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苗苗 陳曉燕
摘要 當前,“懶癌”現象在大學里泛濫成災,成為制約大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造成了大學生“懶癌”。清除此現象,需要學校、家庭的科學教育引導,更需要學生個體堅定為理想艱苦奮斗的信念,提高自身免疫力。
關鍵詞 大學生 “懶癌” 理性分析 教育引導
1當前大學生“懶癌”現象的表征
“拖延癥”是目前很多大學生都會有的一種行為,嚴重到一定程度就變成習慣,它是指明明需要盡快完成一件事,卻總是非要到截止日期的前一秒去草草了事,這樣就會漸漸形成“懶癌”。而懶癌是什么?懶癌的前兆是拖延癥,明明手頭上一堆事沒有做,每當下定決心干正事時,卻還一直先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當拖延癥越來越嚴重時,懶惰也就越來越明顯,就惡化成了懶癌。大學生的懶惰方式“多種多樣”,其主要表現有:(1)懶得起床。離開高中緊張的學習生活,大學一般沒有強制規定每天都有課程,因此許多學生就把自己的床當成了主要活動區域。即便是醒來了望著天花板發呆也不愿起床。(2)懶得吃飯。在大學里,每到飯點時間,食堂里隨處可見打包的身影;寢室樓下垃圾桶里堆滿了方便面包裝袋;許多大學生甚至成了送餐服務的老主顧。(3)懶得做事。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前,充滿干勁,等到真正干時,泡杯茶,嗑瓜子,刷微信,看電影。臨近提交時,東拼西湊,修修改改,應付了事。(4)懶得上課。公共課不愿上,選修課不想上,專業課坐在教室刷手機;翹課成習慣,活動不參加,整日宅在宿舍“葛優躺”。(5)“保姆父母”。個人生活懶得自理,臟衣服帶回家。
2大學生“懶癌”現象的成因
當前,“懶癌”現象在大學里已經泛濫成災,成為制約大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這種現象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結果。
2.1外在因素
2.1.1全球一體化的影響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大學生在吸收西方優秀文化思想養分的同時,大學生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既受到一些消極思想的腐蝕,比如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也存在對一些思想的曲解。比如:實用主義思想,被大學生們理解為理論知識毫無價值,對他們以后走上社會沒有幫助,造成一些大學生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功利傾向嚴重、責任感缺失、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
2.1.2大眾傳媒的影響
文化產品是大學生接觸較多的一類產品,但一些只追求經濟效益的文化產品,卻在潛移默化問腐蝕著大學生的思想,扭曲了他們的價值觀,導致他們精神支柱的坍塌。清明網絡建設力度不夠,網絡、電視等大眾媒體也較為直接地影響了大學生的思想,一些所謂的真實有效事件,也有很多加工渲染的成分,就是一種吸引大眾關注的方式來謀求利益。大學生特別容易受一些負面輿論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對社會或者周邊的一些事物產生了消極思想和態度,缺乏理想信念的支撐和引導,產生一種面對現實的無力感,形成懶于行動的心理。
2.1.3教育領域各因素的影響
高校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對學生生涯規劃的指導等方面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比如很多學生覺得大學教育的內容較為陳舊枯燥,和自身的實際發展需求關聯性不高,且課堂中很多專業的社會實踐機會不足,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方法古板,都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形成了精神懶惰。除此以外,伴隨高校擴招,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悄然興起,也使得不少大學生形成了消極應對學業的狀態,在校時就用一些毫無意義的方式來釋放壓力,也促使了懶惰心態的形成。
2.2內在因素
2.2.1家庭環境的影響
大學生在孩童時代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和身邊的親人,首先他們的行為態度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影響,再者他們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思想理念形成的重要前提。最開始進入大學校園時,大學生對專業以及未來的認知比較模糊,有些父母的功利傾向明顯,沒有充分考慮孩子的發展需求以及興趣所在,盲目要求孩子選擇所謂“有錢途”的專業。一方面,大學生也受到這種功利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可能會導致一些大學生就讀的專業不適合自身。兩方面的原因都會致使大學生消極對待學業。還有父母素來溺愛孩子,沒有注重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導致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強。還有些學生的家庭可能不是很完整,使得他們性格上有所缺陷,不愿與人交流,喜歡獨自待在寢室,逐漸形成懶惰的狀態。
2.2.2行為習慣的因素
除了玩手機、吃飯、喝水、上廁所,再不想用一點力氣干別的;常用的東西一定要放在伸手就能夠到的位置等等。像這樣的生活狀態在大學校園里比比皆是。這些學生受周圍環境的錯誤引導,使得他們的三觀偏離正常軌道,有些大學生認為可以不通過努力而獲得自己想要的,或者說自己的需求可以無限制地向別人索取,進而逐漸缺乏斗志,只會墮落成一個懶人。除此以外,進入大學之后,沒有積極主動去尋找自己的目標,沒有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沒有想過明確的發展方向,于是漸漸變得“隨波逐流”,懶得主動掌握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
2.2.3逃避心理的因素
不少大學生在個人成長道路上,不能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系。遇到挫折,首先想到的不是努力解決,而是退縮逃避,這樣就越逐漸失去自信,越來越不愿努力,越來越懶,形成惡性循環。
3針對大學生“懶癌”現象的引導對策
大學階段,正是大學生為未來積累知識和技能的黃金儲備期。大學生一旦患上“懶癌”,將會對個體、集體、家庭、社會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對他們進行科學的教育引導就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1高校是主體
大學是大學生接受教育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場所,大學的職能也決定了其有對“懶癌”大學生加以重塑的責任。第一,思想是根源,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懶癌的危害,在教育中,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幫助學生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為他們提供勇于行動的正能量。第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教學組織形式應豐富多樣,注重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拓展更多的實踐平臺,使學生體會到知識運用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引導學生走入社會,走向基層,增長見識,服務人民。第四,加強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全程指導,加強學生做好學業動態規劃,并建立一定的監督機制。第五,嚴肅校規校紀,建立健全考核機制,促使學生形成敬畏制度的意識。第六,輔導員作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注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認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等。
3.2家庭是輔助
一個大學生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承載著家庭的未來。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獨立生活意識,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做好家庭教育。一是要端正自己的認識,“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家長要學會放手,讓他們學會適應大學生活,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二是要配合學校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助推器,而不是增壓閥。家長要主動與學校老師、輔導員溝通,了解學校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經常登錄學校網站,了解學校的育人動態,鼓勵孩子積極進取,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在大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得與失,不要一味地幫孩子包辦解決問題。三是在假期里也要協助孩子做好學習發展規劃,讓他們合理利用假期去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并教育他們做一個有擔當、有責任心的人。
3.3關鍵在自身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作為一名大學生,應該時刻提醒自己,你的青春需要你自己去規劃去拼搏。治療“懶癌”,與自己的惰性作斗爭,少不了“咬牙的堅持”。一是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行百里者半九十”,大學生寒窗苦讀十幾載,只為了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大學是大學生進入社會前的最后一站,須知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難,愈要認真對待。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夢想,善于堅守方能不忘初心。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自己思想總坐標,確立科學的理想信念,指引自己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為什么學。二是多方征詢意見,全盤考慮,制定科學的、周密的、客觀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并用自己的規劃去指引自己的前進方向。三是要持之以恒。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果遇到一點阻礙就畏縮不前、輕言放棄,沒有“刮骨療毒”的勇氣,那懶惰就無法根除。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必然有許多困難和阻礙,堅持不放棄,最終將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項目編號:SK2016A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