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珠
[摘 要]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條件的惡化以及外需持續疲弱,中國出口貿易增速放緩。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型貿易也迅猛發展,并有望成為中國貿易乃至整個經濟的全新增長引擎。同時隨著中國經濟步入全球化,國際性人才就顯得捉襟見肘了,既懂WTO規則,又懂涉外業務,并且有較高英語水平的高級人才嚴重短缺,以至于使我國企業在規避及解決貿易摩擦中無所適從或付出高昂成本,加快高素質國際性專業人才的培養這一任務就顯得更為緊迫,為了適應這一新形勢的要求,我國高校有必要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的設置,以適應高層次應用型國際經貿人才培養的要求。
[關鍵詞]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102
[中圖分類號] F713.36-4;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13- 0231- 03
1 跨境電子商務行業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電子商務屬于交叉性學科,具有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國際商務英語等專業的多重特點,同時跨境電商產業鏈中涉及跨境電商平臺綜合運營、物流、報關、報檢、保險、國際支付結算等多個環節,所以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綜合性人才要求較高。綜合考慮來看,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外貿人員需具備以下能力:
第一,外貿基本技能。具備國際貿易專業知識與基本技能,能熟練掌握外貿函電寫作和外貿單證繕制技巧,熟悉報關報檢、運輸、保險、跟單、國際支付結算等外貿環節的基本流程等。
第二,跨境電商業務技能。熟悉跨境電商平臺規則和主要業務流程,具有一定電子商務運營能力,懂得產品發布與優化、網絡營銷與推廣,具有一定的客戶服務能力,能處理客戶的詢盤與投訴,等等。
第三,跨境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能力。目前,物流是跨境電商發展的短板。熟悉各種跨境物流模式的優缺點,針對不同種類的商品,能夠選擇合適的物流方式;能整合境內外供應鏈資源,熟練處理大宗商品的跨境物流銜接問題,同時也可以有效銜接小批量多批次商品配送的各個環節。
第四,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缇畴娚瘫旧砭褪菍嵅傩院軓姷墓ぷ鳎谡莆兆罨镜睦碚撝R的同時,做到學以致用,注重實操技能的提高。
第五,外語技能。具備與國外客戶熟練交流溝通的外語技能。
2 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途徑
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普遍存在缺乏對跨境電商這個新興行業人才需求的正確認知、英語水平較低、外貿基本技能不夠扎實等多方面問題。針對學院國貿人才培養現狀和跨境電商行業人才需求分析,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應做如下調整:
第一,改革教學內容。設立專門的跨境電商方向,在完善國際貿易、商務英語、外貿函電等課程的同時,增加跨境電子商務理論、跨境電商實務、網絡營銷、圖片處理、國際商務禮儀等課程。此外,本專業有留英回來的專業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師資力量,開設有針對性的英語課程,使學生在語言這方面更具競爭力。
第二,提高師資水平。首先,要想培養出跨境電商人才,教師需具備相應的能力。鼓勵教師多參加跨境電商方面的培訓、派遣教師到跨境電商企業掛職學習等,注重雙師型師資隊伍的組建。比如,聯合相關人力資源有限公司提供跨境電商師資培訓。其次,引進大量有實踐經驗的企業工作者,擔任實踐指導老師,向學生傳授如何詢盤回復、外國買家心理分析、報價技巧、客戶跟進、線上營銷等,真正立足于企業實際需求。
第三,實行“走出去”戰略。打破區位劣勢,“走出去”,尋求與跨境電商發展迅猛的地區企業合作,以其對這個新興行業的超前認知來引領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長足發展。比如,學院可以與相關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合作,搭建學校與珠三角地區電商行業協會、商會、企業實訓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共建校內訂單班等。學生大一、大二在校學習基礎知識,大三上學期時由相關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集中進行崗前培訓,大三下學期時學生須去對接好的企業上崗實習至少3個月。以此真正做到工學結合,更好地培養出能滿足跨境電商企業所需的人才。
3 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手段
3.1 教學手段
對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手段,在教師面授的基礎上應注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校內教學環節主要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演示完成學生校內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擴充;校內實訓環節主要結合電商實訓室,由科任老師帶領進行實操性練習,課外結合相關企業平臺進行實訓,讓學生體驗真實的跨境電商工作流程??缇畴娚唐脚_眾多,國外主要平臺包括亞馬遜、eBay等,國內則有阿里巴巴速賣通平臺、敦煌網、蘭亭集勢、大龍網等。學校與企業進行工學結合,在學生基本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后,讓學生參與企業電商活動,從中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滿足日后企業的用人需求。
3.2 崗位人才培養
根據目前就業市場狀況及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根據不同崗位進行專業能力的培養。在第一年開設公共基礎課,主要學習高職英語、管理學基礎、經濟學基礎、國際貿易、計算機基礎、市場營銷基礎。在第二年開設專業基礎課,學習電子商務、網絡營銷、產品學、電子商務、商務溝通、網頁設計、網絡支付等。在第三年根據學生已具備的專業知識、能力和自身的興趣、愛好,結合企業崗位需求,如運營管理、客服、美工、業務員等進行個性化培養。通過不同崗位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塊,學生可根據自身不同的發展需求,在教師的指導下來選擇符合自己的崗位模塊課程,以較少的教育資源投入,達到較高的教學效果。學生只有明確了職業方向,才能實現企業崗位與畢業生的無縫對接。
3.3 增強實踐能力
進行校企結合,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內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安排實踐性教學環節,讓學生積累實踐經驗,也能讓企業直接參與到人才培養中來。隨著速賣通、DX、蘭亭集勢、大龍網等B2B、B2C平臺的迅速崛起,為學生的實習實訓提供了便利,學生通過企業真實的業務實踐,激發了學習熱情和興趣,在實訓結束后,由實習單位評出優秀實習生,頒發證書,以激勵更多的同學進行企業實踐。
4 結 語
在新經濟環境下,跨境電商已成為新的外貿行業,并逐漸顯現出它的商務優勢,同時也給應屆畢業生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各高職院校應立足于市場需求,結合本地區電商發展情況和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修訂,以市場崗位需求為導向,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下,完善學科內容,建立完善的課程體系,培養師資,進行校企結合,共同培養符合企業高位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性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孫從眾.“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缇畴娚倘瞬排囵B模式探索——以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應用英語專業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29(4):21-25.
[2]陳健.高職跨境電商專業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建與探索[J].大學教育,2016(4):47-48.
[3]朱理.新常態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5Z).
[4]孫靜,付麗麗,竇攬月.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評述[J].江蘇商論,2016(15):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