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自媒體時代高校課堂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闡述自媒體背景下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即課堂互動教學模式、開放式互動教學模式、網絡自主學習模式等的設計,并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自媒體 多元互動教學模式 構建 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6C-0052-03
在多媒體網絡背景下,自媒體時代已經全面到來。自媒體主要依賴現代數字技術,通過普通大眾,利用QQ、微信、微博、APP軟件和相關互聯網社區進行信息傳播和交流。自媒體傳播具有的“去中心化、交互性、碎片化”等特征,一方面增強了大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也嚴重顛覆和沖擊高校的課堂教學秩序。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處于相對從屬的地位,呈現出“教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的局面,在知識傳播、教學互動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缺陷,教與學之間出現較嚴重的不對稱現象。但在自媒體時代,由于信息傳播方式的變化,教學雙方的邊界正在縮小,教師掌控的信息不再及時、權威,甚至會出現滯后的現象,因此高校課堂教學迫切需要探究新模式、尋找新方法。除此之外,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課堂管控難度也在逐漸加大,學生在課堂上對智能手機及各種網絡APP軟件的迷戀也“搶占”原本屬于傳統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
一、自媒體時代高校課堂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課堂管控難度加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高校學生幾乎每個人都有手機,高校教師課堂教學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QQ、微信以及各種APP軟件等更多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師的課堂專業授課水平、互動性、趣味性等方面存在不足,與社會熱點資訊、娛樂游戲、社會交往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這給課堂教學管控帶來不小壓力。筆者就廣西10所高校301位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時間情況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具體結果如圖1所示。
調查數據顯示,在連續120分鐘的課堂上課時間里,玩手機在30-90分鐘的學生占比最大,超過上課總人數的60%??梢姡诟咝Un堂里,玩手機成了普遍現象,成了老師最頭疼的問題。
與此同時,筆者對于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瀏覽項目情況也進行了調查。調查課堂為3小節課/120分鐘連續課堂,瀏覽項目超10分鐘起統計。調查數據顯示,在課堂中使用手機聊QQ/微信占比最高,超過總統計人數的30%,除此之外,瀏覽新聞/資訊也是學生玩手機瀏覽的主要項目。具體見圖2。
(二)教師課前備課工作量倍增。在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具有開放多元性,且便于普通民眾搜索獲取,因此,學生可以通過自媒體手段獲取大量的信息,而對于教師來說,相比傳統課堂教學,他們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在備課工作上。一方面,教師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有效掌控課堂話語權,他們必須在課前做好功課,花費大量時間規劃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件以期達到教學目的。另一方面,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還要花較多時間在網上搜索、引用鮮活的熱點與資訊、案例與資源,關聯并運用到課堂中去,以期引起學生的共鳴。由于信息的開放性與多元性,師生所掌握的信息甚至會出現不對稱現象,教師對社會熱點信息消化吸收所花費的時間必然會大大增加,這無形中大大增加了教師的備課工作量。
(三)教師的話語權受到挑戰。在傳統教學環境下,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和權威,他們相對學生而言,掌握較多的信息來源,他們所掌握的知識、信息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具有不對等性。但自媒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極具個性特色的話語環境,與傳統教學環境相比,由于自媒體所具有的自由式交互性的傳播,它輕易打破過去信息單向傳播方式,給每位學生都賦予不同程度的發言權,甚至會出現信息傳播的逆向性,有可能出現學生個體所掌握的信息比教師更多更深入的現象。同時,自媒體賦予更多學生自由表達和交叉互動的機會,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如果教師仍然沿用傳統課堂“老師主動教,學生被動學”的模式,就容易把學生置于被動狀態中,相對自媒體的開放性,容易造成學生的抵觸和反感,讓教師課堂上的話語權逐漸減少甚至喪失。
二、自媒體背景下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概念。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在開放的教育環境下,利用大量教學資源,通過優化教學互動,協調師生之間關系,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多元互動教學模式主要包括“顯性互動”和“隱性互動”兩種互動形式。
(二)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主要優點。多元互動教學模式是網絡多媒體發展下的產物,是在自媒體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學必須探索和研究的一種新型教學改革的內容和方向。多元互動教學模式以學生互動學習為中心,多維度匯集和利用教學資源,能最大限度地兼顧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師生在教學上的互動性,特別適用自媒體環境下的開放式教學。其主要優點有:
1.具有創造性。高校教育教學模式的生命力主要體現在其內容與方式的創造性上,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創造性在于它改變了過去傳統教學模式“填鴨灌輸式”教學,強化學生知識獲取的主動性,注重引導和挖掘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倡導“隨時隨地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理念,讓學生的學習從過去“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使學習成為愉悅且富有成效的過程。
2.具有有效性。多元互動教學由于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注重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從而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更有效率,不論是在思維的訓練、綜合能力的提升還是在學習成果的取得上將更富有成效。多元互動教學較之傳統教學,它不但整合了來自社會、行業和學校內的豐富教學資源,也提升了學生的自主互動學習的興趣,能夠使教學活動更良性、更深入、更持久。
3.具有交融性。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將教學方法、手段、內容與形式高度融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教學實踐系統,能夠將教學活動中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教學活動的實踐、判斷和感悟,用以適時糾正和調整學生的學習行為,形成良性、多元、互動的教學活動。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能夠做到顯性互動與隱性互動相互交融,不同互動中形成有機聯系,同一互動中也存在多種互動形式,集多元性、互動性、開放性于一體。
(三)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設計。在自媒體背景下,依據多元互動教學方法的特點與屬性,可將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主要內容由課堂教學模式、開放式互動教學模式及網絡自主學習與社會實踐模式整合構建成為一個可以相互循環、相互滲透的立體教學系統。這個教學系統以網絡資源為有效載體,以互動教學為核心方法,充分體現出多元開放性。其主要模型如圖3所示。
1.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即以網絡技術為基礎,以多媒體教室為學習主要場所,將良好的教學資源進行匯集,以學生互動學習為主導,以此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具體的課堂教學互動模式可設計如圖4所示。
2.開放式互動教學模式。即以動態互動為核心,以網絡討論和答疑為切入點,將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放在網絡上進行動態討論與答疑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模式最大的好處在于能夠及時提出、反饋與解決出現的教學問題,不受時空限制,很好地解決和實現異步教學所帶來的問題。
3.網絡自主學習與社會實踐模式。在自媒體環境下,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最好的方法和途徑是給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和資源平臺。在教學環節上,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的優勢給學生在教學任務設計、外部教學資源運用、自主學習情境創設、網絡資源庫共建共享等方面形成豐富的教學資源庫,教師利用自主開發的學科資源庫和在線測試系統編制練習、試卷、考評資料等進行網絡立體互動教學。
三、課堂多元互動教學模式評價機制
教學模式的好壞,可以直接體現在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上,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是課堂多元互動教學模式健康運行的基本保障。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的評價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成果獲得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綜合評價:
一是學生評價。主要評價他們對課堂的參與度,對教師授課的認可程度,以及對知識內容的理解程度。
二是教師評價。主要評價教師對自身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與學生在課堂上互動程度和采用信息的多元程度。
三是教學成果評價。主要評價教學成果的獲得情況,如參與社會實踐和用人單位評價反饋、學生參與技能競賽獲獎情況、學生的學術研究成果等方面。
具體評價要素見圖5。
四、結語
在自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教學模式面臨多方面困難與挑戰,如何擺脫傳統單純理論學習的弊端,順應高校教育的內在需求,與時俱進,優化教學模式、革新教學方法,筆者認為,探索和研究多元互動教學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帶來的海量資訊,為課堂教學創造多維立體環境,有利于獲取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綜合應用能力。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由于多元互動教學模式還不夠成熟,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高校不斷努力進行研究、優化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嚴芳.自媒體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6)
[2]謝智勇.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的新型教學評估模式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2)
[3]代洪彬.基于智慧教學理念的翻轉課堂教學流程與互動系統設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5)
[4]張新成,陳麗.淺談互聯網+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J].開封大學學報,2016(9)
[5]周素煥.“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寫作教學探析[J].寫作教學研究,2016(10)
【作者簡介】張煌強(1974— ),男,侗族,湖南通道人,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營銷教研室主任,高級策劃師,經濟師,講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