育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為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理論指導。
五、探索出符合河南省民辦高校自身特點的公共體育教學模式
河南省民辦高校應從實際、從自身的條件出發,不斷改革現有的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探索并建立起切實可行、適應河南省民辦高校發展道路、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喜歡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自發、自律、自主的進行學習,滿足學生運動的需要,利用快樂體育模式的引導,加深學生們對公共體育課程的理解和感觸,提高學生自由享受體育樂趣的能力。從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社會體育需求出發,圍繞中原經濟區建設最根本的公共體育教學目標,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達到公共體育課程教學的效果。
新時期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形式及2002年的新《綱要》,河南省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在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大趨勢下,河南省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應遵循時代潮流,更新思想,轉變觀念,確立“體育鍛煉終身化、民主化、個性化”的體育觀,與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和生活教育相結合,與社會接軌,逐步建立起社會、學校、家庭、學生個體體育相聯系的新體制,這也是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狀態下對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新形勢下全面展示高校體育育人功能的關鍵所在。因此,結合河南省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現狀,從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河南省民辦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向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靜.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學報,2011
[2]宋振鎮.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內容改革的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
[3]李振斌,李養麗.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西安外事學院學報,2007
[4]賈麗萍,豆文華.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改革與實施辦法[J].呂梁高等??茖W校學報,2007
[5]陳琳.民辦高校體育教學管理改革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
[6]黨挺.體育強國進程中我國學校體育的困境與發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
[7]李玉芬.與定向運動相融合的高校田徑選項課改革研究——以華南地區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
[8]辛鋒,侯艷.山西省高校田徑運動會向體育節轉變的可行性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