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岑
摘 要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而且也是實踐的問題。要使教師道德原則和規范成為教師行為的準則,必須依靠教師本身不懈的努力,自覺地進行修養和鍛煉,才能形成良好的師德風尚。
關鍵詞 農村 小學教師 職業道德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內容十分精深廣博,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一書中已闡述得非常透徹。在此,我只針對自己在這十幾年的工作中,如何理解和怎樣提高自身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向大家切合實際地淺談自己的一些見解,拋磚引玉,僅作參考。
1嚴于律己,立身為教
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往往依賴于學校教育中每一個細節的熏陶與感染。而老師平日里,在生活與工作中的行為習慣,則起到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教育學生刻苦學習,那么老師就得先有扎扎實實的工作作風;想要教育學生講文明、懂禮貌,那么老師就得學會尊重學生、善待孩子;如果想要求學生講究衛生,那么我們就得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隨手撿起身邊廢棄的良好行為習慣;如果想讓課堂活躍起來,那么老師就要學會莞爾微笑,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如果要求學生要遵守班規校規,那么我們老師就得做到時刻堅守自己的崗位職責;如果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那么我們就得懂得堅強地笑對人生……這些不勝枚舉的范例看似平凡,卻會潛移默化地引導著我們學生健康、自然地成長,共同促進校園生活文化和諧發展。
2善于學習、提高業務技能
(1)勤于閱讀有關教育的書刊雜志,這樣可以陶冶情操、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法。近些年來,我一直在訂閱《少先隊小干部》、《基礎教育》、《小學語文教育》和《演講與口才》等有助于教育教學的書刊,獲益匪淺。其中《少先隊小干部》讓我了解了外面世界孩子們的成長之路與心聲,指導我們老師應如何結合實際開展課外活動,豐富校園生活,讓學生體會到原來我們的童年生活還可以如此多彩,幫助他們尋找生活的快樂,激發他們培養學習的興趣,同學們也愛不釋手。而《基礎教育》一書中的精彩言論專欄,收集了當代著名教育精英的論壇。內容非常講究,精練樸實的語言,很少是喊口號的空洞的大道理,常常通過分析真實具體的教育現象,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以人為本”的教育發展觀,討論了該如何看待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聯系與發展,提供了不少的教育機制,充分體現了師德的無盡魅力。教育工作中的很多“疑難雜癥”,在這里找到了“病根”與“治療秘方”,讓我感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境,心情激動澎湃,恨不得立馬和全校老師共同分享這份海闊天空的快樂。《小學語文教師》讓我了解到語文教育的發展動向。《演講與口才》提煉我口語的素養,妙趣橫生的話語為課堂提升了氣氛。
(2)精誠團結、虛心請教。和睦友好的工作環境,很有利于身心健康,心情愉快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我們要保持平衡的心態,客觀地看待問題,激情地投入工作,盡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完成每項任務。謙虛是一種美德,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今時代雖然提倡個性張揚,鼓勵自信自強,但并不意味謙虛過時;相反,張揚個性和自信自強只有建立在謙虛的基礎之上,才不會陷入自負和狂妄的誤區。所以工作中一定要戒驕戒躁,坦誠反省自己的不足。通過開展聽課、評課等活動,促進思想溝通、交流經驗;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共同探討教育教學方法,掌握更多的教育理念,服務于教學。
3要勇創佳績、力爭上游,實現自身的價值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同樣,我們老師如果沒有堅強的意志爭當優秀教師,就不是好教師。不管任何工作,都要堅持時間服從于質量,我寧可花去多倍的時間也要把事情辦得更好、更理想化。在讀師范時總覺得自己書讀得太多,可參加工作后方體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深刻教訓,工作十幾年中,學校安排每項工作(哪怕是周而復始的常規工作),我每次都把它當作是學習或是提高的良好機會,從不敷衍了事、蒙混過關。經過這些年的磨練后,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走向成熟,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成果,十幾年教學獲得領導和家長的好評,以及市級獎稱號。面對這些成績,我信心倍增,今后將繼續提煉教育能力,施展自己的才華,提高教學質量,發揚黨的先進性,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4懂得關愛孩子,呵護學生幼小心靈,培養師生互動感情
作為一名扎根一線的農村教師,我深知教育的不易,既得嚴格要求他們,又得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愛,這樣雙管齊下,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們知道,友愛使人親密無間,母愛能撫平心靈的創傷,師愛讓人開朗豁達。因此,友愛、母愛和師愛是喚起學生奮進的條件。我是怎樣利用好“三愛”教育學生、激發學生奮進呢?
(1)我充分利用校園這個可愛的空間和學生友好相處。在課余時間里,走入操場和學生玩玩籃球;蹲到地上和學生挑戰撿石子;坐到花壇邊和學生談談心里話……這樣就無形之中拉近了師生距離,讓學生覺得我就是他們的一個大朋友。于是學生就會和我毫無顧忌地暢談,說出他們的心理需求,然后對癥下藥,用科學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引導教育學生,讓學生端正思想,隨時保持最佳的心態在知識的高峰上攀登。
(2)我經常關心學生,讓學生感覺到“母愛”就在身邊。有時,當發現學生孤獨地站在一邊不愿和別人玩耍時,我會主動過去和他拉拉手、說說話,順便整理一下學生不整齊的衣領或紅領巾;當學生請病假后回到學校,我會關切地問他們好點了沒有,需要什么幫助;當學生在學校病了的時候,我會摸摸他們的額頭看看發不發燒,是否需要聯系家長……這樣學生被慈母般的愛撫平心靈的創傷,不再會感到孤獨,顯得特別堅強,在日后的學習中也會更加勤奮努力。
作為一名教師,我熱愛每一名學生,盡管每個學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但我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時刻感受到我的真誠,從而積極地和我合作,完成每一個教學任務。
總之,為振興農村教育,培養新世紀基礎人才,需要我們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危機感,加強老師職業道德修養;強化服務意識、競爭和創新意識,謀求主動發展;滿足學生、家長、社會的需求,不斷提升自身的信譽度和美譽度,為今日農村教育發展提供更強的師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