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承義 方偉
摘要 公安院校大學生安全意識強與弱直接關乎其健康甚至是生命。為了解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安全意識現狀,在調查過程中圍繞食品安全、環境安全、網絡安全、交通安全、學習安全、執法安全、法律安全以及心理安全意識等而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安全意識總體良好,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
關鍵詞 公安院校 大學生 警察 安全意識
0引言
“校園安全問題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社會問題。”學生安全毫無疑問的是校園安全問題的重中之重。與普通大學不同,公安院校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是大學生,還是預備警官,在畢業后更將成為一名正式的人民警察,肩負打擊犯罪、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任。與此同時,不得不承認的是,警察毫無疑問的是當今社會的一個危險職業,2010年至2014年5年問,全國公安民警因公傷亡22870人,其中因公犧牲2129人,因公負傷20741人,多么可怕、多么高危的職業。為提高公安院校大學生——未來的人民警察的自我保護意識,最大限度地降低人民警察傷亡,從學生時代抓起是根本。為能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公安院校大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必須要查清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安全意識現狀,只有這樣,才能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專業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施教,使廣大學生意識到存在的諸多危險,并能夠自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身安全系數。
1調查內容、方法及對象
所謂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安全意識主要有兩個方面,即其作為一名大學生所應該具有的安全意識,此之謂共性安全意識,另一方面就是指其作為預備警官所應該具有的安全意識,此之謂特有安全意識。共性安全意識主要是指所有院校大學生都應該具有的食品安全、環境安全、網絡安全、交通安全以及學習安全共五個方面的意識。特有安全意識主要是指作為公安院校大學生所特有的執法安全、法律安全以及心理安全意識三個方面。本調查研究正是建立在此概念范疇基礎上以公安院校大學生安全意識為出發點,重點圍繞食品安全、環境安全、網絡安全、交通安全以及學習安全意識等五個方面基于大學生之身份的安全意識以及執法安全、法律安全以及心理安全意識等三個方面基于預備警官之身份的安全意識對在校學生進行了調查。
本調查研究主要采取不記名調查問卷的方法,調查對象為中國刑警學院在校學生,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專業學生,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問卷392份,有效問卷385份。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公安院校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現狀分析
調查問卷主要圍繞學生在校內外就餐意愿、校外就餐的頻率、衛生條件、價格、正規程度以及網絡購買食品的種類、價錢、渠道等展開具體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周一至周五所有學生均在校內就餐,95%的學生表示在校內就餐安全衛生,但也有5%的學生表示更愿意在校外就餐,盡管校外小飯店衛生條件差,但菜品口味好,且經濟實惠,但囿于警務化管理規定的嚴格而不得不在校內就餐。94%的學生周末在校外就餐。關于校外就餐食品安全的問題45%的學生表示已經意識到小飯店、路邊攤子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但基于味道、價錢等因素的考量,還是選擇小飯店或路邊攤子就餐,尤其是早餐。55%的學生表示寧可價格高些也會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飯店就餐。18%的學生會通過網購的方式購買食品,購買時所考量的因素主要是價錢是否便宜、商品評論如何等,而很少會去關注商品生產廠家、添加成分以及生產日期等。結果顯示,公安院校大學生食品安全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令人堪憂。
2.2公安院校大學生環境安全意識現狀分析
調查問卷主要圍繞學生在生活、學習環境中的財產安全、人身安全而展開。調查結果顯示96%的學生在財產安全方面意識薄弱,究其原因在于在校內發生財物丟失的現象很少,且認為大家都是穿著警服的人怎能執法犯法。98%的學生都能意識到生活、學習環境中一旦發生火災其后果將不堪設想,故在安全用電方面都能夠遵守學校的相關規定,并能夠主動、積極的學習各種逃生技能。結果顯示,公安院校大學生的環境安全意識還是應當肯定的。這主要與公安院校大學生課程設置有關,公安院校理論教學課程多是基于《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而進行設置,因此廣大學生對于犯罪以及防范犯罪有著較深刻的認識,由此也導致了財產安全意識薄弱但人身安全意識較強的現狀。
2.3公安院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現狀分析
調查問卷主要圍繞學生的個人網絡信息及財產而展開。調查結果顯示89%的學生有著強烈的網絡安全意識,在各專業中,以計算機犯罪偵查專業學生最為突出,大三、四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相對于大一、二學生要強烈得多,達到100%,這應與其所學專業知識有著莫大關系。計算機犯罪偵查專業學生之所以突出,主要與其課程設置有關,這一專業教師多是圍繞計算機犯罪而展開教學工作,對于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的培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大三、大四學生之所以要比大一、大二學生強,既得益于年齡的增長見識的增多,更得益于專業教師日常授課。
2.4公安院校大學生交通安全意識現狀分析
調查問卷主要圍繞學生的出行安全而展開。調查結果顯示,97%的學生認為出行過程中是安全的,對于潛在危險如交通意外事故等意識程度不足,92%的學生能夠意識到網絡打車及黑車所存在的潛在危險,這其中男性學生并不認為這個潛在危險能夠對自己造成現實危害,究其原因在于自身系預備警官,認為即使危險出現自己也能夠應付,而98%的女性學生認為一旦這種潛在危險出現自己并不一定能夠應付,盡管自己也是一名預備警官。
2.5公安院校大學生學習安全意識現狀分析
調查問卷主要圍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而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7%的學生認為學習過程中并不存在任何潛在危險,5%的學生認為有但并不能確切指出危險在何處,8%的學生能夠意識到在個別課程諸如查緝戰術、擒拿格斗、射擊、警犬訓練等課程中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總的來說學生認為上述課程中危險程度由高至低其順序為:射擊、查緝戰術、警犬訓練、擒拿格斗。極個別學生能夠意識到除此課程外如現場勘查等依然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對于這一方面,絕大多數的學生并未能意識到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于其自身安全并不利,畢竟,諸多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所存在的潛在危險一旦發生,對于學生人身安全來說,將是極大的傷害,如在警犬技術訓練過程中,就曾多次發生過學生被警犬咬傷的現象,在擒拿格斗訓練過程中,亦有學生發生骨折、被“對手”打傷的現象等。
2.6公安院校大學生執法安全意識現狀分析
調查問卷主要圍繞曰后學生成為正式警察其在執法過程中將要面臨的各種潛在危險而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對于預備警官成為正式警察后其人身將面臨著極大危險這一殘酷的現實,所有學生均能夠意識到。但大一新生是一種盲目的意識,大二、大三、大四則要越來越清晰,尤其是大四學生在經歷了公安實踐鍛煉后,對于現實工作中所存在的危險能夠有著清醒的認識。從學生專業的角度看,刑偵、禁毒、治安、警犬技術等專業學生這種執法安全意識要強于其他專業。
2.7公安院校大學生法律安全意識現狀分析
調查問卷主要圍繞學生日后成為正式警察基于自身對于法律的理解及適用過程中所將面臨的各種潛在危險而展開。調查結果顯示,97%的學生能夠意識到警察執法環境在發生變化,在打擊犯罪的同時,還要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各項權利,此乃人權之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學生能夠意識到在校期間要努力學習各門法律知識,只有對自己的“武器”——法律賦予自己的權力充分了解,才能夠在有效打擊犯罪的同時更好地保護自己。
2.8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安全意識現狀分析
調查問卷主要圍繞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而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少數學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隱患。心理的不健康,易導致其在校期間發生意想不到的結果,近年來偶見報道有大學生出現自殺傾向并付諸實施的現象,這于學生個人、學生家庭、學校而言,都是極其不利的,更何況,一旦這種隱患得不到清除,難以保證其日后成為一名正式警察后能夠堅強地面對各種壓力。因此,教師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專業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各種表現,防止這種現場的出現、惡化甚至是發生。
3結語
通過調查結果可知,絕大多數公安院校大學生具有強烈的安全意識,但尚有一小部分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安全意識的強弱直接關乎其健康乃至生命。公安院校大學生安全意識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未來警察隊伍流血犧牲事件的多與少。以女大學失聯為例,有學者指出,“安全教育的缺失應該是導致失聯悲劇頻頻發生的最深層問題”,“安全意識是保障大學生安全的前提,保證高校大學生安全,首要在于加強大學生安全意識,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因此,為保障學生安全,降低警察傷亡,應在其學生時代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安全意識。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公安院校大學生安全意識狀況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JG16DB475)階段性研究成果;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高教研究立項課題《公安院校警犬技術專業大學生自我保護問題研究》(項目編號:GHYB160190)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