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
摘要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現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結合時代需求進行調整,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融合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現了一定的不適應。為了根據新形勢調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高校學生,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重新認識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挑戰與問題,并結合創新體系的相關理論,不斷構建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體系,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加強與改進。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融合發展 創新體系
引言
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是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所在。當代大學生總體來說是積極向上的,但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以及個人終端迅速普及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與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國大學生培養的主要方式,是培養符合我國社會發展趨勢、具備創新思維與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應該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與建設是國家宏觀戰略的實施保障,確保我國在人才競爭中始終保持較強的競爭力,對于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對于當前工作形勢來看,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建立創新體系,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發展,便成為我們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必要性分析
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強與改進,對于過去的成功經驗應當堅持,而對于具體方式以及內容則應該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地探索與改進。社會轉型過程中,社會規范與價值認知、具體標準都在發生改變,這也讓在校的大學生面臨著來自生活、學習等多方面的心理壓力,特別是最近常發生的一些校園暴力等非理性行為,更是引起社會輿論的關注,而少數學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忽視也是造成這一現狀的主要原因,學校領導及相關部門對于新形勢的認識不夠,方法單一,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受到制約,在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就凸顯出了更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體系,已經刻不容緩。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體系的構建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受到客觀條件的制約,一直未得到較大的發展,原因在于在多數高校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采取的教育模式多為單向教育,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單方面地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說教,使學生單方面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僅缺乏學生表達自身觀點與切實需求的具體途徑,缺乏對于教育受眾的具體反饋與跟進,同時也缺乏具有針對性的疏導和有實質性的內容,其次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對于新形勢的認識不足,在工作中缺乏對于創新理念的具體運用,直接導致新問題出現時學校部門的應對效果欠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產生一定的脫節,長此以往使得自身的具體工作的推進受阻。基于此,本文結合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以創新理論為依據,提出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體系的創新路徑,以滿足當前工作發展的具體需要,推進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發展,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2.1樹立創新觀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體系的構建首先需要在高校中樹立創新觀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學生為本,將其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中的重要部分,以學生為中心來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理論研究的內容不僅包括工作內容的具體革新,也包括在于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滿足學生群體表達自身群體需求的愿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為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這些都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首先要具備創新觀念,而不是把自身放在一個教育的制高點上,不去了解學生群體在新背景下產生的新的教育需求的群體特征。其次則是學會將理論應用于實踐,不孤立地學習理論知識,也不在看待實踐的過程中獨立于問題之外,主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工作中找到符合自身工作理念、符合學生具體需求的的工作方式,這樣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斷推進。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相關的一些理論、實踐課程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參與其中,對于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發展趨勢有著更為直觀的認識,也就更加有利于自身工作的進行。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摒棄過去的消極態度,換被動為主動,更貼近現實,貼近大學生。
2.2調整創新目標
從培養全面發展之大學生的問題導向出發,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體系的核心目標。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難以預見,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國家政治教育的基礎,其基本的出發點應立足于國家發展需求,梳理創新思維、對自身的工作內容與形式進行不斷的調整與創新,未來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除了專業技術需求,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覺悟與創新意識,也就是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培養目標不僅是完善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讓學生具備一定的眼界與學會自身特有的思維方式,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具體形式,只有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深度滲透,才能培養出具有較強綜合素質與人文素養的創造型人才。而如何建立科學客觀的創新目標,就必須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際環節入手,圍繞培養的核心目標進行改革創新,繼而改進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
2.3更新創新內容
面向新時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要取得長足的進步,其教育內容應該結合時代特點進行更新與完善。當前高校學生在這樣的一種社會背景下出現了一些新的思想特點和群體特征,如何根據不同特征的學生群體尋找合適的教育內容,對已有教育內容進行改良和添加,就體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以及時代性。長久以來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都是作為政治性工作而出現,這樣的一種認識雖然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但作為大學生培養的關鍵環節,其效能就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認識到自身工作的切實性,意識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關注于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對其生活的切實需求進行了解與跟進。
2.4改進創新方法
面對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與難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講求方法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既不能轟轟烈烈、引起反感,也不能空談說教、隔靴搔癢,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就高校學生本身來說,正是身體與思維快速發展,易于接受外部知識的重要時期,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對自身的工作方式與方法進行一定的調整,從灌輸轉為交流,從硬性轉為軟性,從單一轉為互動,提升學生群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體性,并將其拓展至學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滲透進各個環節,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蓋范圍與效率,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幫助大學生在適應到轉變再到健康發展等各個成長的重要階段都能夠得到符合自身期望的教育,滿足其教育需求,在日新月異的社會中不被外部環境所影響,不斷成長不斷發展。
2.5探尋創新手段
在互聯技術快速推進的今天,依靠紙筆、說教的傳統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難以跟上社會發展的趨勢以及學生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求,所以在教育手段上應當適當探求信息化的發展。從當前形勢來說,互聯網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個人終端的普及使得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傳播途徑得以快速發展,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方法也應結合這些創新途徑,從形式和內容上進行不斷的創新與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來利用校園網絡等對大學生進行合理的教育和引導,充分發揮互聯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平臺作用和重要方式,提升學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體地位,增強其交流地位和主體意識,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真正的差別化教育。
3結語
隨著社會文明發展的加快與互聯網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領域的不斷運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將面臨更多的機遇與變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為創新體系的主要施行者,應當有意識地樹立創新理念,并根據學生特點調整自身的工作方法、具體內容以及具體形式,嘗試著通過互聯網技術等創新發展的機遇,將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由學校拓展至方方面面,不斷地完善創新體系,否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將受到地域環境的局限,再往后逐漸落后于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發展的具體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