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芹 鄒文梅 陳瑤

摘要:江蘇省法院系統的書記員管理體制改革,需要大量具有法律素養和速錄技能的書記員。書記員是高職法律專業學生重要的就業崗位。高職法律人才培養存在困境,必須進行理念創新和制度創新。理念創新要求高職法律事務專業要服務地方司法改革的需求,堅持校政合作育人,培養學生法律素養和提升職業技能。制度創新包括凝練書記員專業方向的培養目標創新和培養內容創新。培養內容創新包括:法律素養和技能雙達標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創新;課程內容和書記員崗位職業標準無縫對接的課程內容創新;教學過程與司法實踐過程對接的教學組織創新和引進法院評價機制的考核機制創新。創新高職法律人才培養.校政合作共育書記員專業人才以助力江蘇司法改革。
關鍵詞:高職法律;人才培養;創新;管理體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14-0061-04
高等職業教育的法律專業曾經培養了大量的法律實務人才,但近年來卻遭遇了發展的瓶頸:根據麥可思研究報告,法律事務專業從2011年開始連續5年都是高職高專的紅牌專業,高職法律專業人才培養存在困境;而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法院需要大量具有法律素養和速錄技能的輔助型法律專業人才——書記員。江蘇省法院作為書記員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點單位,2013年以來,在書記員招錄社會化、培訓專業化、管理序列化、保障職業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獲得了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肯定,試點經驗正在全國逐步推廣。書記員崗位一直是高職法律事務專業學生重要的就業崗位,作為江蘇地方高職院校,法律事務專業要主動適應江蘇司法改革關于書記員職業化的需求.創新高職法律事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辦學質量,促進法律事務專業學生對口就業,為江蘇法院系統培養具有法律素養和速錄專業技能的合格書記員。
一、高職法律人才培養的困境
高職法律人才培養存在才社會認可度不高、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與本科的區分度不明顯、高職法律人才培養中技能培養欠缺和高職法律教師實踐能力、教學針對性弱等等人才培養困境,無法實現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
(一)高職法律人才社會認可度不高
高職法律專業人才社會認可度不高體現為招生難和就業難。法律類專業是傳統的人文學科類專業,對于法律專業的認知,家長和高考考生總是和國家司法職業資格考試相聯系。就業崗位就是法官、檢察官、政府機關法律工作者和律師,入職門檻很高,存在著專業認知的誤區,家長和考生更愿意選擇一些入職門檻較低,對口就業崗位靈活的經濟類、貿易類專業。由于高職院校法律事務專業沒有遵循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法律應用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前的聘用制書記員崗位流動性大、社會保障薄弱,高職法律事務專業沒有明確對口的就業崗位,其專業對口就業率低。
(二)高職法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與本科教育的區分度不明顯
高職法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一直沿用傳統的法學本科學科類課程體系的建設。完全是本科法學教育的壓縮版,課程設置過分考慮體系的完整性,完全照搬本科教育的16門核心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商法、知識產權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而高職法律專業由于學制、學時和學生理論素養的限制,無法達到本科教育的目標,也無法形成高職法律事務專業學生特有的技能。
(三)高職法律人才培養中技能培養欠缺
高職法律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法律輔助型人才,但是高職法律事務專業的核心技能是什么和如何實現是高職法律事務專業建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專業建設中,往往錯誤地認為調解技能、法律文書寫作等技能是高職法律事務專業工作的核心技能,沒有正確區分法官助理和書記員的崗位職責。書記員的職責是擔任審判庭的記錄工作并辦理與審判有關的其他事項。擔任審判庭的記錄工作需要書記員具有法律素養和速錄技能,而速錄技能培養欠缺。
(四)高職法律教師實踐能力、教學針對性弱
高職法律專業教師團隊都是法學學科教育體系培養的法律專門人才,學術型居多。學科型人才在實施人才培養的時候更多沿襲的是學科型的內容和思維,無法有效實現技術技能型法律輔助人才的專業教學目標。以書記員工作實務課程為例,作為高職法律事務專業的核心課程,僅僅設置了32學時,無法體現其專業核心課程的地位;同時,沒有書記員的工作經歷的專職老師,只能沿用教材照本宣科,教學效果堪憂。
二、江蘇省法院書記員管理體制改革
(一)江蘇省法院書記員管理體制改革背景和成效
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江蘇省法院正積極穩妥推進司法改革。江蘇省法院堅持實際,從2013年起大力推進與法官員額制相銜接、符合審判輔助職業特點的書記員管理制度改革。書記員是法院審判活動的重要支撐,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素養,主要是法律素養和速錄技能(標準要求為聽打120字/分鐘、準確率90%)。書記員管理體制改革重點應圍繞定位、定員、定責。所謂定位就是明確書記員在法院的地位。明確書記員的職業身份,聘用制書記員屬于不具有公務員身份的司法雇員,對聘用制書記員完全按契約化模式進行管理:書記員采取單獨職務序列管理,將書記員職務層次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每級各設三個等次,形成“三級九等”的職務(位)序列體系。其薪酬待遇和辦公經費等由財政全額保障。所謂定員就是配合法官的員額制改革,現階段按照法官和書記員1:1的比例配比,并逐步實現1:1.5配比的目標。省各級院需要6000-9000名左右的書記員。所謂定責就是書記員的職責就是擔任審判庭的記錄工作并辦理與審判有關的其他事項。
2015年,江蘇省法院會同省人社廳聯合下發《書記員崗位等級培訓考核辦法(試行)》和《書記員崗位等級標準》,為推動書記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提供了依據;2016年,江蘇省委組織部、政法委、省高級法院等等部門共同下發了《關于推進書記員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保障2016年年底前全省三級法院書記員按司法雇員單獨序列管理的各項改革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二)江蘇省法院系統的書記員需求狀況
書記員崗位需要既有法律素養又具有速錄技能的專業人員,但是傳統的高職法律事務專業僅僅注重培養學生的法律知識,欠缺或者不重視對學生速錄技能的培養。而速錄技能的培養需要長期積累,短期內無法實現,也導致法院書記員需求旺盛,但是合格的應聘人員占比不高。而速錄技能過關的其他專業人員,由于法律素養的欠缺,或者無法通過法律素養和文字表達能力的考試,或者勉強通過考試后,庭審時往往變成了速記員,聽不懂法律專業術語,筆錄制作不規范,無法勝任書記員工作。高職法律事務專業應該立足助力江蘇地方司法改革,為江蘇地區法院培養合格的書記員。
三、高職法律人才培養的創新
(一)高職法律人才培養的理念創新
教育部頒布的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指出,高職教育應以立德樹人為
注:江蘇省法院系統由三級、123家法院組成,包括1個高級人民法院、13個中級人民法院和109個基層人民法院。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適應需求、面向人人,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推動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加強技術技能積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職業教育應具有開放辦學的理念,其主要包括體系開放、機制開放和模式開放三個層面的含義。第一是教育要真正面向全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高職法律事務專業要服務江蘇地區司法改革的需求,配合江蘇書記員管理體制改革,為江蘇法院培養具有法律素養和速錄技能的優秀的書記員人才。第二是學校和法院校政合作育人、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機制;法律專業團隊與省法院根據書記員崗位的成長規律和實際需要,共同研制書記員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設計實施教學、組織考核評價、開展教學研究等。校政簽訂合作協議,職業院校法律專業承擔系統的法律知識學習和速錄技能訓練:法院通過師傅帶徒形式,依據培養方案進行書記員崗位技能全方位訓練,真正實現校政一體化育人。第三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提高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素質教育和能力訓練是高職人才培養的兩翼。素質教育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靈魂,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目標定位。高職法律事務專業培養學生的法律素養和速錄技能,培養學生對法律職業的忠誠度和責任意識,良好的法律文化素養、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訓練并培養其法庭速錄、庭審管理、卷宗管理、統計管理、信息管理、程序管理、文書送達、一般法律事務咨詢、糾紛調解和簡單法律文書草擬等職業能力。
(二)高職法律人才培養的制度創新
凝練書記員專業方向,突破人才培養瓶頸的高職法律人才培養目標創新。高職法律人才培養不同于本科教育,應具更強事務性、實踐性。依據江蘇省法院書記員制度改革發展要求,高職法律事務專業凝練書記員專業方向,突破高職法律事務專業建設瓶頸。培養具有法律素養和速錄職業技能,具備法庭速錄、卷宗整理、一般法律事務咨詢、糾紛調解和簡單法律文書草擬等職業能力,能夠從事法院書記員等各類司法輔助工作,勝任司法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是高職法律事務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高職法律人才培養內容創新
首先,法律素養和技能雙達標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創新。高職法律事務專業打破傳統認知,針對書記員的崗位特點和需求,準確定位高職法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法律素養和速錄技能雙達標的人才。書記員人才培養的素質教育是以全校素質教育類公共課程和法律專業課程來呈現的。根據書記員的崗位需求和特點,書記員人才培養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五門課程,分別是書記員工作實務、速錄、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學課程。針對書記員崗位的輔助法官訴訟程序管理的崗位需求,強化了訴訟法類的課程教學,加大了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學的教學課時,傳統的實體法律核心類課程如民法、刑法、經濟法等設置以夠用和實用為原則。速錄是書記員崗位的核心技能,為了實現學生的技能培養不斷線,第1至第4學期法律事務專業都開設了速錄課程,既有速錄基礎技能的培養,也有專門針對法庭速錄的技能培養。既有正常的課程教學也有整整三周的集中實習實訓,共計276學時以真正實現學生在畢業頂崗實習前具備庭審速錄技能。
其次,課程內容和書記員崗位職業標準無縫對接的課程內容創新。法律事務專業課程內容和書記員崗位職業標準無縫對接,畢業證書與速錄職業資格證書對接。法律事務專業的課程設置完全按照書記員崗位的職業能力需求,其課程內容也體現書記員的職業需求。以書記員工作實務為例,傳統的書記員工作實務教材偏重于簡單法律文書的撰寫,而缺失對書記員的職業素養的養成培訓、審判輔助程序管理訓練不足,卷宗管理和文書送達缺乏實務訓練。書記員工作實務課程內容以《人民法院組織法》的規定的書記員的職責為基點,歸納其典型工作任務,安排了任務型模塊的內容,使學生畢業時能迅速適應書記員崗位需求。而速錄技能作為書記員的核心專業技能,學生畢業證書的取得條件之一是取得速錄職業資格證書,要求所有的學生在第三學期(最遲在畢業時)必須取得速錄職業資格證書并達到聽打120字,分鐘、準確率90%的要求。
第三,教學過程與司法實踐過程對接的教學組織創新。法律事務專業課程的教學強調產教融合,教學過程和司法實踐過程對接。通過學校學習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技能、職業精神和專業知識,而通過崗位的校內庭審模擬實訓、校外頂崗實習夯實學生專業基礎、提高技能、提升法律專業能力,實現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實現“能力遞進,崗位成長”。加強以法官和書記員為主,主要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把指導學生頂崗實習的法官和書記員納入兼職教師管理范圍。書記員工作實務、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專業核心課程采用學校和法院合作上課的形式。以民事訴訟法課程教學為例,總計75學時,分別是校內老師授課45課時,法官和書記員就實際工作過程中碰到的民事訴訟程序實踐問題授課30課時。筆錄制作規范課程完全由法院法官和書記員集中授課,保證教學過程與司法實踐過程對接。第5學期為期10周的法院集中校外實訓和第三學年的18周的法院頂崗實習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平臺,實現了書記員崗位需求和高職法律職業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
最后,引進法院多元化評價機制的考核評價機制創新。學校與合作法院共同加強過程管理,共同完善建教學運行與質量監控體系。明確合作法院的第三方評價的主體地位,在校政雙方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由法院根據教學需要,合理安排學生的實習崗位,分配工作任務。而學校根據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要求,創新和完善教學管理與運行機制。學校和法院共同實施考核評價,將學生崗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納入考核范圍。評價內容多元化,包括學生能力評價、知識評價與素質評價相結合,總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相結合,評價價值既體現為結果評價又體現為發展導向。具體而言,學校和法院對學生的評價模式內容全面,包括其道德素質、法律素養和速錄職業技能,既有對學生和課程的結果評價又有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評價。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法律事務專業初步構建了全方位的課程實(S)驗、綜合校內實(S)訓、專業實(S)習與社(S)會服務相融合的4S實踐體系,全方位鍛煉培養學生。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成長、發展,實現自身價值,成為專業和技能雙達標的司法輔助人才。2014年起法律事務專業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增設了速錄課程,進行了創新高職法律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先后有百余名學生進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江寧區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進行為期9個月的書記員實習實訓,2015年和2016年有20余名畢業生通過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的統一招考,進入財政統一供給的書記員隊伍序列,成果顯著。合格書記員的培養,既解決了高職法律事務專業人才認可度不高、就業難的問題,突破了高職法律事務專業建設的瓶頸,同時也有助于江蘇法院系統書記員改革的順利進行。助力江蘇的司法改革:校政合作培養書記員創新了政校合作育人的高職法律人才培養機制,實現了校政的合作共贏。
責任編輯 王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