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力
摘 要:在應用型高校轉型的背景下,許多獨立學院開始思考和調整辦學思路,以培養新時代應用型人才作為目標。文章以物流管理專業作為研究對象,基于獨立學院的視角下,分析了現階段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問題,并結合應用型高校辦學宗旨和要求,提出調整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相關建議。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物流管理;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F642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 growing number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have been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rethinking and revising their school policies and oper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develop applied talents required in the new era.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dependent colleges,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setting up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s in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department and propose effective suggestions on how to revise the course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ransformation that align with the tendency of professional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 needs.
Key words: applied univers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setting
目前,我國本科教育有公辦本科、技工學院和成人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體系;獨立學院以專業廣泛、辦學靈活等特點,受到不少學生歡迎。獨立學院不同于公辦大學重視科學研究的投入產出,也不同于技工學院側重學生最基本的就業能力培養;獨立學院既要學生掌握專業知識,也需要學生學會相關行業設備的操作。其中,獨立學院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就體現了獨立學院辦學的這一要求。2015年,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1],全國許多獨立學院作為應用型高校轉型試點學校,進行了應用型高校辦學的思考和討論。針對轉型期的應用型高校改革,一些研究高校教育的學者也提出自己的思考。例如,邵丹和朱林莉認為應用型高校在轉型期要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設立既有實用性又有專業特色的學科體系[2]。李曉東和李道勝則認為地方本科高校在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時要強調服務地方經濟和滿足行業需求[3]。筆者以獨立學院應用型高校轉型為背景,探討獨立學院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
1 物流管理專業的特點
物流管理是一門以運輸、配送、倉儲、裝卸、包裝等物流知識為基礎,以運籌學、統計學、國際貨運代理、生產運作管理、港口管理等商科知識為依托,加之相關的物流設備操作和管理技能實訓綜合形成的專業。因此,物流管理專業具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專業知識具有實際應用性。物流管理是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一門學科,其開設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社會生產中貨物移動所帶來的問題。例如物流從業者需設計和優化物流運輸線路、合理安排裝卸貨物等日常生產所面臨的情況等。這一要求使得物流管理專業知識必須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要求學生也具備一定的物流設備操作能力。因此,純課堂教育不能滿足物流管理專業學習的需要。第二,專業知識具有多學科混合性。物流管理專業既然是基于實際生產管理所開設的專業,其專業知識內容也必定涵蓋日常生產管理中的方方面面,具有多學科混合的特點。例如港口管理這門課程,其內容既有港務管理、港口生產管理等管理學內容;也有港口設備操作使用及維護等工學內容。多學科混合的特點使得一般的理論課和實訓課分開安排課程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傳授專業知識。第三,專業知識具有層次性。如同其他學科一樣,物流管理專業的內容雖然涵蓋廣泛,但是專業知識之間也具有層次性。現有的課程安排大致是這樣的:大一安排物流學和物流管理課程;大二安排運輸、配送、倉儲等物流實踐內容;大三安排國際貨運代理、集裝箱管理等物流管理內容;大四安排專業實習。此課程安排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但也有不足之處。
2 物流管理專業現有課程設置普遍存在的問題
2.1 物流管理課程專業性不足
獨立學院物流管理課程的專業性不足主要表現在對本科教育和高職大專教育的教學要求不同。現有的獨立學院大都是以本科教育為主,課程設置上與高職大專有所不同。但是,應用型高校辦學轉型以及獨立學院的教學層次都要求物流管理專業更側重于實際應用和熟練操作為主。這就導致了物流管理的課程出現了“三不像”的現象:既不像本科教育那樣要求教學有深度、有廣度;又不像高職大專那樣教授實用技能;更不像成人教育那樣只傳授基本知識。這些問題都體現在課程的安排上,形成了現階段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困境。
2.2 現有課程沒有滿足完全學分制
獨立學院未來的教學發展之一就是完全學分制。所謂完全學分制就是放棄過去的固定教學培養計劃對學生選課和自主發展的限制,強調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物流管理專業現階段的課程結構主要是“商科平臺課程”+“公共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課程安排相對固定,學生選擇課程的自由度很低,不能滿足完全學分制的要求。而且,除了實訓課采用過程考核的考核方式外,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大都采用筆試或者論文的方式考核,缺乏靈活性。
2.3 理論課與實訓課安排不合理
因為獨立學院財政和場地的原因,很多物流管理專業的實訓課程開設都遇到了困難。缺乏有效的實訓課程體系,使得現階段物流管理專業實訓課程顯得尤其缺乏。這些實訓課程大都只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3D模擬操作,缺乏實際操作的感性認識。實訓課程減少勢必造成理論課程的增加,學生抱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成了“文科”課程。可見,實訓課程的多少好壞直接影響了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學品質。而《指導意見》明確說明“實訓實習的課時占專業教學總課時的比例達到30%以上”[1],強調了實訓課程在應用型高校辦學轉型中的重要地位。理論課和實訓課安排問題還體現在理論教學和實踐存在時間和空間分離的現象。例如,很多高校的供應鏈實訓課程比起供應鏈理論課程滯后一個學期,學生先學習供應鏈管理理論,下一學期才開始供應鏈軟件的模擬實踐,學習過程出現斷層。雖然任課教師可以安排課內實踐學時進行補充,但仍不是長遠之計。
2.4 現有物流課程體系缺乏專業特色
物流管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專業,其課程內涵也較為廣泛。現有的課程體系大都是管理學知識加上幾門物流學必選課構成的。這樣的課程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只能了解企業物流的過程,卻不能應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經濟形勢。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深,港口物流、跨國物流、電子商務物流逐漸興起,面臨海洋物流的崛起和電子商務的普及等世界新經濟潮流,物流課程需要全面改革,突出專業特色,提高教學的實用性,才能完善物流課程體系。
3 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建議
總結現有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不難發現其原因就在于以“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與以“學生主導”的教學模式之間的差別。傳統教學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由教師制定學生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培養標準化、專業化人才。然而,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同一套標準的教學流程并不一定適合每一位學生。因此,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課程設置的建議:
3.1 以“應用為主”的教學思路轉變
應用型高校辦學目標的設立,是新時代對于獨立學院辦學宗旨的一次轉型要求和機會。“應用”的本質并不是放棄教材、放棄專業屬性,只關注實際操作和社會實踐。“應用”本質應該是在已有的學科基礎之上對專業教學內容去偽存精、化繁為簡,根據行業的現實需求動態調整教學內容,以及優化實訓課程。轉變傳統上以“教綱為主”、“研究為主”的教學思路,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
3.2 專業課程模塊化設計
本科專業設立之初就已經具備了完整的專業教學計劃、課程體系及課程安排,學生大學四年將按照此計劃進行專業培養,課程設置較為固定。獨立學院實行完全學分制之后,教學計劃可以把原有的四年課程內容轉變為不同的教學模塊:大學公共基礎模塊(高等數學、大學英語、思想政治課程等)、商學院平臺模塊(電子商務、ERP系統、運籌學等)、物流管理專業基礎模塊(物流學、物流管理等)、物流實踐環節模塊(運輸管理、倉儲管理、配送與配送中心等)、物流仿真實訓模塊(供應鏈仿真模擬實訓、物流運輸仿真模擬實訓、配送中心仿真模擬實訓等)等內容豐富的教學模塊。此外,調整選修課的數量和比例,完善選修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高自由度的課程組合選擇,滿足完全學分制的要求。
3.3 基于行業應用的實訓課程改革
以“應用為主”是整個應用型高校轉型的核心,實訓課程改革的內容也應該基于行業應用。在當今物流行業應用之中,訂單填寫和錄入早已實現二維碼化,使用RFID或攝像提取訂單數據,并進行大數據分析。而現有的實訓課程很多還停留在人工制單,或者軟件模擬制單的階段,并沒有進行相關的數據采集和分析。這樣,學生只能學會簡單的物流制單操作,而不能完成實際物流數據的分析和管理,不能很好地進行物流服務和營銷。因此,實訓課程要做到有限的資金投入下結合行業應用,對口相關產業鏈需求,改革實訓課程內容,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
3.4 創建有專業特色的物流課程體系
面對獨立學院現有的辦學情況,建立完整的專業課程體系較為困難。既然不能“面面俱到”,那突出專業特色的物流課程體系將成為獨立學院物流課程設置的一種方法。以筆者所在的物流專業為例,通過創建以港航物流為特色的物流專業,不僅加強了專業的實用性和學術層次,也深受學生的歡迎。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的物流管理專業在應用型高校轉型之際,應根據自身教學定位與相關行業需要,順應時代潮流,積極為高校學生提供以行業應用為主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安排,逐步形成以“應用為主,兼顧創新”的新型獨立學院專業課程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 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EB/OL]. (2015-10-23) [2017-04-09].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2] 邵丹,朱林莉. 轉型期應用型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5):254-255.
[3] 李曉東,李道勝. 地方本科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臨沂大學為例[J]. 臨沂大學學報,2016(1):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