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琳
【摘要】教師校本培訓的起源較早,但是到目前為止在我國的教師校本培訓課程還存在諸多有待完善之處。為了促進我國教師校本培訓工作的改進、培養教師的核心素養,文章探討了教師校本培訓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
【關鍵詞】教師校本培訓;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
一、教師校本培訓的課程目標
西方的校本是學校自主自決,學校有完全的選擇權、決策權和自主權。學校很少受到來自外部權力機構的干預,由校長及領導班子決定學校教師培訓課程的目標,教師校本培訓的課程目標的校際差異明顯。美國的校本是相對于學區而言,英國的校本是相對于董事會而言。美國的校本教師培訓的課程目標之一是培養臨床專家,強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分析、診斷、假設與處理問題能力的提高。
我國教師校本培訓課程的目標受制度化的教育影響明顯,相似度較高。有的學校設置了“三步五環”的教師校本培訓課程目標。“三步”指教師第一年達到上崗合格的標準,第二至三年達到勝任的標準,第四至五年達到提高的標準;“五環”指教師道德素質、教育教學素質、知識素質、教育科研素質和身心素質五個方面。“三步五環”是一個連貫一致的系統目標。因此,學校在進行校本培訓時需要首先制定課程目標,以目標為引領,分步驟、分階段地實施教師培訓課程。“三步五環”值得借鑒,根據教師分為“幾層”將培養目標分為“幾層”,按照每一層需要達到的培養目標來設置具體課程內容的板塊。
二、教師校本培訓的課程內容
美國很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教師校本培訓致力于提高教師的能力,例如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訓。我國有的學校從本校的實際需求出發,設置了“行動教育”的校本教師培訓課程。“行動教育”由四個部分構成。這四個部分是理論學習、主題研討、課例設計和實踐總結。有的學校設置了師德教育課程,該課程分為三部分進行。這三部分是理論學習、專題分析和問題討論交流。有的學校設置了教師信息化培訓,主要是為了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包括信息安全、優秀演示文稿設計、網絡基礎知識、病毒防范、實用軟件和信息檢索。
有的研究者提出,要構建教師培訓的課程體系。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要設置核心課程、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核心課程以學科教材改革研究和學科課堂教學研究為主,基礎課程以學科技能和學科知識文化綜合素質課程為主,選修課程主要包括學術研討、新知識介紹、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知識。有的研究者提出課程體系由結構優化的課程模塊組成,包括現代教育理論與現代教育技能模塊、學科教學理論與研究方法模塊、學科教學技能與實踐模塊。課程體系分為六種基本知識類別,它們是語言技能、學科知識基礎理論、教學理論和教學技能技巧、現代教育技術及應用、背景知識和科研方法知識。因此,學校在進行校本培訓時,培訓的內容需要結合校情,選擇要具有針對性,查漏補缺式設置課程模塊。
三、教師校本培訓的課程實施
美國、英國在實施校本教師培訓時,非常強調小學與大學的伙伴關系,以小學為基地,大學教師來學校進行培訓指導;小學為教師們提供學術假期。我國絕大多數校本教師培訓課程的實施形式以講座為主,無論是請進專家、教學名師,抑或是分享本校優秀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經驗。有的學校會進行課堂實錄的展示、教學日志的展示和教師成長故事的分享。
總體而言,教師校本培訓課程的實施形式包括教育專家報告型、教學心得傳遞型、教學問題交流型、課堂教學研究型、前側后側報告型、視頻案例分析型、閱讀心得交流型和課題研究系列型。因此,學校在進行校本培訓時在課程實施方面需要整合各種方法,多樣化的培訓課程實施形式培訓效果更好。
四、教師校本培訓的課程評價
美國在教育評價方面走在前面。在課程評價方面,泰勒原理總結了課程評價的四個步驟,包括確立評價目標、確定評價情趣、設計評價手段和利用評價結果。我國有的學校采用教師作業來反饋和考核教師的培訓效果,也有學校采用教師問卷調查來了解教師的心聲,傾聽來自教師對校本課程的評價。
有研究者研究了最受歡迎的十大培訓,它們是高效培訓、時間管理培訓、團隊精神培訓、營銷技巧培訓、客戶服務技巧培訓、溝通技巧培訓、項目管理培訓、薪酬設計培訓、領導藝術情景培訓和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培訓。對于教師校本培訓課程而言,高效培訓、時間管理培訓、團隊精神培訓和溝通技巧培訓是評價較高的培訓課程。
因此,學校在進行校本培訓時需要在一開始設計好課程評價,確立評價指標,設計評價手段,利用評價結果促進教師改進教學。
五、教師校本培訓的課程管理
國外許多國家和地區,校本管理開展得如火如荼,并總結了許多經驗。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肯維爾博士和史平斯曾探討了實施校本管理領導者所需的“變革式領導”。另外,雙向式的教師考核制度既能促進教師個人的成長,也能推動學校本身的發展,它將推動“校本管理”的改革。
我國研究者研究了培訓課程庫建設,提出從成立項目小組,到梳理培訓課程知識,到提煉成模塊式的課程,到日常性完善工作的流程,使培訓課程庫的知識與時俱進。與此同時,還需要建立分享文化和保障制度,將培訓考核的成績與工資、晉級掛鉤,防止培訓后仍然原地踏步。
綜上所述,學校在進行校本培訓時需要加強課程管理,專門成立課程管理項目小組,及時梳理培訓課程,建設培訓課程庫;及時更新培訓課程庫的知識;及時反饋培訓考核的成績,與人事部門對接,將培訓考核的成績與工資、晉級掛鉤。
【參考文獻】
[1]董素靜.國外中小學教師校本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04):5-9.
[2]許偉.開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培訓課程[J].現代教學,2005(09):24.
[3]盧文來.基于Moodle的校本教師培訓課程設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07):68-70.
[4]應建芬.“APPLE-PIE”模式小學英語教師培訓課程體系的建構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04):22-25.
[5]張艷梅.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培訓課程闡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4(07):12-15.
[6]朱樂平.小學數學教師校本培訓操作性辦法研究[J].小學數學教師,2006(02):22-30.
[7]許可.最受歡迎的十大培訓課程[J].企業家信息,2006(05):101.