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重金屬專項監測結果對湖南省涉重金屬企業的污染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專項監測的成果與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涉重企業廢水循環使用企業的認定工作、對循環廢水增加配套處理設施、加強涉重企業周邊環境的監測等具體治理監管對策。
關鍵詞:重金屬專項監測;污染;現狀;監管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2012303
1引言
為了解湖南省重金屬污染源廢水排放情況,檢查國家“十二五”重金屬總量減排考核工作成效,湖南省環境保護廳組織開展了重金屬廢水專項核查監測。
2專項監測范圍
重金屬專項監測工作范圍是對湖南省轄區范圍內涉重金屬企業的廢水總排口、車間排口、生活廢水排口、雨水排口及其它以各種形式存在的外排口開展核查監測工作。對于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的企業,則監測車間排口及廢水循環池。監測因子主要有總鉛、總鎘、總砷、總鉻、總汞、六價鉻、總銻及總鋅。
3專項監測結果分析
3.1污染物超標情況
2015年重金屬污染源專項監測工作中,全年分三期對327家、340家、346家企業開展核查監測,分別發現超標企業15家、10家、8家,超標率分別為11.4%、6.94%、5.93%,具體情況見表1。
為確保市(州)監測站在專項監測工作中監測數據的代表性,湖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以下簡稱省站)隨機在14個市(州)對101家企業開展現場核查監測工作,其中13家企業存在超標情況,超標率為12.9%。具體情況見表2。
3.2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情況分析
3.2.1衡陽水口山地區重金屬污染情況
2015年重金屬專項監測工作中,省站對衡陽水口山地區11家涉重金屬企業進行專項監測,其中有4家企業廢水循環使用,7家企業廢水外排至曾家溪或康家溪。監測的6家外排廢水中僅發現1家企業總排口廢水存在超標現象。
曾家溪、康家溪作為水口山地區主要納污水體[1],水質中重金屬含量是集中反映水口山地區涉重金屬企業外排水質情況的載體。根據2010年監測資料,曾家溪、康家溪水質中鉛在不同水期超標倍數在3~17倍之間。在2015年專項核查監測工作中,對這兩條溪水水質進行了監測,結果表明砷、鉛、鋅均未出現超標。
將2015年專項監測工作中的曾家溪、康家溪水質監測結果與歷史數據進行對比[2],結果表明,該兩條溪水水質已經出現明顯好轉,也充分顯示這幾年湖南省對湘江流域重金屬專項治理工作成效,已得到充分體現[3]。
3.2.2婁底錫礦山地區重金屬污染情況
婁底錫礦山主要涉重金屬行業為常用有色金屬冶煉、常用有色金屬礦采選,目前主要是10家銻冶煉企業。在這10家銻冶煉企業中,除1家企業有廢水排放外,其它9家企業的廢水均循環使用。經監測部分企業循環水池廢水,其總砷、總銻含量非常高。如某公司鼓風爐車間廢水收集池廢水中總砷濃度為10.26 mg/L、總銻濃度為11.6 mg/L;另一公司雨水收集池廢水中總砷濃度為3.94 mg/L、總銻濃度為11.4 mg/L。
對婁底錫礦山周邊水體多次跟蹤監測,發現企業周邊地表水船山水庫、漣溪河民主橋、青豐河萬民橋等監測點位砷、銻存在超標現象。該地區在主要重金屬企業的廢水不外排情況下,根據監測情況分析,導致該周邊地表水砷、銻仍出現超標。分析原因,一是由于該地區為含銻礦產品比較豐富,地下水中砷、銻本底值較高;二是婁底錫礦山地區為全國的銻產品開采、冶煉中心,由于歷史原因該地區環境問題未受到足夠重視,導致其周邊水體底泥中砷、銻濃度比較高,從而引發地表水中砷、銻濃度比較高;三是該地區相關企業廢水未能完全做到廢水循環使用、企業雨、污分流情況不夠徹底,從而引發周邊地表水砷、銻濃度比較高。
3.2.3“錳三角”地區重金屬污染情況
湘西錳三角及周邊地區的花垣縣是湘、黔、渝交界“錳三角”地區的三縣之一[4],初步形成了以錳鋅礦石采選、電解錳和鉛鋅冶煉為主的工業生產格局。2015年重金屬專項監測工作中,對“錳三角”地區7家重點電解錳企業進行了專項檢查,檢查發現,電解錳企業工藝廢水、酸浸渣尾礦庫廢水均全部循環使用,僅部分企業的冷卻水外排。監測結果表明外排的冷卻水均未出現超標情況。但對“錳三角”湖南地區部分地表水斷面進行采樣監測,發現地表水中錳濃度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標情況。
在對“錳三角”專項監測工作中,監測的電解錳企業廢水均循環使用,而相應的其受納水體水質中錳出現超標情況。分析原因,一是由于輸入性污染造成,可能是來自外省涉錳企業的超標廢水[5];二是由于近幾年來,電解錳企業由于市場行情萎靡,為節省成本,將酸浸渣尾礦庫廢水或工藝廢水偷排入酉水,從而引起水質中錳超標現象。三是自2009年開展“錳三角”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后,部分地區可能出現小型、非法涉錳企業,這些企業廢水偷排至酉水中,對酉水水質造成很大的影響。
4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
4.1廢水循環使用的企業較多,監管較困難
2015年在重金屬專項監測工作中,共監測了1013家·次企業,其中將近500家·次企業在環境監測部門開展監測時廢水循環使用,不外排。廢水不外排時,環保部門不能對監測結果進行評價,從而不能獲得有效的監測結論,使環境監管部門不能較好的進行監管。建議環境管理部門應加強涉重金屬企業廢水循環使用企業的認定,如在進行清潔生產審核時,嚴格把控企業廢水循環使用關,以防假借部分企業利用廢水循環使用之名,實施偷排。
2017年6月綠色科技第12期
李啟武:湖南省涉重金屬企業污染狀況分析及治理對策探討
環境與安全
4.2循環使用的廢水重金屬含量較高,環境安全隱患較大
在開展監測的循環使用的廢水中,一類重金屬污染物濃度含量較高,甚至某涉鉛企業的循環水池中鉛濃度達到100 mg/L;如果含高濃度重金屬循環廢水未及時進行處理,當企業因事故或管理不善時,造成廢水外排至外環境,將嚴重污染周邊環境。建議環境管理部門下發相關文件,對于涉重企業采取廢水循環使用的,必需配套建設相應的重金屬處理設施,及時將高濃度的重金屬廢水處理后,才能進行回用,杜絕廢水僅靠簡單沉淀后就回用的現象。
4.3部份涉重金屬重點區域地表水重金屬存在超標情況
2015年涉重金屬專項監測工作中,對婁底錫礦山、衡陽水口山、湘西“錳三角”地區企業周邊環境水體進行了監測,發現部分重金屬因子存在超標,而這些地區的涉重金屬企業基本處于廢水循環使用狀態。分析企業周邊水體重金屬超標原因,一是涉重金屬的重點區域由于歷史原因,造成其周邊水體重金屬因子本底值較高[6];二是周邊水體可能遭受到涉重金屬企業氣型污染,導致部分重金屬因子超標;三是部分涉重金屬企業雨、污未分流或分流效果不佳,造成初期雨水直接外排至周邊水體,也勢必會造成水體部分重金屬因子超標;四是部分企業借廢水循環使用之名,實施偷排,僅是在環保部門檢查時廢水實施循環使用。建議加大對涉重金屬企業周邊環境的監測頻次,防止企業排污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
參考文獻:
[1]
包曉風,秦普豐,朱利權,等.“十五”期間湘江株洲段水質環境監測與分析[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34(1):152~155,168.
[2]唐彬,彭英湘.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的原理綜述[J].環境保護,2014,8(1):279,281.
[3]雷鳴,秦普豐,鐵柏清. 湖南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現狀與分析[J].農業環境與發展,2010(2):62~64.
[4]熊素玉,張在峰.我國電解金屬錳工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錳業,2005,23(1):10~22.
[5]馬燕,崔旭光. 重金屬對環境的污染[J].內蒙苦環境科學,2008,20(4):18~20.
[6]羅孟君,陳宗高. 重金屬污染現狀及對策分析[J].廣州化工,2016,44(3):11~12.
Discuss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n Pollution Situation of
Metal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Hunan Province
Li Qiwu
(Key Laboratory of Heavy Metals Pollution Monitoring,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unan Provinci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Changsha, Hunan, 410014, China)
Abstract: The heavy metal pollution status of relevant companies in Hunan province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heavy metal special monitor. The results of special monitor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