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娟 李娟娟
摘 要 作為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的《三國演義》,亦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它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男性群雄逐鹿爭霸的畫卷,其中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有四百多個,其中也涉及到一些女性形象。這些女性形象特別是后妃形象一直為人所忽略,她們雖然不是整部小說的重點人物,但她們的出場是為了襯托男性形象,故而非常必要。這些后妃形象因為其特殊的身份在小說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何后便是其中的后妃形象之一,學者對其研究過于簡略,只是將其定性為一個善妒奪權的反面形象,缺乏系統研究。本文針對何后形象專門展開研究,揭示其背后隱含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 三國演義 何后 悲劇 形象
中圖分類號:I207.413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是小說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由于作者所處時代不同,他對女性形象的塑造側重點也會有差異。在唐傳奇《霍小玉傳》中,霍小玉這一悲劇形象的塑造以她的情感為基點;在明代奇書《金瓶梅》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則以情欲為重點;誕生于清朝中期著名的長篇小說《紅樓夢》則以女性的才華為關注點……《三國演義》則是以東漢末年的連綿不斷的戰爭為大背景,描繪的是一副群雄逐鹿的畫卷。小說是一部男性的贊歌,男性人物眾多個性鮮明,雖然中間也贊揚了部分女性,但對女性描寫與刻畫則相對匱乏且臉譜化,況且她們的作用主要是用來襯托男性形象的。據有關學者統計,《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六十余人,真正能在臺前表演的也不過十幾人。可以說《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只是作為一個符號,或者一個工具而存在。漢靈帝的何皇后也是其中一員,作為一個反面形象一直被人詬病。下文筆者將全面而系統地分析何后的形象。為了便于指稱,下文將統一稱為何后。
1何后形象的研究現狀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代的長篇章回小說。它的故事情節與塑造的英雄形象廣為流傳且深入人心。《三國演義》自問世以來,人們便對它青睞有加,與之相關的作品如戲劇之類層出不窮。近幾十年來,與之相關的學術作品也紛紛問世,其中便有研究女性形象的論文,盡管各家觀點不一,但大都以男性視角來看待《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多數的學者對《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持否定態度,認為她們是男性的附庸,是道德的符號。作為小說開篇提到一個的女性何后,她的形象也有學者進行過專門的研究。只不過,她是令人詬病的反面人物形象。如高燦的碩士論文《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與女性觀研究一文中,將何后定性為在權力的角逐中兩敗俱傷的后宮之主;郭韻奇的論文《三國演義》的男性與權力女性的地位比較一文認為何后是權力中心的女性掌握了一定的殺伐大權;堅毅在論《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一文中,將何后定義為妒婦。總而言之,在以往的論文中何后都是以反面形象出現的,是被學者們批評的對象。
2何后的形象
2.1嫉妒心強、狠毒外露
嫉妒與狠毒是漢靈帝與董太后為何后貼上的標簽。何后原本出身于一個地位卑微的屠戶之家,她原來也不過是個普通女子罷了,一朝被選入宮封為貴人,生了皇子劉辯之后被立為皇后。這是何后的轉折點,她由原來的一介的平民變為一個地位不太顯赫的貴人最終踏上皇后的寶座,從此開始主宰后宮。深宮里的女子一朝獲得尊位,便開始擁有一定的權力。何后也不例外,她想要永葆榮華富貴。當靈帝不再關注她開始寵幸王美人時,何后已經產生嫉妒之心了。此時的何后還在克制,并未采取任何行動。當王美人誕下皇子劉協之后,靈帝與董太后都很偏愛劉協,這更加激發了何后的嫉妒心,何后再也不壓制自己的內心的嫉妒了直接鴆殺了王美人。按照古代賢后的標準,何后不應該有嫉妒心,更不應該鴆殺王美人。可是她偏偏都做了,這是她強妒性格的體現。她倚靠手握重權的哥哥何進,無視皇帝與太后之命,視其他嬪妃的性命如草芥直接殺害。
王美人與皇子劉協的存在威脅到了靈帝對何后母子的寵愛,何后鴆殺王美人是純粹出于嫉妒。王美人死后,劉協直接由董太后來撫養。這是因為靈帝怕何后鏟除劉協。這其實從透露一個信息就是何后也絕不是善良之輩,也是為了自己的私欲不擇手段狠毒之人。因勸說董太后不要干預朝政而引起了董太后的不滿,董太后直接罵了她并說要除掉她所依賴的對象何進。這使得何后有了警覺之心,便直接宣何進來宮中商議大事。后來董太后被鴆殺,雖不是何后所為,亦與之脫不了干系。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在何后授意之下,何進派人鴆殺了董太后,也除去了董太后所依賴的外戚勢力。這正是何后狠毒的體現,一旦面臨身邊的威脅,直接斬除絕不為自己留禍患。
2.2見識淺短、思慮不周
說到底,何后也不過是深宮里的一介女流,因為出身卑微,她本身見識就算不高,一心只想取悅皇帝保住榮華富貴。在靈帝駕崩之后,她成了一位寡婦,一心想讓兒子順利繼承大統。鴆殺王美人時,她自以為鏟除了威脅。她的嫉妒與狠毒卻使得董太后對她特別不滿。所以,在鏟除董太后時,何后還算思慮周全萬般謹慎。可真正手握權力之時,她卻思慮不周了。宦官干政殺害正直之士,何后應該是有所耳聞的。在何進要斬除宦官時,何后見識淺短思慮不周了。她還為宦官擔保還為他們求情,認為沒有張讓等人她娘家人就不能身居顯位享受榮華富貴了。何后開口為宦官求情之后,何進就不再誅殺其他宦官了。這直接導致何進被誅,隨后何苗亦慘遭毒手——她所倚賴的母家勢力頃刻垮臺,也為日后她與少帝被挾持、被殺害的悲慘命運種下了惡果。
或許何后為張讓等人求情是出于私心,她想讓母家勢力與宦官互相制衡,從而使自己的兒子能夠順利執政。因為她思慮不周,亦無遠見之明,再加上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實權,最終只得自食其果。
2.3個性剛直,不愿應變
原本出身于卑微的屠戶之家的何后,一朝被選入宮當上皇后之后,她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見到靈帝只寵愛王美人與劉協,何后剛直的個性忍受不得,便直接鴆殺了王美人。因鴆殺王美人,她給董太后和漢靈帝留下了一個妒婦的惡名。在看到董太后干政專權之時,何后便宴請董太后,并以呂后家族為例勸說她要歸政于皇帝與大臣還朝堂些許寧靜。董太后聽后勃然大怒直接辱罵何后。何后不甘示弱,導致兩宮互相競爭。這是何后剛直性格的體現,從中也可以看出平時兩宮的關系并不融洽——何后面對董太后并不是逆來順受委曲求全。何后若懂得隨機應變的話,可能與董太后的關系并不是如今這樣的劍拔弩張。何后不愿應變是因為她有可倚靠的強勢的母家勢力。何后剛直、不愿應變的個性最終讓她吃了大虧。當少帝與何后被董卓挾持到長安后,他們真正的不幸才來臨。當董卓派李儒等人鴆殺少帝與何后時,何后面對這些亂臣賊子破口大罵絲毫不懼。這也是何后剛直性格、不愿應變的體現。何后不愿應變是因為此時她還沒有認清形勢,還以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太后,還有可倚靠的強勢的母家勢力。殊不知,她已經踏進了死亡之門。
3何后形象塑造的意義
雖然何后僅在《三國演義》的前四回中出現過[],但她是整部小說中不可或缺的女性人物形象。她既不是值得羅貫中稱頌的深明大義的女性,也不是值得羅貫中特別譴責的偷奸犯科的女性。羅貫中只是如實地刻畫了何后的形象,并沒有進行直接評論。何后也是個令人同情的角色!她被選入宮并非出于本意,鴆殺王美人是先下手為強為了自保,勸說董太后無果后只得放手一搏與之競爭,為宦官求情導致兄長被戮,自身反遭亂臣屠戮。作為處于亂世中的一個弱小的婦女形象何后,竟然也像普通百姓一樣遭受流離失所、朝不保夕之苦。可見戰爭給民眾帶來了多么慘重的災難!文中的何后固然令人憎恨,但更多的是令人同情。她讓《三國演義》中女性形象更加鮮明,更加值得令人探究。
4結語
《三國演義》雖然整部作品反映的主要是男性世界的權術斗爭與戰爭,但其中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后妃形象不可或缺。她們以鮮明的女性形象特征,豐富著小說的敘事與內涵,在小說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何后是《三國演義》中較早出現的女性之一,雖然她只在小說的前四回出現過,她的作用與影響我們不能忽略。她是兩宮斗爭中的勝利者,卻是亂臣董卓挾天子專權掃除障礙的犧牲品。作為亂世之中的地位高貴的皇室成員,尤其是母家勢力垮臺之后,何后徒有空名無所倚靠,又遭人脅迫顛沛流離嘗到了太多的辛酸與無奈。她是個悲劇角色,較早地為我們展示了漢朝皇室成員在亂世中的命運。她的悲劇人生,也為我們研究魏、蜀、吳三國覆滅時其他皇室成員的命運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注釋
① 《三國演義》中何后的正面形象在第二回到第四回提到,第一回的“婦寺干政”可能也有何后,為了便于敘述,統一為何后形象出現在前四回。
參考文獻
[1]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全兩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0.07.
[2] 楊鑫.《三國演義》女性形象研究[D].湖南:長沙理工大學,2013.
[3] 高燦.《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觀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5.
[4] 郭韻奇.《三國演義》中男性與權力女性的地位比較[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5).
[5] 堅毅.漫談《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及其類型[J].海南師院學報,1997(01).
[6] 堅毅.論《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形象塑造[J].江西社會科學,19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