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飛


摘要:物理美育就是在物理教學中,發掘各種美的教育因素,使學生充分感受自然美、社會美以及科學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在農村物理教學中有機滲透美育的實踐中,筆者做了一點挖掘:在美麗畫卷上游覽美;在日常勞動中挖掘美;在文化長廊里品味美;在智慧人格中感悟美;在高新科技上發現美.在物理教學中滲透美育,積極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習的興趣與潛能,值得重視與踐行.特別是農村普通中學,在大多學生學習意識薄弱、甚至厭惡學習的環境下,在物理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美育,更是能讓其主體參與度最大化,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
關鍵詞:物理教學; 美育; 實踐
美育屬于情感教育,中學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在各科教學中的滲透.物理美育就是在物理教學中,發掘各種美的教育因素,使學生充分感受自然美、社會美以及科學美,逐漸形成一定的鑒賞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最終能實現美育的任務.同時在物理課堂中有機結合美育,利用學生內在的“審美”情感,可以激發學生更加熱愛物理學科,積極主動參與科學探究,使物理課堂學習更顯活力.
而在農村學校,由于深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物理教學仍以知識傳授、提高成績為唯一目的,總是輕視美育的滲透與結合;時常有人還會認為農村沒有城市中美麗的花園廣場、藝術化的建筑與藝術展館、時尚的潮流、新興的企業等,覺得沒有美育的“源泉”,更加忽略或淡化美育.
隨著新課程改革,筆者在農村實際教學過程中,對物理課堂教學中借助身邊的載體有機滲透美育做了一點思考與實踐.
1在美麗畫卷上游覽美
物理教科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圖片,特別是現在教材又都是彩色版面.在教學過程中多展現這些“美麗畫卷”,進行知識教學的同時利用它們讓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在觀賞圖畫中,發現物理課堂學習生動有趣的一面.
自然景觀的圖片:“幻日”凸顯光之神奇,大自然“水、山、樹”的交融體現光、力的美,各地壯麗的“瀑布”顯現力量美等等.
生活場景的圖片:游泳的場景、電動游樂場的場景、運動比賽的場景等等,用生活美的畫面,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勾起美好生活的回憶,激發學習潛能.
科學家、科技品的圖片:安培、焦耳、牛頓等物理學家的肖像,是一幅幅美麗的藝術作品,欣賞人物畫的同時,認識偉大人物;介紹科技品的圖片教材中也有很多,它們當中許多本身就是藝術品.
2在日常農村的勞動中挖掘美
“勞動是光榮的,勞動者是最美的.” 展現農村勞作的生活實例,使學生意識到物理就在勞動生活中,拉近學生與知識學習的距離.教師憑借課堂駕馭力,用語言陳述勞作場景、實物展示、親身參與等形式引導學生感悟美就在普普通通的勞動中,勞動創造了“萬畝荷塘綠”、“千島菜花黃”、“獨特的本鎮古民居群”……這不僅塑造心靈美,更彰顯智慧美.
物理課堂結合農村勞作的地方很多:蒸發的影響因素時有鋪曬稻麥,比熱容時有“晚進水、早出水”的育秧技術,簡單機械時有鐮刀、鋤、鐵鍬等勞動工具,浮力時有河塘、魚、船,如此等等.
3在文化長廊里品味美
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藝術瑰寶,在絢麗的詩句中卻也蘊含著許多物理知識,有著深遂的文字美、意境美.在物理課堂中適時的應用,會活躍課堂氣氛,輔導知識學習,品味文化韻味.
能量學習中介紹唐詩“黃河遠上白云間”、“不盡長江滾滾來”,磅礴氣勢中反映出黃河、長江蘊藏著巨大的機械能;內能和熱量學習時,穿插毛主席的詩“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在理性的課堂中帶來一縷美景詩意;物體運動時介紹敦煌曲子詞“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在美麗風光的遐想中理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光現象學習中提起古詩名句“潭清疑水淺”、“池水映明月”,借池塘美景的印象,呈現光的折射和反射.
4在智慧人格中感悟美
民間有許多美麗的傳說,物理學史上許多發現也伴隨著動人的故事.我們可以精心設計,使故事生動有趣,用趣味性語言活躍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領悟智慧的美.
物理學史中的故事:牛頓從蘋果落到頭上這一“戲劇化”的生活經歷中,思索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故事;瓦特從小看到燒水時壺蓋頂起,與蒸氣機結緣的故事;科拉頓令人遺憾痛惜,跑失“電磁感應”的故事等等.
民間傳說中的故事:阿基米德發現皇冠之謎、用“魔火”燒毀敵人戰船的故事,七歲曹沖稱象的故事,中國新疆聰明的阿凡提的故事等等.
在故事中,學生也會感受到智者的人格之美,從而得到心靈上的洗禮:哥白尼探索宇宙的求真態度與對封建宗教的無所畏懼、不怕死的精神,居里夫人熾熱的愛國情感與持之以恒的探究精神,愛迪生對發明創造執著的熱愛.
5在高新科技中發現美
人類在探索中發現并掌握了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又“反哺”人們的生活,使生活更美好.而且許多科技產品,本身也是藝術品.物理課堂教學中結合知識教學,展示科技的魅力之美,會使學生對物理學產生敬仰與向往.
指南針是千年前那個時代的高科技,它讓我們聯想到“鄭和航海的壯觀”,激起心中的民族自豪感;現代電腦,向世人展示了非凡的能力,帶來美幻的虛擬世界;特技在電影藝術中產生的特殊效果,沖擊人的視聽,震撼觀眾的心靈;現代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讓我們看到新穎的太陽能汽車、壯麗的風車發電場;國慶閱兵式上高新武器,外觀美中透著莊嚴威武;飛機翱翔天空,火箭讓人造衛星遨游太空,讓我們看到浩如煙海的天空、探尋神秘的星體,欣賞天際宇宙的“美”.
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關注基礎的知識與技能,而且要求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科學探究、體驗科學探究.在實際工作中,要積極開展多種形式,使學生樂于探究、勇于探究、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為此,在物理教學中借助各種載體滲透美育,積極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習的興趣與潛能,便值得重視與踐行.特別是農村普通中學,在大多學生學習意識薄弱、甚至厭惡學習的環境下,這更是能讓其主體參與度最大化,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蔣孔陽,朱立元.美學原理[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1999.
[2]中華人民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2.
[3]劉炳升,李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科版)物理[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